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辛艺峰
- 丛书名: 建筑室内装饰系列丛书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586456
- 上架时间:2018-6-8
- 出版日期:2018 年6月
- 开本:16开
- 页码:334
- 版次:1-1
- 所属分类:建筑 > 室内设计与装饰装修
机械工业出版社分类专区 > 机工建筑分社 > 室内设计
内容简介
目录
导 论 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考量 1
0.1 解读室内 4
0.2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观念的演进 6
0.3 室内环境设计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9
0.4 中国建筑装饰行业发展及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文化特色的构建 10
第1 章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基本理论 19
1.1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理念与特点 20
1.2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目的与任务 23
1.3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依据与要求 25
1.4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内容与范畴 26
1.5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原则与要点 31
1.6 现代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观念 35
第2 章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演变 47
2.1 中国传统建筑室内环境设计风格 48
2.2 国外传统建筑室内环境设计风格 52
2.3 近现代建筑室内环境设计风格 54
2.4 未来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发展趋势 75
第3 章 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艺术原理 82
3.1 室内环境的空间处理 84
前言
作为一项综合性的人居环境设计学科,现代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是一种以技术为功能基础,运用艺术为形式表现来为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创造良好的室内环境而采用的理性创造活动。审视人的一生,可以说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建筑室内空间环境中度过的。当我们观察和研究人们的行为活动时,能够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那就是大部分人的活动轨迹,可以说都是从一幢建筑及其相关内部空间环境,走向另一幢建筑及其相关内部空间环境,进而又走向新的一幢建筑及其相关内部空间环境……周而复始。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这种“走向”将进一步发展到“奔向”,直至现代信息社会带给人们“足不出户”
的生活与工作保证,人们在建筑室外空间环境活动的时间将越来越少。正是如此,可以说人们基本上,或者主要是生活在建筑及其相关室内空间环境中。诸如生活有居住空间环境,购物有商业空间环境,工作有办公与生产空间环境,休息有娱乐与疗养空间环境,行走有交通工具室内空间环境……这一系列的建筑及其相关室内空间环境也就构成了当代人类所追求的美好生活空间和家园。当然这个生活空间和家园还包括其外部空间环境的塑造与经营,只有二者统一,才能创造出人类所期望的良好生活与生存空间环境。
作为一个从事环境艺术设计教学与科研工作30 余年的学者,作者经历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环境艺术与室内设计的发展进程。其中《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系“建筑室内装饰”系列丛书的一部著作,该系列丛书是2003 年11 月作者在南京参加该年度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南京学术年会期间,应机械工业出版社建筑分社赵荣编辑之约合作策划的。《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第1 版于2006 年撰写完成,2007 年6 月出版,丛书共五本于2008 年底出齐。“建筑室内装饰”系列丛书的出版在编撰中还得到我国资深室内设计专家、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前副会长及学术委员会主任饶良修先生IV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指导,完稿之前饶良修先生在百忙之中应邀欣然为本套丛书作序,也使本套丛书作者深受鼓舞。其间,《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第1 版出版后于2011 年11 月参加了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组织的中国室内设计优秀学术著作评选,并获中国室内设计优秀学术著作奖。
时光如梭,“建筑室内装饰”系列丛书从2007 年6 月出版已过去十年有余。这十年,中国建筑室内装饰行业发展迅速,从而促进了进出口业、旅游业、交通运输业等行业的发展,并随着房地产业、建筑业的发展,建筑装饰行业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这十年,中国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理论与设计创作极其繁荣,在把握世界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发展取向的同时,自主创新的新理念、新方法、新作品等更是层出不穷,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已经成为具有时代特色的“弄潮儿”。与此同时,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教育及学科建设也在这十年迎来快速发展的良好时机,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果。所有这些,使“建筑室内装饰”系列丛书亟待修订完善,以适应中国建筑室内装饰行业与设计市场,以及其设计教育及学科建设等的发展需要。
就《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第2 版的修订而言,作者在第1 版编著特点的基础上做了结构性的调整,内容修改补充篇幅较大,其中:
一是在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理论探索方面,从《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第1 版出版十年来,作者先后参与主编住建部“十五”至“十三五”部级规划教材及高校建筑学专业指导委员会规划推荐教材《室内设计原理》,独立完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室内环境设计:理论与入门方法》及《室内环境设计:原理与案例剖析》等著作,于2011 年至2013 年由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作者有10 余篇具有环境设计前瞻性的学术论文连续入选中国建筑学会室内设计分会每年一度举办的学术年会交流并获优秀论文奖。上述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理论探索方面取得的成果被引入本书设计理论部分的修订,其目的是使对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理论的叙述更具前沿性与准确性。
二是在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学科建设方面,作者从1985 年6 月调入华中科技大学筹办环境艺术设计专业,至今从事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工作30 余年。1995 年3 月负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申报,从1997 年9 月华中科技大学开始正式招收环境艺术设计专业专科学生(后升级为本科),负责环境艺术设计专业教学与管理工作20 年,其间经历了2002 年在建筑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内招收室内外环境设计方向硕士研究生,2003年申报设计艺术学(2011 年获设计学一级学科)硕士授予点获批招收室内环境设计及其理论方向硕士生,到2014 年负责建筑学一级学科博士授予点下自主设置目录外“室内设计及其理论”二级学科博士授予点申报工作并获批,并列入2016 年学校博士研究生计划开始招生,前后在20 年时间内完成利用华中科技大学作为985 高校的教学平台,构建起室内设计教育与学科建设从本科硕士博士完整的人才培养系统。在此期间还承办了“室内设计学科在中国”学术论坛,来自国内建筑与室内设计学科的近十位著名学者和资深专家以“室内设计学科在中国”为主题,对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学科与未来发展之道进行专题研讨。十年来在学科建设取得的重要成果被引入本书设计导论及入门方法等章节的修订,使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学科发展取向的论述更为明晰。
三是在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教学研究方面,在完成湖北省级重点教学科研项目《(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与系列课程改革研究》并获省级教学研究成果三等奖与校级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的基础上,十年来又完成湖北省级教学科研项目《建筑室内环境艺术设计系列课程建设与实践研究》并获华中科技大学校级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十年中发表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教学研究论文10 余篇,其对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教学系统的建构与实践探索方面取得的阶段性成果,依据华中科技大学以环境设计专业“平台式”人才创新培养模式框架所建“室内设计课群”的教学改革模块内容引入书中,即增加居住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要点、公共建筑室内环境的设计要点及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案例剖析三个章节,使《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第2 版在编撰结构上出现变化,内容修订量达到65% 以上,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并服务于读者。
本书于2016 年6 月获华中科技大学2016 年度立项教材建设基金资助(立项号:
2016026),从而为顺利出版提供了有力支持。本书在编撰期间,机械工业出版社的策划编辑赵荣女士、邓川编辑等都为之付出了辛勤劳动。此外,本书线描插图的绘制由我所指导的研究生完成,其中第1 章、第4 章4.1 节的线描插图由2004 级研究生朱丹丹绘制,第4 章4.2 节、4.3 节及第5 章的线描插图与设计作业图样由2004 级研究生傅方煜绘制,第6 章、第7 章中的图表及部分线描插图由2008 级研究生游珊珊绘制,第8 章8.1 节、8.2 节、8.4 节的线描插图由2008 级研究生赵旭绘制,第8 章8.3 节、8.5节的线描插图由2009 级研究生杨润绘制,在此一并致谢。一部著作的修订完善实属不易,书中不当之处诚望读者及同仁们给予批评和斧正。
2017 年10 月于华中科技大学
书摘
1.3.2建筑室内环境设计的要求
现代建筑室内环境设计,实际上是科技与艺术相互结合的室内环境设计,对其具体的要求主要有以下几点:
其一,应有使用合理的建筑室内空间组织和平面布局形式,有符合使用要求的建筑室内声、光、热效应,以满足室内环境物质功能的需要。
其二,应有造型优美的空间构成和界面处理,宜人的光、色和材料配置,以创造能够符合建筑物性格的环境氛围,满足室内环境精神功能的需要。
其三,要采用合理的装修构造和技术措施,选用合适的装饰材料与设施设备,使其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
其四,要符合安全疏散、防火、卫生等设计规范的要求,遵守与设计任务相适应的有关定额标准。
其五,要考虑随着时间的推移,其设计具有调整室内功能、更新装饰材料和设备的可能性。
其六,要联系到可持续性发展的要求,室内环境设计应考虑室内环境的节能、节材、防止污染,并注意充分利用和节省室内空间。
……
同类热销商品
道路路面施工
- ¥13.50
- ¥12.82
- 机械员-建筑施工现场专业..
- 建筑材料与检测
- 基于BIM的Revit机电管线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