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货币金融学(第2版)---------------------------
本书自2013年第1版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好评。在新版修订过程中,作者全力反映了当前金融领域的最新发展、最新观点和最新理论,除了在每章的前面加入“学习目标”和“本章导读”外,还特别丰富了章后的复习与思考题,并增加了相应的最新案例,如中国A股纳入MSCI的分析等。
特别地,新版教材为适应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需要,也进行了相应的压缩:将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的相应内容分散在其他章节中,以减少重复;同时,为了保持各章节的内容大致均衡,将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两章内容合并为一章。此外,本书还将货币政策的内容调到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之前,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治理措施。因此,全书从第1版的14章压缩为第2版的12章,以方便授课教师调整当前教学计划,增加教学弹性,便于讲授与学习。
本书适合作为经济类金融学专业学生修读“货币银行学”“货币金融学”“金融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业人员了解金融业基础知识的参考资料。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货币金融学(第2版)---------------------------
本书在介绍货币、金融和银行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介绍了商业银行、中央银行两大类银行机构和货币市场、资本市场、金融衍生工具市场三种不同性质的金融市场,进而阐述了货币需求、货币供给、货币政策、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金融监管等金融基本理论和现象。该书结构完整、表述流畅,较好地体现了理论与实践的新发展,是一本富有时效性与全面性的货币金融学教材。
本书适合作为财经类、管理类和金融类专业学生修读“货币银行学”“货币金融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从业人员了解金融业基础知识的参考资料。
---------------------------货币金融学习题集(第2版)---------------------------
本书是作者根据20多年的教学积累,集结各种题型精心编写,用于配套学习蒋先玲《货币金融学》第2版教材的教辅资料。全书涵盖本章摘要、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并改错、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论述题,并提供详尽答案,条理分明,便于记忆,可以有效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本门课程。
本书适用于高等院校货币金融学课程的习题辅导。
作译者
---------------------------货币金融学(第2版)---------------------------
蒋先玲,对外经济贸易大学金融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90年硕士毕业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金融系,2002年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经济学博士学位,2003年作为访问学者赴加拿大维多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Victoria)访学。2012年被评为北京市师德先进人物,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2013年被评为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名师。2015年荣获鸿儒金融教育基金会颁发的2015~2016年度(首届)金融学杰出教师奖。
从教20余年来,一直致力于金融学专业的教学工作,主要负责货币与银行、国际金融、金融市场、项目融资的研究与教学工作,主持或参与国家级和省部级社科研究项目6项,公开发表论文50余篇,出版教材及专著《货币银行学》《项目融资》等13部。
目录
---------------------------货币金融学(第2版)---------------------------
作者简介
第2版前言
第1版前言
教学建议
第一篇导论篇
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
学习目标
本章导读
第一节货币的含义
第二节货币的职能
第三节货币形式的演变
第四节货币的计量
第五节货币制度
本章小结
前言
---------------------------货币金融学(第2版)---------------------------
2013年以后,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我国互联网金融呈“井喷式”发展,其发展速度和发展规模居世界第一。互联网与金融的结合,不仅带来了金融产品的创新和金融服务的提升,为金融的发展注入了巨大活力,同时也意味着作为反映金融发展与变化的基础理论教材,需要及时更新其内容,以做到与时俱进。本次修订将一些金融领域的最新发展列入学习资料,以满足读者的要求。
本书在修订过程中,遵循以下原则:第一,反映金融领域的新发展、新观点和新理论,并增加一些新案例以帮助学生理解相关知识,如将“互联网金融”模式、“非常规货币政策”及“中国A股纳入MSCI”等新的知识点写入教材。第二,适应当代高等教育改革需要。根据国务院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2015]36号)的精神,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正在各高校推广,研讨式教学、翻转式教学等导致课堂学时呈逐渐减少的趋势。因此,本书进行了相应的压缩,将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的相应内容分散到其他章节中,以减少重复。同时,为了保持各章节内容容量大致均衡,将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两章内容合并为一章。因此,全书从第1版的14章压缩为12章,方便教学计划的调整,增加了教学安排弹性。第三,顺应知识的前后逻辑,便于讲授与学习。例如,在讲授货币供给时要涉及货币政策工具的知识,所以将货币政策的内容调到货币供求之前,这样能使读者更好地理解货币供求及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相关原理。
同时,为了提高读者对每一章的学习兴趣,在排版结构上,每章的前面加入了学习目标和本章导读,并丰富了后面的复习思考题。
本书自2013年出版以来,受到了广大读者的欢迎和支持。这对作者是巨大的鞭策,激发了作者做好再版修订工作的积极性。本书在修订过程中得到了众多同行的建议和指点,也得到了众多读者的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由于作者所学有限,而且货币金融学是一门仍在发展的学科,书中难免有纰漏和不尽如人意之处,这完全由作者负责,敬请读者不吝指正。作者的邮箱是:jiangxianling@uibeeducn。
蒋先玲
2017年6月于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北京
第1版前言
金融学的入门课程过去一直被称为“货币银行学”,这门课程是1977年恢复高考后金融专业的基础课程。当时,称之为“货币银行学”是名副其实的,因为当时的金融业只有银行业,其他金融业,尤其是金融市场几乎为零。那时的货币银行学几乎不涉及诸如股票、债券、资产组合理论之类的内容。但是,自1990年以来,我国金融业,尤其是金融市场迅速发展,金融市场已成为货币银行学的重要内容。因此,在这一背景下,货币银行学的课程名称已经与现实存在差距了。而在国外高校,这门课程的名称是“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经济学”,它是对当今金融业发展的全面介绍。谈到“经济学”,就让人联想到复杂的公式、模型等内容,但是“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经济学”其实是大一、大二学生或对金融业感兴趣的读者进入复杂金融领域的入门课程,其内容相对通俗、浅显。因此,作者认为,“货币金融学”这一课程名称能较好地反映该课程的真实内容。也就是说,“货币银行学”更名为“货币金融学”,是对当代金融学专业课程建设的一种肯定。
货币金融学作为高等院校经济类专业的核心课程和金融学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其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对货币金融方面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有较全面的理解和较完整的认识,帮助其掌握观察和分析金融问题的正确方法,培养其辨析金融理论和解决金融实际问题的基本技能,为其今后学习金融学专业知识和理解金融业的基本现象打下良好基础。
全书共有十四章,分为五篇,主要结构大致如下:
第一篇导论篇,阐述货币金融学涉及的基础知识,包括第一章至第三章。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是研究货币金融学的前提。在现代经济条件下,货币运行的主要方式是以信用形式出现的,货币经济从某种意义上说也是信用经济,进而引出了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而经营货币、信用的主体是金融机构,因此第三章对金融机构体系进行了概述性介绍。
第二篇金融市场篇,包括第四章至第六章。第四章利息与利率,全面介绍了利率体系及利率决定、利率期限结构理论,因为利率是金融市场上金融工具定价的基础。了解了利率后,我们就可以进行金融产品的交易了,进而引出第五章,即金融市场及其构成。第五章主要介绍金融市场的内涵以及传统的股票市场、债券市场等。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出现了大量的衍生工具产品,金融衍生产品的出现不仅丰富了金融市场交易品种,而且由于其交易结构设计的复杂性,还推动了金融产品定价方式及理论的发展。因此,第六章介绍了金融衍生工具及金融市场机制理论。
第三篇银行篇,无论过去还是现在,银行篇都是货币金融学的重要内容,包括第七章至第九章。其中,第七章商业银行及经营管理,介绍了金融体系的主体和骨干——商业银行的主要业务和经营管理。第八章中央银行介绍了金融体系的主导和权威——中央银行的产生及主要业务。由于银行业的风险特征极易导致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危害社会经济的稳定,所以各国都加强了对银行业的监督,因此便有了第九章金融监管。
媒体评论
---------------------------货币金融学习题集(第2版)---------------------------
本书是作者经过20多年的教学积累,集结各种题型精心编写,用于配套学习蒋先玲《货币金融学》第2版教材的教辅资料。
全书涵盖本章摘要、名词解释、单项选择、多项选择、判断并改错、填空题、计算题、简答题、论述题,并提供详尽答案,条理分明,便于记忆,可以有效帮助读者更好地学习本门课程。
同时,本教材也配套了网上在线教学视频资料:中国大学MOOC《货币金融学》,https://www.icourse163.org,可供老师和学生查询和辅助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