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The Roaring 2000s

编辑推荐
在《21世纪财富预言》里,哈瑞.登特把他颇富远见的目光投向了世纪之交的经济繁荣带来的全方位的变迁上。他指出,因特网及其他新技术将迅速普及,战后婴儿潮出生的一代人将进入一生中的支出顶峰期。这两股潮流将使我们工作生活的地点和方式发生史无前列的变化。对理解和期待这场巨变到来的人来说,他们将得到大量的机会去选择高质量的理想生活方式。 登特在这本书里对未来十年的经济情况作了深入、具体的预测。展望不久的将来,本书是你工作、生活、投资中必不可少的指南。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在《21世纪财富预言》里,哈瑞.登特把他颇富远见的目光投向了世纪之交的经济繁荣带来的全方位的变迁上。他指出,因特网及其他新技术将迅速普及,战后婴儿潮出生的一代人将进入一生中的支出顶峰期。这两股潮流将使我们工作生活的地点和方式发生史无前列的变化。人口因素和技术发展将创造出空前的大繁荣,投资者和企业家将面临众多的机遇,房地产的销量将大增。对理解和期待这场巨变到来的人来说,他们将得到大量的机会去选择高质量的理想生活方式。
登特在这本书里把新的研究工具运用于分析过去几年里逐渐发展起来的基本趋势,对未来十年的经济情况作了深入、具体的预测。展望不久的将来,本书是你工作、生活、投资中必不可少的指南。
目录
译者序
致谢
引言
第一部分 “呼啸前行的21世纪”
第1章 历史上空前的大繁荣:1998~2009年 3
第2章 新一代人如何推动经济革命 39
第二部分 因特网时代的生活
第3章 真正的信息革命 83
第4章 改变工作、生活方式的八个关键
技术发展趋势 106
第三部分 以网状组织为架构的新型公司
第5章 人工浏览器-服务器组织 135
第6章 新的工作景象:人人都是经营者 165
第7章 公司变革的秘密 178
第8章 右脑革命 195
第四部分 新的人口大转移和房地产
繁荣时期
第9章 新的美国之梦:挣大城市的收入,过小镇的
生活 225
译者序
今天的世界日新月异,经济、技术、社会的变迁越来越迅速。21世纪才刚刚开始,新的世纪给我们带来了什么机遇呢?世界将走向何方?如何把不确定的事情确定下来?
经济的发展往往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经济的走势往往折射出社会的变化。经济的繁荣关系到民众的切身利益,所以,经济预测倍受关注。然而,经济预测似乎是件玄妙的事情,普通人难以参透其中的奥秘。在国内,经济学的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经济学的理论和工具还不为大家所熟悉。同时,由于市场尚不完善,经济的变化受到其他一些因素的影响,所以对国内的经济进行预测时,前景更不确定。
译者之所以向大家推荐哈瑞·S·登特的这本书,主要是出于以下几个原因:
首先,不得不承认美国经济仍然是世界经济的晴雨表。本书对美国未来经济、技术、人口、投资的发展趋势作了全面、细致的分析,有助于读者把握世界经济的走势。
其次,作者认为自己的使命是帮助人们理解世界的变化。因此,作者在解释他的观点时尽量做到了通俗易懂、贴近生活。读完这本书,你会发现经济学其实并不深奥。
再次,作者使用的预测工具非常简单,又很独特。他认为,人口和技术是经济发展的基本推动力,因此在对经济进行预测时,主要采用了人口和技术的周期理论。在分析人口周期时,作者分别从每一代人的人口数量、每一代人的性格、每个人一生中的收入-支出周期等多个角度来讨论这个问题。他认为,每500年就会有数量空前的一代人出生,这一代人使技术、经济、社会发生重大的飞跃,比如15世纪印刷机的发明与20世纪装配线的诞生;每两代人就会出现一个性格的交替循环,上一代人富于创新精神和个人主义,下一代人则倾向于因循传统、热心公益;当人口众多的一代人进入消费顶峰期时,经济呈现极度繁荣的局面,当他们的支出越过顶峰之后,便出现经济衰退。他用人口的支出周期理论解释了30年代的大萧条和日本目前的经济疲软。技术进步来自人类的发明和创造,与两代人性格交替对应的是80年的技术创新周期。作者特别强调了三大技术领域内的基础创新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作用。这三大技术领域是:通讯、交通运输和能源。而这三个领域内又存在一个60年的基础创新周期。作者认为电脑和因特网使用的简化和普及是推动企业和机构组织的架构形式、经营理念和运作方式发生变革的根本原因,所以作者对未来这一技术领域的发展做了生动的描述。
周期理论是大家都能理解的一个经济学工具,这就是为什么说作者使用的工具很简单的缘故。那么,作者使用的预测工具又有什么独特之处呢?①他拓展了周期理论的范围,把性格因素包括到周期分析中来;②他用出生率曲线的前后平移来预测支出顶峰期、通胀高峰期等;③也是最重要的,他推广了S形曲线的应用范围,用S形曲线来分析新产品、新技术甚至新的社会潮流从诞生之初到普及的过程。
第四,作者在分析过程中,贯穿了非线性的思想。S形曲线是作者使用的一个重要工具,其基本思想是新生事物的发展过程是不匀速的。作者特别强调了S形曲线上那段加速发展的成长过程。现在我们知道,非线性是世界的本质,简单的、线性的过程实际上是对事实的曲解。
第五,本书中充满了人文主义的关怀。作者在序言里就旗帜鲜明地指出:财富只是一种手段,过上向往的生活,实现对自由的追求才是终极目的,也是人类最高的价值所在。所以,作者在说明技术创新和经济周期时加入了对性格因素的分析;在解释未来的组织形式、员工和领导者的角色、工作的意义和激励方式时采用了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强调人们正在向寻求归属感、建立自尊和自我实现这些更高层次的意识层面前进;在分析美国房地产走势时,突出了人们对不同生活方式的选择。这种人文关怀使本书的视野远远超越了对经济的简单分析,强调了人的价值。
第六,本书不仅有宏观的经济分析,还有微观的投资策略分析。作者没有仅仅停留在帮助人们理解世界的变化这一层面上,因为理解变化只是利用和控制变化的第一步,而个人投资才是充分把握变革带来的机遇、增加个人财富、实现自由生活的途径。译者认为在投资策略上,今天的投资者往往缺乏本书作者强调的理性和系统性,所以看一看专业人士如何投资不无裨益。当然,如果你到现在为止还没有任何储蓄和投资的概念,没有想过如何理财,那么作者的许多观点就更是金玉良言了。
前言
打造财富及理想生活方式的秘诀
当今社会,冒险是众所周知的生财之道。谁敢冒更大的风险,谁就会获得更高的回报,积累更多的财富。无论是投资还是经营,风险-收益曲线都证明了这一点。迄今为止,大多数人都认为与债券类投资相比,股票的风险和波动性更大,但从长期来看,收益也更高;与对已有企业的投资相比,创业投资面临的风险和失败的可能性更高,但创造更多财富的机会也更大。这是一条真理。但是,从我和成功人士多年商业往来中,我却发现了一个悖论。
那就是和我共事过的最出色的企业家、经理人和投资者,他们的确获得了最高的回报,拥有巨额的财富,但却并不认为这些是高风险带来的高回报。尽管经常进行收益不确定的风险投资、时常改变管理方式或投资计划,他们却一点也不觉得自己是在冒险。他们认为自己只是做了一些显而易见的事情,而且非常清楚自己的行为和投资必须也一定会获得成功。他们对世界上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基本的发展趋势了如指掌,这些潮流在他们看来都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只有那些不了解这些变化的人才认为他们是在冒风险、做一些不确定的事情。自然,对这些人来说,紧紧跟随众所周知的模式才是更让人放心的选择。
让我们考虑一下成功人士的例子。难道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李·亚科卡不清楚要拯救垂死的克莱斯勒公司所要进行的变革吗?这一点对于任何一个没有将赌注下在旧式经营方法上的人来说都是显而易见的。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作为一个外来的经理人,格斯特纳究竟花了多长时间才弄清楚IBM打翻身仗需要采取的措施呢?90年代中期,在苹果公司濒临死亡之前,难道大多数公众和企业外部的分析家不知道它需要激进的改革吗?难道在70年代后期,史蒂文·乔布斯没有意识到个人电脑的潜在市场吗?难道在80年代中期,比尔·盖茨没有意识到市场需要一个标准的软件操作系统吗?难道戈登·穆尔不知道从20世纪60年代起,半导体的速度每18个月就提高一倍吗?难道在20世纪80年代,米哈伊·米尔肯曼不明白生产个人电脑的新型企业需要非传统的融资方式吗?显然,他们早就意识到了种种经济潮流的基本趋势,并采取了相应的行动,从而获得了成功。
当然,高风险投资也不乏失败的例子。一些人总抱着一种天真的想法,希望能够轻而易举赚大钱,比如买彩票中了头奖,吉人天相,或一夜之间突然成功。那么,成功人士的根基何在呢?他们之所以成功,并不是因为新的经营或投资方向已经被事实证明是正确的,也不是因为这些事情做起来很容易,不会遇到任何挑战,而是因为他们对未来有着清晰的认识和坚定的信念,才使他们战胜了挑战。为什么他们能够预见人们对一个新产品、一项新服务的需求,或预见一种新技术或一项新投资的可行性呢?他们丰富的经验确证了他们的预想。多年的积累已经使他们做完了应该做的准备工作,知道什么是可能的,什么是不可能的。他们把握住了基本的历史潮流,并大胆地在这股潮流推动的变革中进行投资。凭借历史经验和前期的准备工作,他们深知不可能有一夜间的成功,也不会有免费的午餐,所以他们并不抱有幻想。当现实比他们预想的还要艰难时,他们的信念,即坚信自己的行动是可行的,自己的所作所为代表了历史发展的必然性,支撑着他们走下去,直到设想变成现实。他们的规划和蓝图具有的力量和吸引力使他们克服了种种困难,而这些困难在旁人眼中就是风险,就是不确定性和反复性。
对长期的基本发展趋势的清晰认识是正确处理随机的和不确定的短期事件的关键,这些短期事件必然沿着一条有所指向的路径发展。无论是经营还是投资,对未来变化的洞察力和追求事业的自律性都是打造财富和成功的关键所在。挫折只是汲取教训、进行调整,然后做出更多投资决策的一个时机。对这些成功人士而言,成功不是运气使然。在这个让人难以置信的飞速变革和发展的时代,大部分的财富掌握在只占人口0.5%的上层人士手中,掌握在那些深刻理解社会变革并知道如何采取一整套方法去进行所谓的冒险的人的手中。今天,80%的百万富翁是凭个人奋斗起家的,而不是靠继承巨额遗产。
在《隔壁的百万富翁》一书中,作者通过对富人的调查,发现典型的百万富翁是通过系统地、有计划地低消费、高储蓄,从他们略高于平均水平的收入中慢慢积攒起今天的身家的。靠将钱存银行吃利息和投资收益来积累财富需要时间,不可能一夜间暴富,也不存在太大的风险。大多数百万富翁给自己干活,从几乎不具任何诱惑力的行业中的成功小企业主做到第一流的企业家。
我研究过一个小企业主罗伊,他做的生意很简单,就是把品种单一的男士短内裤卖给沃尔玛。他有两家小工厂,远离他在亚利桑那州太阳谷的总部;工厂的管理并不复杂,也没有庞大的管理层,但是每年都有500万美元的营业额。罗伊坚持这样一个理念,即他在不需要管理层的情况下可以自己操纵和管理公司,并保证产品质量。尽管他有很多机会扩大经营规模,但他坚决不让他的生意超过自己的能力所及,这样他可以不用担心自己的知识、经验不足,可以继续控制自己的公司,可以继续过自由自在的、注重家庭的生活。他的利润很高,他的经营很稳定,他的生活方式几乎完美无缺……没有国际竞争的压力,无须全身心地投入工作,这些东西只会毁掉他的家庭价值观。他已经拥有了财富和至善至美的生活方式!
我曾与另一个既是企业家又是投资者的人共事。这个人曾经是一个身无分文的移民。他一直在买进两个迅速发展的城市周边的土地,这两个城市位于洛杉矶的外围。他买了些什么地段的土地呢?一块是与其他靠近市中心的繁华近郊相比,毫无吸引力的地带。结果如何呢?在十年之内,他将7 000美元的原始投资变成了50 000 000美元。虽然这曾经是一块荒野中毫无价值的土地,但据他分析,在5到10年之内,城市持续向外扩展的趋势肯定会造成对这块土地的需求。他详细地查阅过资料,证实在其他城市同样的周边辐射地带曾经发生过类似的事情。他完全相信自己一定会盈利。所以他以城市为中心,呈圆周状地在周边买入土地,然后耐心地等待,等待城市不管向哪个方向扩张。同时,他有信心说服其他投资者贷款给他,与他共享确定无疑的利润。
Sun公司的斯科特·麦凯尼雷在1986就提出了这样一个观点:“网络就是计算机。”当时,即使在具有高度创新精神的计算机和软件行业,也几乎没有人哪怕只是体会到这句话的一点点深意。直到1995年,当因特网突然成为一个席卷全国的浪潮时,这一预见的实现才成为历史上最伟大的趋势之一。Sun公司目前是这场革命的中心。股市和新闻界对斯科特·麦凯尼雷做出了极为热烈的反应。在这个例子里,斯科特·麦凯尼雷没有因为整个行业没有认可他的想法而放弃或改变计划,他坚定地固守自己的信念,直到他预见的一切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