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在我国加入WTO以后,企业对商业伦理的关注度持续升温,而国际上的安然事件、雪印乳业及国内的南京冠生园等等问题在这几年中也相继出现,更令企业管理者、商学院学生都无法再漠视和规避这些可能导致企业猝死的商业伦理问题。 本书以随笔的形式,从多种角度介绍了当前商业伦理、组织文化的新知与思考,文风清新幽默,没有枯燥的说教和通篇的大道理,切合社会热点,从伦理角度直指病根,同时对面对纷繁复杂的商业环境,个人如何经营人生也有相当助益。“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商业伦理的力量甚至可以超越企业战略、经营技巧!所以本书正是为每一位希望企业持续发展、个人人生丰盈的人士精心打造的最佳商业读物。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目录
推荐序二于细微处窥探商业伦理之堂奥
前言伦理病因的企业猝死
致谢
伦理开篇
DotCom伦理学
跳槽伦理学
隐私伦理学
点子伦理学
“托儿”伦理学
年轻的职业人士为什么要多探讨些商业伦理问题
“包……抱……爆”与“女儿检测法”
小超人的学历风波与商业领袖的伦理承担
《绝不妥协》的《知情者》:奥斯卡电影片中的伦理声音
赌徒心理洗脑与彩票大奖梦醒
士兵回家的小故事与易位而思的基本功
纳粹军服和实验室的老鼠:员工岂是公司附属
黑手洗白的说法与猴子吃香焦的故事
办公室恋情与谁家的黄脸婆
尼木柏情结与环境伦理
前言
在美国,演讲起头或者佐餐助兴,传统上有两类笑话作为调剂—不是政治笑话和黄段子—而是有关律师、汽车经纪,因为公众普遍觉得他们无信用、无立场可言,实在该取笑作弄一下。到了2002年,又多了第三类。“小学校有时会让孩子的父母签字证明学生确实完成了某些不用书写的作业,比如朗诵或是跑步;但是小P拿着他爸爸的签字去学校,却被老师退回来了”,“为什么?”包袱一抖,“因为小P的爸爸是个大公司的CEO”。以CEO为代表的高级管理层,因为这一年来企业丑闻的高曝光度,而成为遭人嘲弄的新热门。
不只是拿CEO开涮这么简单。大型公司,明星企业,很多看上去欣欣向荣,前景美妙,因为作假、欺骗、歧视、破坏环境、缺乏社会公德、伤害消费者安全,而在瞬间爆发伦理危机,严重者突然死亡—在医学上把由于体内潜在的疾病而引起的突然死亡,称作猝死;侥幸以购并、重组或者各种方式度过危机者,其品牌或者形象也多以死亡了结—还是死路一条。最近一年来,安然公司、安达信会计、世通、雪印乳业、郑百文、南京冠生园……
数出这些名字似乎很轻松,但是倘若我们用心去观察,贴近这些因“企业猝死”而倾家荡产的投资者、生计无着的前雇员、唉声叹气的业主,计算一下长时间呕心沥血殚精竭虑打造而瞬间化为乌有的无形资产—如果你是一个企业管理者,一个管理学习者,哪怕只是对管理感兴趣的一位读者,都清楚地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内心深处也一定会感受到些什么。
事实上,这些“企业猝死”的病因并非什么新问题,尽管手法时有变换,根子却始终在悖伦上。之所以多发猝死而不是慢性病,大概与伦理与企业形象“易碎品”的特质有关—本该轻拿轻放,你却偏不以为然。而“企业伦理危机”的周期性大规模爆发,形成颇具公众影响力的“猝死”浪潮,也通常会使伦理话题由隐入显,成为普通百姓街谈巷议的焦点。这当然是重要而难得的伦理理念传播机遇;20世纪70年代正是因为美国企业产品安全问题大曝光,商业伦理这回事情才登堂入室,进入到大部分北美商学院的课程中。不过,2002年这一次,商学院面临更严厉的诘问,面对这么多伦理缺失,这些“出事”的CEO又多是MBA出身,当初说到商学院的培养如何神奇时他们是正面证据,这个节骨眼上难道你要说自己没有责任吗?
对于企业猝死,商学院的角色不是“替罪羊”,但更不能推脱逃避。问题是,商学院总被人说成是教人如何赚钱的机构—当然也有人讥讽说是不会赚钱的人教人如何赚钱的场所—“伦理似乎对于赚钱没有直截了当、立竿见影的帮助?”很多人这么问到。我曾经做过一次调查,请学管理的学生放手自行设计课程目录,结果,伦理课程不见踪影。有学生解释道,“伦理算不上是种‘本事’,可我上学是来学本事的啊”。
我请他试想一辆没有制动装置的车。企业的目的不只是开快车,尽可能地加速。要想安全到达目的地,方向盘使你做正确的事,制动装置使车变成你能驾驭的工具,而不是祸害社会的凶器。伦理可能不是某些人头脑里分类中的“本事”,但是以行走江湖建功立业而言,本事恐怕远不是全部,本色与本分一个也不能少。
说个故事。今年春节那天,我在斯隆管理学院听一场雀巢全球副总裁的演讲。听众很多,讲者也兴致盎然。但是,一到问答阶段,马上后排站出几位女士,接连抛出多个连珠炮的问题,未等回答,副总裁的脸色已变,而场面也一度混乱。什么问题,似乎说到痛处?
问题把大家带回到1977年,那一年,在美国爆发了一场著名的“抵制雀巢产品”的运动。美国婴儿奶制品行动联合会的会员到处劝说美国公民不要购买“雀巢”产品,批评这家瑞士公司在发展中国家有不道德的商业行为。对此,雀巢公司不以为然,只是一味地为自己辩护,没成想却遭到了新闻媒介更猛烈地抨击。整个危机一直持续了10年之久,如有位美国新闻记者米尔顿·莫斯科维兹所言,“抵制雀巢产品”运动是“有史以来人们向大型跨国公司发起的一场最为激烈和最动感情的战斗”。直到1984年,雀巢公司终于承认并实施世界卫生组织有关经销母乳替代品的国际法规,国际抵制雀巢产品运动委员会才宣布结束抵制运动。
让我们关注事件中的三个细节:其一,当婴儿奶制品问题在1970年第一次被人们提出来时,雀巢公司试图把它作为营养健康问题予以处理,公司提供不少科学和有关的数据分析,但问题并没得到解决,人们因为感到雀巢公司忽视了他们合法和严肃的要求而对公司敌意倍增;其二,当瑞士的一个不大的社会活动组织指责雀巢产品“杀婴”时,雀巢公司以“诽谤罪”起诉该组织且打赢了官司,但那份长长的公开判决书使得这场法律上的胜利变成了公司的一起危机,它直接导致了人们对其产品的抵制运动;其三,待更多的社会团体加入了进来后,雀巢事件被定位成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雀巢被指责是一家“只关心赚钱,而不管人们的死活”的企业,成了社会活动家批判商业社会的靶子,成了反面企业典型。
序言
企业经营最高指导原则——真,爱,美
石滋宜
企业成长是否有极限?许多企业发展到一个阶段,遇到了经营上的瓶颈,就会以为这就是企业的极限,没办法再继续成长。事实上,企业成长没有极限,但是,我认为,企业经营最高指导原则是:“真”、“爱”、“美”。
我受大陆中央电视台邀请,参加大型谈话节目《对话》的录像,这个节目在大陆是相当受欢迎的标杆节目,在华人地区的收视人口众多,以往这个节目所邀请的来宾,都是世界知名的顶尖专业人士。这次,我很荣幸地受邀,与大陆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对话,题目是围绕企业经营管理的领域。
这个节目的特色之一是开放与现场观众互动,当天有七十多位企业家与高级经营者参与,大约有七八位观众问我类似的问题,在大陆有许多企业,营业额大约在5 000万,甚至上亿的人民币,算是中小型企业,但是都面临着经营上的瓶颈,企业发展发生困难,希望我可以提供解决之道。这个问题,我想不是只有大陆企业会发生,举凡全世界的中小型企业,在成为国际性的大型企业竞争中都必须面对。
有句话说:“不进则退”,这也代表,企业不可能永远停留在一个规模,如果企业不能持续进步,就意味着,企业正被后进者迎头超越,不进步就是退步,持续退步则是淘汰出局。我可以感受到,许多企业目前虽然经营得有声有色,但却对未来充满了忧虑,因为经营企业的挑战是接二连三,问题永远层出不穷,让经营者必须步步为营。
企业如何能不断向上发展,我认为,最高的经营指导原则是“真”、“爱”、“美”,这几个字对企业有何意义呢?
“真”是真实(Truth)的意思。真实就是要顺应自然,大自然变幻莫测,人为无法逆势抵抗。顺应自然就像经营企业一样,种种的问题就像捉摸不定的天气,当经营者在做决策的时候,心情是很笃定,还是忐忑不安。任何一个决策,不管是对组织或对个人,有两个基本的问题是必须一再地问自己:
一、要问你的心,是否已经告诉自己,这是“真实”,也就是说,你是否诚实正直(Integrity)?是否信赖你的直觉(Intuition),并且相信你的价值(Value)和见识(Ins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