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张普庆
- 丛书名: 21世纪高等院校教材
- 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 ISBN:9787030234384
- 上架时间:2009-3-17
- 出版日期:2009 年3月
- 开本:16开
- 页码:346
- 版次:2-4
- 所属分类:化学 > 有机化学 > 综合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理学 > 化学
编辑推荐
《医学有机化学(第2版)》特点:●符合当前的教学实际情况,删去了与中学化学、基础化学、生物化学重复的内容,教师讲授、学生必修的内容少而精,但蕴涵的知识丰富、信息量大,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针对医学类专业学生结构化学基础薄弱的现实,编写电子效应、反应机理等重要知识内容时,采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叙述方法,在反复应用中加深理解,此部分内容的处理是《医学有机化学(第二版)》的一大特色。●章后的阅读材料涉及有机化学与医学、药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的联系等专题,可读性强,有利于开阔读者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可作为高等院校医学类各专业学生教材,也可供生物技术、生命科学及医学检验等专业学生使用。●配套:多媒体教学课件(可向使用单位免费赠送)。
内容简介
化工书店
本书是全国高等学校教学研究中心“21世纪中国高等学校农林/医药类专业数理化基础课程的创新与实践”课题研究成果之一。
全书共十五章,前十一章系统介绍各类基本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命名和主要化学性质,同时讲述有机化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后四章分别介绍与医学、生命科学关系密切的生物分子,糖类、脂类、氨基酸、肽、蛋白质及核酸的化学结构和主要的物理、化学性质。每章均附有一篇小资料,内容涉及有机化学的进展,有机化学与医学、药学、生命科学、环境科学的联系等,内容丰富,可读性强,有利于开阔读者视野,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医学类各专业本科生教材,也可供生命科学及医学检验等专业的师生使用或参考。
目录
第一版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
一、有机化学的产生与发展
二、有机化学与医学的关系
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点
一、碳原子的结构与共价键
二、碳原子的轨道杂化
三、有机化合物的同分异构现象
第三节 有机化学反应的类型
一、共价键均裂与自由基型反应
二、共价键的异裂与离子型反应
第四节 有机化合物的分类
一、根据碳骨架分类
二、根据官能团分类
第五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方法
一、分离提纯
二、元素定性、定量分析
三、确定实验式和分子式
书摘
第一节有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学
一、有机化学的产生与发展
有机化学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它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从地球上有了人类开始,人类就本能地与各种有机化合物打交道,因为我们在生活中一刻也离不开有机化合物。早在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以前,我们的先人已经会酿酒、制醋,并逐步发展到使用染料、中草药及香料等有机化合物。当然,那时一般使用的还不是纯净的有机化合物,而仅限于从动物、植物体中提取制备得到的混合物。18世纪欧洲工业革命之后,科学技术的进步,社会发展的需要,使得分离提纯有机化合物的技术迅速发展。例如,1769年分离提纯了酒石酸,1776年分离提纯了乙二酸,1780年分离提纯了乳酸等。但在相当长的历史时期内,人们认为只有具有“生命力”的动物、植物体才能制造有机化合物。直到19世纪初,许多著名的科学家仍然认为,有机化合物只能在活细胞中,在固有的“生命力”的作用下由活细胞产生,人工的化学合成对此是无能为力的。有机化合物的性质明显不同于当时已知的许多矿物质,于是化学家开始把物质分为两大类。把从矿物质中获得的分为一类,从有生命的动物、植物体中获得的物质分为另一类。1807年,瑞典化学家柏则里(Berzelius)首次把从动物、植物体中获得的化合物命名为“有机化合物”,意为“有生机之物”。
同类热销商品
分析化学和定量分析 上册(中文改编版)
- ¥98.00
- ¥76.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