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50万册畅销书作者、“不吼不叫”教育理念的提倡者鲁鹏程*作品
好妈妈教育男孩的12堂幸福课,100种替代吼叫的方法,200个身边的案例,300个教育细节
妈妈如何管理自己的情绪,从而培养出性格好,情商高,更合作的优秀孩子
好妈妈不吼不叫,让家庭变成孕育孩子稳定性和安全感的容器
内容简介
作译者
家庭教育专家,中华传统文化传播者、推动者
目录
第一章 不吼不叫,是妈妈必须掌握的教育智慧
01 把不吼不叫教育孩子当作一种使命 / 002
02 大吼大叫, 无关教育, 所以无效 / 005
03 不要让吼叫成为新的 “体罚” 方式 / 006
04 冷静, 别再用吼叫填满孩子的童年 / 009
05 摒弃吼叫的借口—— “都是为了孩子好” / 012
06 找到让你情绪失控的 “节点” / 015
07 不做 A 妈妈, 温情教育不焦虑 / 018
08 一个不吼不叫的妈妈胜过 10 个好老师 / 021
09 时刻提醒自己: 不去吼叫孩子 / 023
第二章 不吼不叫,接纳自己,接纳不完美的男孩
01 打住, 不要试图去操控男孩 / 026
02 透过男孩这面 “镜子”, 进行彻底反思 / 029
03 接纳不完美的男孩, 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 032
04 妈妈 “身正”, 男孩则 “不令而行” / 035
05 允许男孩指出我们的错误, 并虚心改正 / 039
06 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 / 041
前言
每个人都带着某种使命来到这个世界,即使是孩子,也无一例外地有着自己的使命,这个最初的使命其实就是为了成全父母的修行。
所谓“修行”,就是修正自己错误的行为,更进一步来说,就是修正错误的心性、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错误的言行……
在某种意义上而言,孩子的成长过程,恰恰是父母的修行过程。如果为人父母者不能认清其中的深意,可能对孩子在生活、学习等成长过程中出现的所谓各种“问题”就无法招架,以至于把其成长的正常心理、行为表现当成对父母的“挑衅”,认为孩子是故意而为之,结果就会对他苛责呵斥、大吼大叫。如此,受委屈的自然是孩子。
人世间,事事皆有因有果,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只看到了那个不好的“果”,却很少能停下脚步来细细思索到底什么才是导致这个结果的“因”。孩子的成长也是同样的道理,他一定会有“问题”出现,但所有“问题”的出现都不会无缘无故,背后一定有其原因。
所以,作为父母,不要仅看到孩子外在的表现就下定某种“结论”,而应该深入挖掘其内在的缘由,也就是要对孩子的“问题”进行“辨症”。而这个“症”的根本,可能在孩子身上,但也很可能在我们自己身上。只有辨别清楚,我们才能进一步开具“药方”。如此“对症下药”,方可“疗效显著”“药到病除”。否则,即使是声嘶力竭、歇斯底里地大吼大叫,也只能是耗散自己和孩子的“精气神”,不仅无助于问题的良好解决,还会把自己和孩子都推向坏情绪的深渊,贻害可谓深矣!
怎么办?如何才能把这件事探究清楚呢?我想不妨从被誉为“大道之源”“群经之首”“设教之书”的、在我国文化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古老的智慧经典《周易》中找找答案。
学习过《周易》的人都知道,“乾”、“坤”两卦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乾卦”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中的“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两句话道出了中华文化的核心。所谓“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极富智慧的。在《周易》中,“乾”代表天,讲的是事物从发生到繁荣的过程,如果放在家庭中也代表着刚健、自强的父亲形象;“坤”代表地,宽广无边、德行敦厚,孕育、承载万物,在家庭中代表着宽厚、包容、慈爱、祥和、有承载力的母亲形象。
可用“坤卦”的道理对比现实生活:一个情绪稳定、包容有爱、敦厚朴实的母亲形象,对孩子的成长最有利。在有这样优秀情绪品质的母亲的培养下,孩子的精神成长一定非常健康,因为培育他的“土地”是稳固的、可被依靠的。反之,一个动不动就爆发情绪危机的母亲,带给孩子的则是动荡不安的情绪体验,他会感觉不知所措、毫无安全感、甚至心生恐惧。
这个道理并不难理解。母亲就如大地一样承载万物,所以有“大地母亲”的说法。想想看,如果让我们生活在一个地震频发的地方,心灵一定会受到很多突如其来的打击和折磨。而在家庭中,母亲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控情绪,孩子感受到的就是情绪的“地震”。
每一位妈妈都希望孩子成长得优秀,有优秀的品格、良好的意志品质、健康的心理,但是也要时常反思,作为养育他的“土地”,自己有没有为他提供一个特别稳定的、良好的生活环境,这个生活环境不仅包括有形的物质环境,更包括无形的精神环境。
悟到这些,并能在生活中真正做到这些,可谓是妈妈的一场修行。
作为妈妈,不妨再想想自己之前的“所作所为”是否能让孩子信服?当他“不听话”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是漠视?茫然?无助?抄家伙?无可奈何?大呼小叫?还是大吼大叫?……这是值得每一位做妈妈的都应该用心去思考的问题。
我想列举几句常见的话语:“你别逼我发火啊!”“跟你说过多少遍了!”“你怎么就是不听话呢!”“看你真是不长记性!”“你给我滚出去!”“看我不收拾你!”“你找打啊!”“欠揍吧!”“简直是气死我了!”……这些话,你对孩子说过吗?是不是有“中奖”的感觉?再结合前面提到的《周易》中“坤卦”的道理,你是不是有点心跳加速?是不是觉得对孩子有点愧疚、后悔?所以,要让自己从“吼叫—后悔—再吼叫—再后悔”的“吼叫恶性循环圈”里跳出来,努力破解这个看似无法破解的死结,别再以爱的名义去伤害孩子,因为“都是为了他好”只是吼叫的一个借口而已。
想想看,如果做妈妈的对孩子“大吼大叫”,希望在气势上“压倒”他,那他就会真的“听话”了吗?不会。就像我们自己在工作中出现了某种状况,领导还没弄清问题的原因,就冲我们劈头盖脸一顿呵斥,我们心里作何感想?这跟妈妈不分青红皂白地冲着孩子大吼大叫是一个道理——他不服。正如《弟子规》所言:“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只有在“理”上让一个人信服,他在内心才会服气,才会心悦诚服。如果妈妈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不但不会把孩子教育好,还会影响自己在孩子心中的威信,更会有损自己的身心健康。
教育最大的死敌,就是妈妈的坏情绪,就是妈妈的大吼大叫。别让你的大吼大叫成为孩子童年的阴影。因为吼叫有毒,冲孩子吼叫就是在向他释放“毒素”,会让孩子不知不觉“中毒”,而随着妈妈吼叫的持续,“毒素”会不断入侵孩子的肌体。孩子天性爱模仿,你如何对待他,他也将如何对待你。所以你吼他,他也将学会吼你,不仅如此,他还会吼别人。当孩子也学会吼叫时,他“中毒”已深。甚至,他长大后也会复制“吼叫”,吼向他的孩子。可见,妈妈的教育不仅影响孩子的未来,也将影响孩子所建立家庭的未来,“妈妈模式”是会传承的,一代又一代,你永远想象不到你给孩子留下的印象会造成多么深远的影响。所以,每一位妈妈都应该对“教育之敌”“吼叫之毒”有深刻清醒的认识与反思。
有这样一句非常有哲理的话:“掌控情绪,才能掌握未来。”在教育孩子这个问题上,这个道理同样适用。做妈妈的只有掌控了自己的情绪,才能掌握孩子的未来,也才能掌握自己的未来。只有把精力用在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上,才不会去控制孩子的情绪和行为。所以,妈妈要做自己情绪的CEO,对孩子少些吼叫多些爱,再教孩子学做情绪的主人。
作为妈妈,要立定这样一个信念:要让自己做一个不吼不叫、温和坚定的好妈妈,因为不吼不叫,才能培养出更优秀的孩子。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当一位妈妈情绪稳定时,她是理性的,所作的每一个决定、所说的每一句话、所做的每一个动作、所传递出的每一个眼神,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都是有智慧的,都能经得起孩子的“检验”,孩子自然就会信服。
有的妈妈可能会问:“不吼不叫?那面对调皮捣蛋的男孩,我们也可以不吼不叫吗?”当然可以,而且是必须的。不吼不叫教男孩,是一种教育智慧,是一种教育艺术,也是对男孩的一种尊重与鼓励。这样,男孩在妈妈那里感受到的就是温暖,就是积极正面的期许,他就会变得更有自信,就会获得解决问题、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