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以上海为龙头,长三角经济区已突破传统行政区划,各城市之间的整合已步入良性发展轨道,鲜明的产业集群和以处向型为主的城市分工将越来越多地出现。长三角的崛起对珠三角构成的竞争压力,将有助于包括香港、澳门在内的大珠三区域城市间的关系由竞争走向竞合,加速区域整合过程,推动珠三角整体竞争的提高。
从全球分工的角度看,珠三角和长三角已基本进入20世纪后期形成的国际供应链之中,中国将出现两大经济区比翼齐飞,共同推动中国成为
“世界工厂”的进程,并引导中国现代服务业在上海、广州等中心城市形成集群效应,引领中国经济迈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我们正处在剧烈变革的时代,信息产业革命、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是变革的三大潮流。改革开发令中国迅速融入了这次变革,并逐步确立起自己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新位置。紧随珠三角的快速崛起,潜力更大的长三角成为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热点。两大三角的发展,勾勒出21世纪初中国沿海经济版图的基本轮廓,也勾画出中国融入全球经济的基本轨迹。本书综合分析了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产业结构变化、企业组织模式变革、区域集聚模式创新、中国加入WTO的影响,以及香港回归大珠三角经济区等因素,采用大量的实证分析和访谈成果,深入阐述了珠三角和长三角两大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和特点,并对未来两大地区的经济发展走势进行了客观的判断。本书特别对地方政府需要将国内外资源进行有机整合,以便在最短时间内形成产业集聚和区域集聚效应的关键作用作了重点的阐述。
作译者
目录
日美媒体:中国成为“世界工厂”
跨国公司投资中国进入高潮
“Made in China”与“Made by China”
中国与“世界工厂”的差距
第2章 从“温特尔主义”到供应链管理:全球产业转移的
微观基础
“温特尔主义”与跨国生产体系
“福特主义”的瓦解
集聚效应与“温特尔主义”的出现
模块化改变了传统制造业流程
模块化:从个人电脑业到汽车业的跨越
模块化与外包
水平型跨国生产体系的建立
从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业看“温特尔主义”
的内涵与形式
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业
“温特尔主义”的内涵与形式
大规模定制与委托加工制造基地的形成
大规模定制
前言
体现在国家的下一个层面——区域竞争上,国家影响经济 和社会发展的权威性越来越受到各种力量的挑战,仅以国家为 基本单位来考察经济和产业的发展是不够的,区域集聚条件正 在成为国际资本流动考虑的首要因素和政府策略性思考的主要 指向。从产业发展和企业发展的理论角度看,以国家为基本单 位的传统立场正在向以产业区域及其创新环境为出发点的立场 转变。由此,从宏观的国家层面、到地方政府层面、再到微观 的企业层面,对区域问题的重视程度与日俱增,从经济学角度 研究区域问题的意义逐渐凸现出来。
我们正处在剧烈变革的时代,以信息技术为主体的科技革 命、全球经济结构调整、跨国公司在国际分工中的作用日益突 出是这个时代的三大潮流。中国的改革开放,使自身融入了这 次世界潮流的调整之中,逐步确立起在国际经济分工中的位置。 紧随珠江三角洲的快速崛起,中国潜力更大的长江三角洲成为 又一个令世界瞩目的发展热点区域。两大三角洲的发展,勾勒 出21世纪中国经济版图的基本轮廓,也勾画出未来中国融入全 球经济的基本轨迹。由此,这两大地区发展的可持续性问题格 外引人注目。
一直有学者在进行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以下简称 珠三角和长三角)的比较研究,目的是揭示两大区域内部的增 长机制和变动趋势,解释和推断其发展方向,对改善区域表现 提出咨询性建议。但比较完整地将20世纪90年代的世界产业 结构变动、企业组织模式变革、区域集聚模式的创新、中国加 入WTO的影响、香港回归及珠三角经济发展等因素作通盘考 虑进行研究的还比较少,而且认识也不够深入。特别是两大三 角洲的变化实在太快,让人目不暇接,很多现象如果没有最新 的理论做指导,就难免得出偏颇的结论。
本书的理论视角和逻辑推理是这样展开的:从信息技术革 命引发的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入手,在微观和宏观两个层面揭示 了这次变革的实质。在微观层面阐述了“福特主义”的瓦解到 “温特尔主义”的兴起,企业内部组织从垂直一体化到水平一体 化的变革,企业生产的模块化、外包和大规模定制的普及,供 应链管理、跨国公司国际水平生产体系的形成,结合波特的竞 争优势理论,揭示了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可能性。在宏观 层面,用最新的区域集聚和产业集聚理论,分析了产业集群与 地区竞争优势的互动关系,产业集群对企业的磁吸作用,探讨 了后发展地区建设产业集聚方面地方政府市场替代方面的作用, 以及地方政府之见的博弈行为和正在形成中的竞合关系。
结合上述理论,作者采用了大量的实证分析和访谈成果, 深入分析了两大地区经济的成长过程和特点,总结了两大三角 洲的发展模式,对未来两大地区的走势进行了判断。以上海为 龙头,经济区已突破行政区界限,长三角城市之间的整合已步 人良性发展轨道,鲜明的产业集群和外向型为主的城市分工将 越来越多地出现在长三角。长三角经济区的崛起对珠三角客观 上构成竞争压力,有助于大珠三角区域城市间的关系由竞争走 向竞合,区域整合过程将会加快,推动珠三角整体竞争力的提 高。政府替代是两大区域发展出现的共同趋势,但地方政府要 关注的是如何使这种替代符合市场的趋势而不是回归到传统的 计划经济,将国内资源和国际资源有机地整合起来,在最短时 间内形成产业集聚和区域集聚效应。从全球分工的角度看,珠 三角和长三角基本已经进入20世纪后期形成的国际供应链当 中,中国将出现两大经济区比翼齐飞,共同推动中国成为“世 界工厂”的进程,并引导中国现代服务业集群在上海、广州等 中心城市形成,引领中国经济迈向更高的层次和水平。
本书采用国际经济学、管理学、经济地理学、公共行政学 的有关理论来分析珠三角和长三角的经济发展,是一个跨学科 研究的尝试,希望能够抛砖引玉,推动区域经济研究的进一步 发展。本书是作者在复旦大学博士后论文的基础上经大量实证 调研后修改而成的,书中许多观点需要进一步完善,还望读者 不吝指教。
朱文晖
2003年9月于中国人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