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目录
前言
导论 /1
1.1 研究背景 /1
1.2 研究目的 /2
1.3 研究意义 /2
1.4 研究方法 /3
1.5 研究设计与内容要点 /4
1.6 研究创新与不足 /6
基础理论与相关研究动态及评述 /8
2.1 基础理论分析 /8
2.1.1 二元经济理论 /9
2.1.2 产业结构理论 /11
2.2 相关研究动态及评述 /13
2.2.1 劳动力市场分割阻碍转移进程 /13
2.2.2 农村非农就业兴起与相关研究 /15
2.2.3 旅游就业及乡村旅游就业研究 /16
2.3 总结性评述 /18
2.3.1 对基础理论的评析与思考 /18
2.3.2 对相关研究的评析与思考 /19
前言
政府和学术界比较关注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非农产业的异地转移,而对农村劳动力在农村本地的就地转移关注较少。本书从农村劳动力以就业方式参与乡村旅游业发展的角度进行研究,既有助于乡村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又解决了农村劳动力就业的问题。城乡差距拉大、部分农村地区贫困等问题都是当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国家对农村贫困地区实施扶贫脱贫措施与工程,但是不少地区“返贫”现象严重。乡村旅游业发展基于农村地区的旅游资源,采用优势发展和自力更生的视角,鼓励当地农民的全面参与,有利于农民收入的提高和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对乡村旅游业就业人员的就业动机、就业态度、就业满意度和就业稳定性进行研究,旨在分析乡村旅游业的就业质量和就业潜力;对乡村旅游业就业选择和就业收入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制定相关政策促进农村劳动力的乡村旅游业就业及就业增收;对乡村旅游业促进农民就业政策进行研究,有助于建立乡村旅游业吸纳农村劳动力的长效机制,同时促进乡村旅游业发展和农村劳动力就业的良性互动。
本书的具体内容与章节安排如下:
第1章为导论,着重阐述本书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等。
第2章在分析二元经济理论、产业结构理论等经典理论的基础上探讨农村劳动力在农村地区现代产业非农就业的可行性和必然性。
第3章介绍了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就业现状。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历程可分为三个阶段:改革开放前农村劳动力转移速度缓慢;1978~2002年间农村劳动力大规模转移;现阶段短缺与剩余并存,农民开始进入农村地区的非农行业就业。
第4章首先探讨了乡村旅游业的特点、类型、经济功能与影响等,然后提出乡村旅游业发展的社区参与问题与参与类型。
第5章介绍了乡村旅游业在我国的起步与发展,分析了乡村旅游业的就业人群与就业方式等,深入剖析了乡村旅游业就业与农业就业、工业就业以及其他服务业就业的区别与联系,最后得出乡村旅游业就业的特性。
第6章是基于实证的乡村旅游业就业质量与就业特征分析。本章应用调研数据对农村劳动力在乡村旅游业的就业情况和就业特征加以分析,分析了农村劳动力在乡村旅游业的就业稳定性、就业态度和就业满意度等,从而检验乡村旅游业的就业质量以及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效果。
第7章为乡村旅游业发展对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影响分析,对乡村旅游业的就业替代效应及特殊劳动力在乡村旅游业的就业情况进行了分析。
第8章为乡村旅游业发展与就业趋势分析的案例研究,以浙江安吉为案例,研究其乡村旅游业发展的历程与趋势,从而预测今后乡村旅游业的就业趋势。
第9章为研究结论、展望和相关政策启示。
当然,由于乡村旅游业是一个新兴的行业,对其就业的研究更是一个崭新的领域,本书的研究还有很多不足之处,书中也难免存在一些谬误,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姚海琴
同类热销商品
北京深处:地铁沿线的75个尘封秘境
- ¥49.80
- ¥37.35
- 让心安然:大漠百里风过无..
- 亲爱的湘菜:长沙吃喝指南..
- 带妈妈去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