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编者序
第一部分 口述史汉译
导言
李方桂口述历史计划
采访札记
采访札记
第一章 在中国度过的童年时代和接受的教育
一、1912-1924年:在北京读书
二、决定攻读语言学
第二章 1924-1929年:在欧美接受的大学及相关教育
一、1924-1926年:密歇根大学
二、1926-1928年:芝加哥大学
(一)布龙菲尔德和萨丕尔的教学方法比较
(二)1927年:在加州进行印第安语田野调查工作
(三)布龙菲尔德、萨丕尔、博阿斯及其它人田野调查方法的比较
(四)完成博士学位论文、通过博士生资格考试
(五)1928年:哈佛半年
(六)1929年:旅欧三个月
三、1929年:在加拿大旅行,调查赫尔印第安语
书摘
导言
口述历史的设立,是为了在全方位的人生范围视野内去追念那些具有卓越成就和独特性格的先生们和女士们。一部好的口述历史一旦完成,就会为人们带来生活气息。比如这部口述历史,对于那些没有机会接触过李博士而只是通过书本文章和其声誉了解他的人来说,其作用正在于此。藉助这部口述历史,我们就能了解他生活的种种动力,了解他的学术领域的观点,了解他对同事的看法,了解他对那些曾经激励过他的人们的评价,了解他的种种希望与恐惧(如果你逐字逐句细读的话),了解他的成就和失败,以及了解他在人类社会史上的地位。我们并不是说口述历史是分析精到深奥的论文。不是这样的。但是,对于那些对传王没有亲身接触的人们来说,口述历史这种形式的确可以弥补这残缺的时空,的确是理解其正式的学术遗产之关键。
我们与方桂在华盛顿大学共事二十载,这里是他任职时间最长的地方。他是在“二战”刚结束一一华盛顿大学的关键时期,加入我们的学校阵容的;正是因为“二战”,其它许多学校也处于同样的历史时期。我们当时刚开始接受这样的任务:把非西方世界的研究引入美国的大学课程。其它大学,比如哈佛、耶鲁、哥伦比亚和伯克莱等都接受了同样的任务,各校都有自己的特定方向;但各校都发现有必要成立某种内部的特任机构才能完成这项任务,因为改变课程、激励新的研究,困难程度大致就像迁墓一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