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还原绩效管理真相,解决创业公司痛点
公司成功基于员工绩效!
合理的绩效设计与管理,让公司基业长青与高效
内容简介
目录
第1章 创业企业常见的绩效陷阱 001
1. 被员工误解为扣工资 002
2. 为发奖金、涨工资找依据 002
3. 把考核当作权杖 003
4. 挑“软柿子捏”,考下不考上 003
5. 以结果论英雄 004
6. 考核周期一刀切 004
7. 职能部门压力小,得分高 005
8. 用强制分布来营造公平假象 005
9. 考核结果不反馈沟通 006
10. 采用360度考核提高准确性 006
11. 人力资源部门唱独角戏 007
12. 直线经理认为绩效考核是一种负担 007
第2章 创业企业需要打通绩效三重境界 009
一、“优术”解决技术问题 010
1. 如何设计考核指标 010
2. 如何设计考核关系 010
3. 如何设计考核周期 011
4. 如何让考核结果更加合理 011
前言
万众创业开启了一个新时代。创业企业像雨后春笋破土而出,生机勃勃地涌现在商业大地上。
创业是企业生命历程中最多变、最凶险的阶段。企业每天都要面对“生与死”的考验,需要不断识别机会、躲避风险、调整姿态,以适应快速变化的生存环境。走对一步,则“柳暗花明又一村”;走错一步,则“出师未捷身先死”。创业企业对机会的精准定位和快速把握能力,是企业持续成长的关键,而其本质则是创业企业的绩效管理能力。
随着创业企业的成长,在企业管理中不断涌现出的难题,是对绩效管理能力发出的诉求和呼唤。创业企业通常会遇到的管理难题是:员工能力越来越跟不上企业发展的要求;员工“出工不出力”现象越来越明显;好员工与一般员工得不到明确区分,“搭便车”现象普遍。这些难题都需要通过科学合理的绩效管理来解决。
当企业家和管理者意识到绩效管理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时,一般会通过两种途径来建立绩效管理体系。
一是,引进专业绩效经理。但这条路径并非坦途,存在很多典型痛点。专业绩效经理虽然能够制定一套看上去天衣无缝、无可挑剔的制度方案,但在实际中却难以落地。要么管理基础薄弱导致指标难以衡量;要么业务快速变化导致指标失去时效性;要么过于复杂导致管理者难以理解和操作;要么舍本逐末导致运营重点与绩效考核变成“两张皮”。总之,貌似专业的绩效管理制度方案,最终会流于形式。
二是,企业家和管理者亲自学习绩效管理知识和建立绩效管理体系。在这条道路上,也存在很多典型痛点。关于绩效管理的理论知识和工具方法非常庞杂、莫衷一是,甚至互相矛盾;学习到的知识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回到自身企业仍然不知道如何应用;碎片化的学习,很难形成系统化的思维和认知;“术”层面的工具很多,“道”层面的思想很少。总之,学习的知识越多,迷茫和困惑就越多,很难掌握绩效管理的本质,进而导致实践中边学边干、朝令夕改,始终无法建立稳定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那么,创业企业如何才能真正解决绩效管理的痛点?
这是创业企业的挑战,也是所有企业的挑战,因为绩效管理向来被认为是一个世界性的管理难题。世界经理人网站曾经用3个月的时间进行了广泛的调查和采访,根据企业经理人和管理专家的投票统计和分析,公布了困扰中国企业的十大管理难题,其中排名第一的就是“怎样建立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调查表明,只有不到5%的经理和员工对其公司现有的绩效考核感到非常满意。著名管理学家彭剑锋认为:绩效管理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没有绩效考核万万不行,有了绩效考核麻烦不断。
为了解决这个世界性管理难题,管理学界和企业界投入了饱满而持久的热情,不断提出新概念和新理论。然而,这些创新不但没有解决问题,还使企业家和管理者日益陷入“雾里看花”的困境。
在我眼中,管理学里的真相只有一个,并且越接近真相,越朴素无华。任何新奇的概念和理论,都应该是为了让我们更接近真相,而不是离真相越来越远。我试图去梳理绩效管理领域的各种创新观点、概念和理论,发现创新背后并无新意,不过是视角和视野不同而已。首先是视角。有的着眼于考核环节,有的着眼于指标设计,有的着眼于方式选择……管中窥豹,难免一叶障目,以偏概全。其次是视野。站在绩效模块的高度,还是站在人力资源管理的高度?站在企业整体运营的高度,还是站在战略发展的高度?视野不同使企业对同一个绩效问题的判断结论和解决思路也截然不同。
为了有效解决创业企业的绩效管理痛点,我从绩效管理的真相出发,提出了“绩效管理三重境界”的逻辑体系。企业家和管理者只要打通这三重境界,就能够建立系统化的绩效思维架构,灵活应对企业成长的各种状况及变化,达到绩效管理的预期效果。
我提出绩效管理三重境界不是想再创一套新理论,而是对其他人的创新观点、概念和理论做一次梳理,消除这个领域的一些创新泡沫,还原绩效管理的真相。
本书以绩效管理三重境界为主线依次展开。第一重境界是优术,关注的是绩效循环,重点解析关键技术问题;第二重境界是明道,关注的是绩效绳子,重点解析绩效管理与企业运营的深层连接与作用机理;第三重境界是取势,关注的是绩效彩绳,重点解析战略与绩效绳子的关系以及战略思维的搭建。我希望通过本书,帮助企业家和管理者跳出绩效管理专业概念和理论工具的藩篱,建立基于企业战略和整体运营的绩效管理系统思维架构,推动创业企业快速成长,开辟战略新篇章。
媒体评论
本书以创业企业为视角,帮助管理者从优术、明道、取势三重境界构建绩效框架,落实老板的战略意图,集中力量打赢创业路上的一场场歼灭战。
何沛钊天星资本主管合伙人
本书融汇了作者近二十年的实践经验和理论功底,无论是中小企业主还是职业经理人,都可以通过阅读本书并加以合理运用来帮助企业发展。
张子涛京东物流集团组织发展专家(COE)
本书源于实践、归于效果,以三重境界修炼的方式层层递进、娓娓道来,语言凝练、逻辑严密,帮我们构建起一套完备有效的绩效管理体系。
卓越原华为运营商解决方案事业部HRBP
如果你正在为绩效管理工作而头疼,那就读读这本书吧!通俗易懂,抽丝剥茧,指引你找到真正有效的解决思路。
杜娜中国青旅实业人力资源SSC总监
本书关于“绩效管理三重境界”的观点,把我对绩效管理的认知拉升到了一个更高的维度上。它指引我们不要只关注绩效循环本身,还要关注绩效管理与企业运营、企业战略的深层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