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Peter Drucker on the Profession of Management


【插图】

编辑推荐
"现代管理学之父"彼得·德鲁克全集新版!德鲁克论文精选。德鲁克用自己的话直接告诉读者:在不同的时代,哪些是他认为重要的课题。内容历久弥新,堪称警世之语。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管理学科开创者,他被尊为"大师中的大师""现代管理学之父",他的思想传播、影响了130多个国家;他称自己是"社会生态学家",他对社会学和经济学的影响深远,他的著作架起了从工业时代到知识时代的桥梁。
1909年生于维也纳的一个书香门第,1931年获法兰克福大学国际法博士学位,1937年与他的德国校友多丽丝结婚,并移居美国,终身以教书、著书和咨询为业。
在美国,他曾担任由美国银行和保险公司组成的财团的经济学者,以及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克莱斯勒公司、IBM等大企业的管理顾问。为纪念其在管理领域的杰出贡献,克莱蒙特大学的管理研究生院以他的名字命名;为表彰他为非营利领域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国际慈善机构"救世军"授予德鲁克救世军最高奖项"伊万婕琳·布斯奖"。
他曾连续20年每月为《华尔街日报》撰写专栏文章,一生在《哈佛商业评论》上共发表38篇文章,至今无人打破这项纪录。他著述颇丰,包括《管理的实践》《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管理:使命、责任、实践》《旁观者》等几十本著作,被翻译成三十余种文字,总销售量超过1000万册。其中《管理的实践》奠定了他作为管理学科开创者的地位,而《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已成为全球管理者必读经典。
他曾七次获得"麦肯锡奖";2002年6月20日,获得当年的"总统自由勋章",这是美国公民所能获得的最高荣誉。
20世纪80年代,德鲁克思想被引入中国;2004年,德鲁克管理学全面进入中国的管理教育。
目录
推荐序二(赵曙明)
推荐序三(珍妮·达罗克)
引言
序言
第一部分 经理人的责任
第1章 事业理论:经营假说 / 3
过去赖以成功的经营假说如今已经失效 / 4
事业理论的三个部分和四项特征 / 12
事先建立预警措施应对变化 / 16
特别留意初期警讯 / 18
重新构建事业理论 / 20
第2章 有效的决策 / 23
决策过程中六个环环相扣的步骤 / 24
对问题进行分类 / 25
准确定义问题 / 29
将解决方案具体化 / 31
做出“正确”而非“可接受”的决策 / 33
将具体行动纳入决策中 / 35
反馈:不断检视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 39
前言
试图凭空臆测政治、社会、经济及商业等人类活动的未来,是没什么意义的,更不用说试图臆测未来75年的发展趋势了。不过,我们可以想办法标示出一些已经发生而且无可挽回的重大事件。这样做对人类确实有帮助,因为我们可以估计这些重大事件对未来10年或20年的发展将产生什么影响。换句话说,我们可能有办法从“曾经发生”的重大事件中,推测未来趋势,从而预先做好准备。
排除战争、各种污染与毒害或彗星撞击地球的威胁,未来主导人类商业活动的,将不会是经济或科技因素,而是人口问题。但是,左右人类商业活动的主要因素,不是过去40年来许多专家一再警告的全球人口“过剩”问题,而是从日本、欧洲到北美洲,许多发达国家中越来越严重的人口“不足”问题。
发达世界正在集体“自杀”。许多先进国家新生儿的出生率不断下降,使得人口总数持续萎缩。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相当明显:面对家庭中逐渐增加的老年人与非劳动人口,年轻一辈的生活担子日益沉重,既然收入仅能够负担家中长辈的生活所需,这些年轻人只好减少另一些依赖他们的人口,也就是少生几个小孩或完全不生育。
或许将来情况会有所改变,但是直到目前为止,发达国家的出生率仍然没有丝毫止跌回升的迹象。就算这些先进国家的出生率,一夜之间回升到50年前美国“婴儿潮”时期的30%以上,等到这批新生婴儿受完教育、变成有生产力的成人,也是25年以后的事了。换句话说,未来25年内,在发达国家中,人口不足已是不争的事实。因此,这些国家的社会与经济体系,可能会面临以下问题。
在所有发达国家中,身体健康、在总人口中占大多数的那群人,他们的实际退休年龄(不再从事任何工作的年龄)将延长到75岁。
将来不论是增加劳动人口(也就是像以前一样,尽量投入更多资源)还是刺激消费者需求,都无法再促进经济增长了。想要见到经济增长,发达国家唯有针对知识性工作及知识工作者(也就是这些先进国家唯一仍拥有优势的资源)持续且大幅提高生产力。若果真如此,发达国家或许还可能保持几十年的优势。
将来不会再有主导世界经济的单一强权了。因为任何发达国家都没有足够的人口让它们扮演这种角色。对任何一个国家、产业或企业而言,都不再有所谓的长期竞争优势。因为在任何期间,不管资本还是科技,都无法弥补越来越短缺的劳动力资源。两次世界大战期间发展出来的训练方法,已经足以让没有工业制造经验的生手,在极短时间内摇身一变,成为具备世界级水准的熟练工人。在公开市场上,谁都可以取得必要的科技以发展自己的品牌,再设法引进最新科技强化现有品牌,这种做法已经成为定律,而且付出的代价相当有限。对发达国家来说,知识工作者已成了唯一的相对优势来源,然而,它不是以“质”取胜的优势;和先进国家的知识工作者相比,新兴国家中受过教育的人在聪明才智方面毫不逊色,因此,它是以“量”取胜的优势。换句话说,在人数方面,发达国家中知识工作者的确占有相当大的优势。想要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维持现有竞争地位,将量的优势转变为质的优势,是发达国家应该努力的方向。这意味着,发达国家应该有系统地以知识性工作及知识工作者为对象,设法持续提高这两者的生产力。但是截至目前,这个课题仍未受到重视,以致知识性工作及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普遍偏低。
知识不同于其他各种资源,因为知识会不断地自我淘汰。今天拥有最先进知识的人,明天很可能就变成最无知的人。另一个原因是,知识常常被快速甚至突如其来的变动所左右,例如,医疗领域从传统制药方法到基因技术,电脑业从个人电脑到互联网,都是活生生的例子。
当然,在世界经济舞台上,知识性工作及知识工作者的生产力,并非唯一的竞争要素。不过,至少对发达国家的大多数产业而言,它有可能演变为决定性的竞争要素。如果这个预测属实,企业界及主管将面临以下的课题。
第一个也是影响最深远的课题是:不论本质还是内容,各类与商业运作相关的知识,将以不可预知的模式持续改变,而这种突发的改变,将迫使世界经济一直处于高度变动与竞争的环境中。
企业组织与主管所需要的信息,可能会一直快速变动。过去多年来,人们一直专注于改进传统信息。具体而言,人们几乎只关心组织“内部”的信息,“会计”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时至今天,这个忠实记录公司所发生大小事情的传统信息系统,仍然是大多数主管赖以生存的重要决策工具。从作业成本法会计制度、执行计分卡到经济价值分析,近年来,学者专家在会计领域所做的改变与改进,仍然离不开“如何更准确地提供公司内部信息”的范围。利用最先进信息系统产生的资料,也具有同样目的。事实上,任何组织搜集来的信息,90%以上都是该组织内部发生的事件。将来,如果管理者想要制定出赢的策略,势必要取得更多与组织“外部”事件及环境有关的资讯:非顾客的情报、非本身和既有竞争者所使用科技的发展趋势以及非现有市场的信息等。唯有取得这类信息,组织才能够决定如何分配所拥有的知识资源,从而创造出最高的投资回报。也唯有取得更多这类信息,在面对世界经济环境与知识本质所带来的突发性变动时,企业组织才能做好充分的准备,以应对各种新的变革与挑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针对外部信息发展出更严谨的搜集与分析方法,将逐渐成为企业组织与信息专家必须面对的重大挑战。
知识造就了“可移动的资源”。知识工作者和制造工人不同,因为知识工作者本身拥有生产工具,那就是他们脑袋里的知识,他们可以带着生产工具四处移动。与此同时,企业组织所需的知识,也有可能不断变动。因此,在发达国家中,企业越来越不能用传统方式去“管理”这批逐渐增加而且支领高额薪资的主要工作人口。在大多数情况下,这批知识工作者甚至不能算是组织的正式员工,而是承包者、专家、顾问、兼职人员或风险投资事业的合伙人等。逐渐地,我们将以他们所拥有的专业知识,而不是以付酬劳给他们的企业来辨认他们。
从每一个角度来看,上述所有课题,都将改变“组织”的意义。从美国的摩根、洛克菲勒,德国的西门子,法国的法约尔到通用汽车公司的斯隆,再到现在最流行的团队模式,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一直在寻找最适合自己公司的“正确的组织”。但是,将来不会再有这种东西了,以后将只有各种不同的组织。这就如同一座炼油厂、一座天主教堂及郊区的一栋房屋,虽然都是建筑物,彼此之间却有很大的差异。发达国家的每一个组织(不限于企业组织),都将针对特定的任务、时间和地点,设计出最适合的组织结构。
上述所有趋势也告诉我们,管理艺术与科学的应用范围将逐步扩大。大约在125年前,人类为了生产“东西”,从而发明了管理,企图以有组织的方式提高生产力。今后,管理将从商业组织逐渐扩展到更多领域。未来对于社会知识资源的管理,将着重于发展新观念、新方法以及实践的最重要领域,特别是目前管制过多或是管理不足的教育与医疗机构。
以上所言是对未来的预测吗?不是的,它们是“已经发生的未来”。
媒体评论
展示管理思维与实践的过去与未来
这是每一位管理者、咨询顾问和商科学生都不应错过的必读指南。
——《出版人周刊》
这是值得信任的商业理念。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无与伦比的想象力。
——《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