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借鉴其他企业实施精益的经验是一个学习精益的捷径
詹姆斯·沃麦克美国精益企业研究所资深顾问暨创办人
杰弗瑞·莱克美国密歇根大学工业工程教授
《丰田模式》作者
约翰·舒克美国精益企业研究所总裁
林垂宙香港理工大学校长高级顾问
香港科技大学前副校长、(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前院长
倾情作序推荐
内容简介
作译者
赵博士希望能把欧美、日本先进的精益管理理念和精益生产制造方法带回中国,协助中国企业提升全球的竞争力。他深信教育与企业的紧密结合是中国未来发展的成功要素。
目录
推荐序一(约翰·舒克)
推荐序二(杰弗瑞·莱克)
推荐序三(詹姆斯·沃麦克)
推荐序四(林垂宙)
前言
作者信息
第1章 捷安特的精益历程 / 1
1.1 捷安特公司 / 3
1.2 以丰田为师,植入改善基因 / 5
1.3 捷安特中国的精益之旅 / 6
第2章 医院的健康,我们来关注 / 25
2.1 精益项目背景 / 27
2.2 精益项目案例枚举 / 31
2.3 先行的布道者 / 43
结语 / 44
第3章 南方中集精益转型与库存管理 / 45
3.1 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典型例子:南方中集 / 47
3.2 精益之旅启程:需要探索10年以后的事业 / 48
3.3 精益理论知识 / 50
前言
《精益实践在中国》是我在中国推行精益思想的一个里程碑。自2005年成立LEC以来,我很高兴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有的是创业者,有的是企业经理,许多是工程师,也有大学的老师和同学,大都比我年轻,可是对精益思想都有很大的兴趣。我们相互学习,一起成长,希望把精益的理念推广到不同的领域,为中国的消费者带来更多的价值,帮助制造业与服务业加强竞争力。
感谢朋友们对我的信心与支持,过去5年里帮助我们先后翻译印行了15本精益方面的书籍,在中国建立起了一个非营利性的精益知识平台。但是把外国的书籍引进中国,只能作为参考,并不能证明精益的理念可以在中国应用,更谈不上帮助企业开发出一套适合中国文化的精益方法。要想达到这两个目的,唯一的方法是收集中国企业实施精益的案例,与大家分享经验。因此,我开始寻找企业和个人,说服他们参与这个有意义的项目。
我联络了20余家我比较熟悉的企业,分别与高层领导沟通我的构想,令人高兴的是,有不少家企业答应参加。同时,我邀请曾在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研究精益思想十年的葛东升博士义务担任编辑。我们联袂走访各家企业,实地去观察学习,希望这《精益实践在中国》的案例能够传达以下几点信息。
(1)精益的理念与中国传统的文化是相容的。书中的许多案例能证明善用精益思想的中国企业会越来越成功,并将持续发展,成为全球行业中的巨人。
(2)很多人都听过精益生产,但往往理解成这套理念只能应用于制造业。其实不然,我们特别邀请医疗管理以及银行的朋友,撰写他们在不同的服务行业应用精益思想的经历。其实制造业与服务业的目的都是满足顾客需求,消除过程中的浪费,为企业创造最大的价值。
(3)把精益思想应用在制造部门只是一个起步,因为制造只是企业价值流中的一个环节,向上延伸可以应用到产品开发及供应商协作,下游有物流、运输、售后服务等环节。如何把精益的理念推广到相关的职能部门,培养员工精益企业的价值观,是今后大家努力的目标。捷安特的案例就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榜样。
(4)学习精益思想贵在实践,经由试验与失败才能够学到其中精髓,既不能照单全收,把其他公司的方法直接搬过来用,也不能委托外部咨询公司帮你做功课。必须一步一个脚印地累积经验,才能把这套思想融入企业的文化中。捷安特与杜邦在这方面做得就比较成功。
(5)实施精益不在于企业的大小,主要是企业的领导人愿不愿意面对现实,找出企业面临的问题,逐步设法解决问题。至于有关的知识与工具,都已经写在书里,等你去学习与应用。如果今天你要找一位领你入门的“先生”,也不是件难事,因为在中国已经有许多有经验的专业人士。难的是一旦把你领到水边,你渴不渴,是不是愿意去把水打上来饮用。
(6)精益要在企业生根,必须不断培养人才,形成团队,不能仅靠少数几个精益干部。南方中集、安硕与ABB的案例都强调员工培训的重要性。我特别高兴几位在密歇根大学工业工程系就读的研究生,就他们的生活体验与学习到的新知识,写成“我见我闻我思”。寄望他们早日学成,加入精益的队伍,贡献所学。
我个人对提供案例的企业与个人除了感谢外,还对他们愿意分享精益的无私精神致以最大的敬意。他们撰写这些案例的目的并不在于展示成功,而是希望更多的企业能受到启发,加入精益改善的行动队伍中,包括他们的客户以及供应商。他们知道精益的方法已经在许多书本中被很详细地描述过,但实际的运用是否成功,完全看实践者的决心与团队的努力。因此他们不怕经验被他人抄袭,反而愿意帮助更多的企业树立信心,大家一起来消除浪费,一起赢,一起为中国建立一个更美好的和谐社会。
我邀请同济大学的博士研究生刘健把他读完《精益实践在中国》后的心得整理出来,找出案例中企业成功的因素以及它们在尝试中遇到失败时采取哪些措施,重新再来过。希望这些故事能为其他对精益思想有兴趣的企业与个人提供参考,帮助他们从实践中学习。
我希望《精益实践在中国》是LEC今后发展的一个新起点。我们除了将继续从国外带回新的精益知识与应用外,还会更进一步地研究中国企业的精益案例,从学习中提炼出一套适用于中国的精益文化与方法。我们邀请有心的读者,与我们一起朝这个方向努力,希望精益思想在中国早日开花结果。这就是我的梦。
赵克强
精益企业中国创始人、总裁
2011年6月15日于上海
序言
有些人可能会对中国的企业实践精益感到惊讶,因为他们认为精益的目的只是提高生产效率,而中国过去30多年来所创造的经济奇迹却恰恰建立在廉价劳动力的基础上。其实,精益思想所追求的远超生产效率这个狭窄的目标,因此中国的企业实施精益,并向精益企业的方向迈进是绝对正确的。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于1984年开始了耗时5年、花费500万美元的国际汽车研究计划,其研究报告发行后,成为轰动全球的畅销书籍《改变世界的机器》。该书所描述的精益生产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迥然不同,可称为又一次工业革命。精益生产这个名词取之于仅用比传统生产少一半的劳动力、一半的场地、一半的设备投资、一半的库存以及一半的产品开发时间,但却能生产出高质量、少量多样的产品。
人们经常谈到的生产系统,无论是传统的方式还是精益的方式,其实都涵盖整个企业的管理系统,涉及一个公司如何有效地组织人力、设备、材料以及资金去为顾客创造有价值的产品或服务。所谓传统模式或精益模式,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反映那个时代或文化影响下的思维与环境,它随着时间的巨轮不断地演变。近代发展出来的精益生产系统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根据精益求精的理念开发出来的一套生产管理方法。一旦企业的管理层能理解和接受这个理念,并将之付诸实践,企业将取得巨大的成功。
精益思想之所以具有如此巨大的威力,是因为它是一个以整体为出发点的系统,强调以满足包括外部客户以及内部员工的顾客需求为中心。中国的孔子曾说过:“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意思是君子看事情顾及全面,而不仅局限于部分;小人往往把重心放在点或面上,而不能顾及全局。我们如果把这句话里的“君子”调换成“精益思想者”,将是对工业界精益转型的领导者一个最好的写照。
因此,当我们计划实施精益的时候,必须从整个企业的角度出发做全盘规划。原则很简单,就是做每件事情时,都努力在顾客需要的时刻为他们提供需要的产品,尊重员工,在设计与生产的过程中把握好质量,缩短前置时间,并减少过程中的浪费。鼓励所有的员工随时提出“我所做的事情当中,有哪些能为顾客增加价值”的问题。
精益的理念在技术上要求在制造业或服务业的各项工作中,从开始到结束的每一个步骤都尽可能高效率地完成,同时带来多样少量的均衡与流动的生产方法。传统的工业工程与弗雷德里克·泰勒的理论在精益的领域里也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但精益对产品设计与质量方面的要求却超越传统资本主义订立的标准。从社会科学的角度来看,精益提出的变革并不次于技术上的革新。丰田公司倡导的“善用员工的大脑与双手”是一个创举,他们把工厂里的劳动工人变成了有头脑的操作员。
精益转型过程是一个充满挑战的旅途,有些公司在推进的过程中虽然进展得比较顺利,但所遭遇的困难往往比预期的要多。因此,借鉴其他企业实施精益的经验将是一个学习精益的捷径。我希望对精益有兴趣的朋友们能从《精益实践在中国》中挖掘出金矿,同时期望能在下一集的案例中看到贵企业的精益改善故事。
约翰·舒克
美国精益企业研究所总裁
2011年9月6日于美国麻省剑桥
推荐序二
精益是一个持续改善的文化
精益这个名词起源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份研究报告《改变世界的机器》,该报告讲述了丰田汽车的生产系统。经过许多研究,他们发现日本的汽车生产技术优于北美与欧洲的生产技术,不仅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高,而且制造成本与库存远低于后者。而丰田是日本汽车产业的领头羊,这就是我为什么在过去20年里致力于研究丰田的原因。
除了研究丰田汽车公司,我同时与许多公司合作,到不同的国家去讲授丰田方式。这些合作包括演讲、培训、咨询并经由我个人或我的学生、同事进行。我发现这些公司在工程、制造、销售、物流以及供应商管理方面所想要完成的目标,与我从丰田公司观察到的作业方式都有很大的不同。
在丰田公司,他们每做一件事都有两层目标,一是改善业绩,二是培养人才,所以他们能持续地发展。这个关注各阶层人才培养的文化需要公司最高领导的远见,他们为长期培养人才,甚至愿意牺牲短期的利润。最明显的例子莫过于丰田经历过的三次大危机:经济大萧条、召回事件以及日本大地震。虽然有的工厂被迫停工,或者销售遭到巨大的损失,但丰田并没有裁员,他们仍然继续投资于员工培训与持续改善的活动。丰田公司以员工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来作为他们走出困境的策略。
我们合作过的许多公司对学习精益的目标都很短视,希望员工上一周培训课后,很快就能节省一大笔钱;从事一周的改善项目之后,马上就想要收到成效。这种希望立刻获得回报的思维都如出一辙。在这些案例里,我们帮忙改善流程,也完成了改善指标,但却心有戚戚焉。因为我们不确定这些公司到底学到了什么?他们学到精益的工具可以消除浪费,取得成绩,但如果仅是这样,那我们所做的和一个卖酒的小贩又有什么不同呢?
丰田在全球不同的国家所做的,也正是我在不同的企业里强调的,那就是一步步建立起一个以人为本、每天改善一点的企业文化。当员工能培养出这种解决问题、改善流程的能力时,他们就能自动自发地去克服困难,包括前面提到的三大危机,帮助公司渡过难关,使其免于破产。
这套理论的基础是戴明教授的改善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和调整。丰田公司与许多西方企业不同的是,他们没有把改善计划单纯地看做节省成本,而是更希望建立起一个学习型组织。每个员工知道现状以及当前与目标的距离,他们会找出问题,按其重要性挖掘出根本原因,并制订解决方案。注意,这还只是在计划阶段,实施后并不一定成功,因此需要检查,看看结果与你当初的设计是不是一样。完成一个改善循环,你才能进入下一个更高的阶段。
丰田开发了很多工具来帮助员工从事改善,包括帮助大家识别问题的可视化管理、作为持续改善基础的标准化作业、传递消费信息以方便管理库存的看板系统。库存过多表示流程上有问题,需要立即解决。
媒体评论
——约翰·舒克 美国精益企业研究所总裁
这本书所记载的是一群中国制造业及服务业的企业领导,在他们的生产线上、客户服务处或内部办公室中,推行精益改善的实例与进度报告。书中所描述的,是多种行业实施精益思维为顾客创造价值的实际经验。现身说法,真人实语,令读者有亲入其境的感觉,对精益思想实践后所产生的威力,当有更深刻的印象。这书中的若干公司,我在过去的职业生涯中,颇有接触,此时记忆犹新,所以我捧读这书,饶有趣味。
——林垂宙 香港理工大学校长高级顾问 香港科技大学前副校长、 (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前院长
中国在建立精益的文化这方面与其他国家有什么不同吗?我同意林垂宙教授在他的推荐序里提出儒家思想传统的思维,包括自我提升、授人以渔、追求至善、和谐社会等,将是中国企业实施精益的一个良好基础。丰田的文化直接或间接受到儒家思想追求长远的影响,日本文化亦然。东方文化强调集体智慧,与西方的个人主义不同,这与精益文化的团队精神不谋而合。
——杰弗瑞·莱克 美国密歇根大学工业工程教授、《丰田模式》作者
有关精益思想的理论和工具的知识已经由“精益企业中国”带入中国,并翻译成中文书籍。剩下的就要靠中国企业的管理层去试验,并找出如何能将之有效地应用在不同公司的方法。这本书介绍给读者的是一些中国精益先驱企业的案例。
——詹姆斯·沃麦克 美国精益企业研究所资深顾问暨创办人
作者其它作品
精益实践在中国II
- ¥35.00
- ¥29.75
- 金矿(白金版):精益管理 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