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作译者
1988年到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工作;1993—1995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医学院神经外科研修,主要从事脑缺血及颅底显微外科解剖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回国后组建我国第一个颅底显微外科实验室(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完成十余种颅底手术入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并在熟练应用传统手术入路的基础上,提出了颞枕经天幕一岩嵴入路、枕下乙状窦后经内耳道上嵴入路等改良手术入路用以切除复杂岩斜坡区和颈静脉孔区肿瘤,开展了扩大经蝶入路切除鞍上、鞍旁、斜坡病变的临床研究。
1996年始任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北京市神经外科研究所颅底解剖室主任。
现任中华神经外科学会第三届中青年委员会委员兼组长;中华医学会显微外科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外科分会神经肿瘤组专家委员;亚洲青年神经外科学会理事;亚太颅底外科学会理事;世界神经外科联合会神经康复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华实验外科杂志》、《中华临床神经外科杂志》、《现代神经疾病杂志。等多家杂志编委。
目录
1.1 颅底外科实验室设备
1.2 标本的准备和储藏
2 颅底区域显微解剖
2.1 眶尖区
2.2 床突旁区
2.3 蝶鞍区
2.4 鞍侧室(海绵窦)
2.5 颞下窝咽旁间隙区
2.6 桥小脑角区
2.7 颞骨
2.8 岩斜坡区
2.9 颈静脉孔区
2.10 枕骨大孔区
2.11 颅颈交界区
3 颅底外科手术入路
3.1 额下入路
3.2 双侧扩大经额底入路
3.3 翼点及改良翼点入路
3.4 颅一眶一颧入路
同类热销商品
神经科学原理(套装上下册)(英文版·原书第5版)
- ¥299.00
- ¥20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