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适合广大在校大学生作为引导性读物,各学校心理学教师、政治辅导员都可以用其作为教材对学生进行辅导。
目录
0.1 如何认识加强大学生全程全面心理辅导的意义
0.1.1 全程全面心理辅导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0.1.2 全程全面心理辅导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0.2 如何加强大学生全程全面心理辅导
0.2.1 坚持与德育紧密结合的原则,构建大学生全程全面心理辅导目标内容体系
0.2.2 坚持全员全方位育人原则,构建全程全面心理辅导组织运行体系
入学适应篇 赢在人生的新起点
第1章 大学环境的适应
1.1 大学新生常见的环境适应不良现状及其成因
1.1.1 大学新生常见的环境适应不良的现状
1.1.2 大学新生环境适应不良的成因分析
1.2 大学新生如何尽快适应新环境
1.2.1 充分认识积极适应新环境的意义
1.2.2 自我测试:了解自己适应环境的现状
1.2.3 加强心理训练,不断提高适应新环境的能力
第2章 大学生活的适应
2.1 大学生活与中学生活有哪些不同
2.1.1 校园精神不同
2.1.2 生活方式不同
前言
当今的大学生是我们国家未来建设的栋梁之才,他们的心理健康问题已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许多调查资料表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相当多,涉及他们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从这本书中,我看到了大学生心理教育工作者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七大精神和《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的积极性和创新精神,也深刻感受到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日益受到重视,并向纵深发展的良好势头。深感欣慰!
这本《大学生全程全面心理辅导》,是一个有益的探索。通观此书,有三大“亮点”。
一是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有新进展。本书作者长期从事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为了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他们提出了大学生全程全面心理辅导的理念: 即从大学生一跨入大学校门开始到毕业离开校园为止,做到大学全程不断线,并针对不同年级大学生带倾向性的问题分阶段、突出重点地进行心理辅导,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做到全程化和系统化。
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针对性强。本书作者采取以问题为中心的模式写作,针对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摆表现、分析原因、自我测试、提出解决问题方案,内容贴近大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很强的针对性,能帮助大学生排解心理上的困惑。
三是形式新颖,可读性强。本书作者充分考虑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采取名人名言、案例导入、聚焦解惑、自我测试、训练方案、阅读思考几部分来编写,形式活泼,读来有趣。
探索之路始终是充满艰辛的。但是,“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则是《大学生全程全面心理辅导》一书作者所要追求的目标。我相信本书会对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有帮助。我还希望作者继续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在教学实践中将德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不断探索,努力工作,争取多出好成果,为把我们的大学生培养成为幸福进取者多做贡献。
是为序。
谨识
2008年春于西南大学窥渊斋
黄希庭系西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心理学会第七届、第八届副理事长兼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主任,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召集人,国家人事部博士后专家组成员兼教育学科组召集人。
书摘
为了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十七大精神,切实贯彻《国家教育部、卫生部、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意见》,全面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我们在总结近20年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大学生开展了全程全面的心理辅导,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本书就是对我们进行大学生全程全面心理辅导的实践与探索的总结。所谓大学生全程全面心理辅导就是教育主体在大学生从入学到毕业接受学校高等教育的全过程中,以培养大学生健全的心理素质为目标,以大学生的适应和发展为主题,有效发挥学生、学校、家庭、社区等基本要素的作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入学适应、个性优化、就业心训、职业适应等全面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心理咨询、心理训练等辅导活动。绪论重点讨论以下两个问题。
0.1 如何认识加强大学生全程全面心理辅导的意义
0.1.1 全程全面心理辅导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1.全程全面心理辅导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新理念
全程全面心理辅导包含两个新主张:
第一,主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程性。全程是个时限概念,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应贯穿大学的全过程,即从大学生一跨人大学校门开始到毕业离开校园为止,做到4年(或3年、5年)不断线。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能断断续续、零零星星地无计划地随意进行,而应该是在大学全过程中有计划、分阶段、突出重点地进行,做到系统化、科学化和规范化。
第二,主张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全面性。全面性有四层含义:一是心理健康教育对象的全面性。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对少数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诊治。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正确定位在于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使之提高心理素质,建立起以预防教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把重点放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同时关注有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人群的心理治疗、心理康复工作。二是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内容的全面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着眼于“自我认知 晓理动情行为导向 反思内化形成品质”的学生心理素质形成的基本环节,分年级分“适应发展创造”层次对学生进行认知品质、个性品质和适应能力的培养,以学会适应、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交往、学会做人、智能发展、个性发展、社会性发展和创造性发展等为基本内容,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养和训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三是心理健康教育方法的全面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讲授相关知识,还要针对大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个体和团体咨询、专题心理训练、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分类辅导。四是心理健康教育主体的全面性。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不仅学校教师应该管,而且学生、家庭、社会都应该协同工作,形成齐抓共管全员育人的格局。
2.全程全面心理辅导是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存误区的矫正
长期以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存在三大误区:
第一,重阶段教育,轻全程教育。长期以来,不少高校都是在某一阶段开设相关选修课、必修课对大学生讲授心理健康知识,或者对一部分学生开展心理咨询,很少有高校从人才培养计划的角度,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贯穿大学教育始终,并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相结合,将教育、咨询、训练相结合,制订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计划。
第二,重诊治,轻预防。由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内涵缺乏全面理解,很长一段时间内,人们对心理咨询的认识仅停留在心理疾病的治疗上,不少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以解决心理疾病为己任,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少数个别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诊治上,忽视大多数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的需要,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窄,教育的对象和范围有很大局限性,影响了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继1982年北京师范大学建立心理测试与咨询服务中心之后,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先后成立了心理健康咨询室、益友服务中心、学生问题咨询所等心理咨询指导机构。1990年,旨在协助高校开设心理健康课程或讲座、开展咨询服务的“全国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宣告成立。目前,许多高校都成立了大学生心理咨询机构。然而,在轰轰烈烈的表象之下,我们也不得不正视这样一个事实: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重咨询诊治而轻视防治引导的倾向。
第三,重障碍咨询,轻发展咨询。障碍咨询指为各种有障碍性心理问题的咨询对象提供心理援助、支持、矫正、治疗。发展咨询指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帮助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尽可能地圆满完成各自的心理发展课题,妥善地解决心理矛盾,更好地认识自己和社会,开发潜能,促进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
心理咨询是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径。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从心理咨询工作开始,从解决学生的心理障碍入手的。在谈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时,人们往往列举许多数字来说明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有多严重,为此使一些人误认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对象只是存在心理障碍、人格缺陷的少数异常大学生,与多数心理健康的大学生无关。事实上,有严重心理障碍的学生毕竟是少数,更多的学生面临的是成长与成才、情感与事业、日常生活事件的处理等问题。这些问题并不构成心理疾病的主要方面,但它们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健康成长。
对有各种心理异常的学生来说,如果不能通过障碍咨询及时地予以解决,则可能出现更为严重的心理危机。但更重要的是针对广大心理健康的学生提供发展性咨询。通过发展性咨询能够帮助广大学生了解自己在心理发展过程中要注意的各种心理异常问题,更能促进全体学生充分挖掘自己的潜在能力,进一步提高环境适应能力,充分发展自我。如果把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侧重点放在障碍咨询上,势必会降低心理咨询的目标,还可能把大学生心理成长过程中出现的发展性问题当做适应困难而纳入心理异常的范畴,不利于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对全体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发展咨询应当成为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引导学生正确处理生活中的一些事件,将发展咨询贯穿于学生成才的始终,这是一项非常繁重的任务。
0.1.2全程全面心理辅导有利于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
1.全程全面心理辅导的内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有利于指导学生成长成才
第一,全程全面心理辅导有利于大学生尽快完成三个转变。本书的入学适应篇(第1~3章)包括大学环境的适应、大学生活的适应、大学学习的适应等内容,主要针对大学新生在大学环境、大学生活、大学学习中常见的不适应问题,帮助大学新生了解和认识大学环境、大学生活、大学学习的特点,了解和认识大学教育与中学教育、大学生与中学生角色责任的不同点,引导大学新生尽快完成三个转变:一是从基础教育向职业教育的转变;二是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三是从中学生向大学生的转变。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赢在人生的新起点。
第二,全程全面心理辅导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优化和心理素质的提高。本书的个性优化篇(第4~13章),包括大学生健康心理的维护、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应对、大学生恋爱心理的保健、大学生自我意识的完善、大学生情绪的调控、大学生意志品质的锤炼、大学生性格的塑造、大学生气质的认知、大学生智能的开发、大学生创造心理的培养等内容,旨在帮助大学生了解个性优化的内容、途径和方法,有利于大学生开发潜能,全面提高心理素质。
第三,全程全面心理辅导有利于大学生加快社会化进程,完成从大学生向职业工作者的转变。本书的就业心训篇(第14~16章),包括大学生心理压力与排解、大学生择业心理与训练、大学生职业适应与指导3章,主要针对大学生在寻找工作和开始工作期间所面临的心理压力、择业心理和职业适应问题进行心理辅导,帮助大学生了解就业心理训练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帮助大学生加快社会化进程,尽快完成从大学生向职业工作者的转变,其目的在于引导大学生胜在激战的职场上。
系列图书推荐
同类热销商品
游戏,让学习成瘾[图书]
- ¥49.00
- ¥49.00
- 游戏,让学习高效[图书]
- 专业学位硕士论文写作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