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心理健康与生命成长
一、生命关怀:心理健康的个体价值
二、心理和谐:心理健康的社会价值
第二节 透视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健康概念的发展
二、认识心理健康
三、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
第三节 透视大学生心理健康
一、个体因素的影响
二、学校因素的影响
三、社会因素的影响
第四节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一、认识心理健康教育
二、心理健康教育类型
第二章 自我意识发展:人贵有自知之明
第一节 自我意识与心理健康
一、透视自我意识
书摘
积极影响:积极的内容有助提高素质、带来满足、创造愉快。通过学习活动可以发展智力、开发潜能。人的大脑皮层约有140亿个神经细胞,而一般人在一生中只用了10亿个左右,人脑的很大部分潜力还远远没有被开发利用。“用进废退”的生物原理,同样适用于人脑。调查资料表明,多用脑的人智力比懒散者高出50%。
学习能带来心理上的满足,使人体验愉快的情绪。努力学习、善于学习,取得的成绩会增加个体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效能感,进而产生愉悦情绪,有助于心理健康。
消极影响: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在学习活动中,需要消耗大量的生理、心理能量。内容不适当、时间量不当、学习方法不当、劳逸结合不当、学习环境不当等,都会引起身心不适,容易造成心理污染,直接或间接影响大学生的心理健康。
2 心理健康状况对学习的影响
学习活动是智力因素与非智力因素共同参与的过程。在学习过程中,非智力因素可以转换成学习动机,成为推动人们学习的内在动力。但学习活动毕竟是艰苦的脑力劳动,长时间的学习也会让人产生厌倦、懈怠、疲惫、枯燥等情绪,如果不能消除这些不良心理状态,就不能推动智力活动的继续深入。
我国心理学家陈学诗教授曾说过:“心理健康的学生学习成绩必定优于心理不健康者;心理健康的成人,其工作效率必胜于心理不健康者。”一位学工部的老师介绍说,现在他们学校的退学率四年累积高达10%,而因病退学、休学的学生当中有60%~70%的学生是因为心理问题。
学习效率及效果的取得,很大程度依托于强大的心理空间。良好的心理健康状况,是学习得以维系的基础,对学习有很好的促进作用;反之,若心理健康状况不良,甚至存在心理疾患,则会不同程度妨碍大学生学习,阻碍大学生潜能的发挥,严重者甚至难以继续学业。
同类热销商品
游戏,让学习成瘾[图书]
- ¥49.00
- ¥49.00
- 如何教创业:基于实践的百..
- 游戏,让学习高效[图书]
- 专业学位硕士论文写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