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Liminal Thinking: Create the Change You Want by Changing the Way You Think

【插图】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目录
推荐序(理查德·索尔·沃尔曼)
序
引言
阈限思维是一门通过理解、塑造、重塑信念而创造改变的艺术。
第一部分 信念塑造生活 / 1
这6个原理构成了信念的定义:它们是怎么产生的,它们为什么是必需的,它们如何随着时间的流逝而增强;为什么人们可以坚持他们的信念,即使这个信念是无法完成的,可能被淘汰,或者最终被证明是无效的。它们是关于信念的信念。
原理1 信念是模型化的 / 2
信念看起来完美地代表了这个世界,但事实上,它们是穿行于复杂、多维且未知的现实世界的不完美模型。
原理2 信念是可以创造的 / 13
信念是通过运用被挑选出来的事实理论和基于个人主观经验的判断进而分层建造的。
原理3 信念创造共享世界 / 29
信念是我们用来创造一个共享世界的心理材料,所以我们可以一起生活,一起工作。改变一个共享世界需要改变其内在的信念。
原理4 信念创造盲点 / 45
信念是思考的工具,为行动提供规则。但它们也可以创造人为的约束,使你看不到有效的可能性。
原理5 信念会保护它们自己 / 51
信念是无意识地为自我封闭的逻辑辩护的,即使在它们是无效的时候,也会维护它们自己,以保护个人的身份和自我价值。
原理6 信念与身份有关 / 62
管理信念,是其他信念的基础,是最难改变的,因为它与个人认同感和自我价值感联系在了一起。你无法在不改变自己的情况下,改变你的管理信念。
第二部分
前言
——马歇尔·麦克卢汉是否曾经有过一个瞬间,彻底地改变了你的生活?在我29岁的时候,我拼命地想要戒烟,但我不太相信我能做到。我感到自己陷入了一个陷阱:我不想吸烟了,却戒不掉。我尝试过很多次,但次次都以失败告终。
直到有一天,我得了支气管炎。可是因为烟瘾太大,即使是生病咳嗽期间,我依旧在吸烟,一天也没停过。当我披着浴巾坐着边咳边抽烟的时候,我脑海里闪现了一个喘着气的老人的画面。那个老人就是我。一想到这里,我简直喘不上气。从那以后,无论我是否生病,这幅画面都会在我眼前浮现。
于是那天,我做了一个决定——戒烟。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令我惊喜的是,我坚持了下来,并且20年来没再碰过烟。这件事还带来了一个更深层的自我改变。我意识到如果我可以做到我以前认为不可能做到的事情,例如戒烟,那么我肯定也能做到更多事情。戒烟的成功带给了我自信和勇气,这些自信和勇气帮助我改变生活,对我产生了深远影响。接下来的几个月,我分了手,辞了职,换了行业,搬到这个国家的另一边,开始了我的新事业。我的整个观念都在改变,而新的观念又反过来改变了我的生活。
在生活中你遇到过这样的时刻吗——看着一件事,你突然得出了新想法和新思路?新的大门被打开,看世界的方式在变化,审视自己的角度也在更新,你在成长。
你可以培养出一个新的思维方式,据此突破固有的思维。通过新的思维方式,你将有能力用相似的思维转换方法去影响他人,给予他们改变生活的力量。这种思维训练也可以让你增加生活的更多可能性,打开更多隐秘的大门。
我把这种体验称作“阈限思考”。
“阈限”这个词来自拉丁文,本意是临界点。
临界点意味着在边界或边缘。就像是处于一个事物的边界处,或处于两个事物之间,不属于其中任何一方。
很多边界是虚化的。比如用什么来确定人们“在”或“不在”一个队伍中呢?用什么来对公司部门进行分类呢?用什么来对雇员和客户进行区分呢?边界构造了更令人舒适的生活;但同时,边界也可以被移动、被颠覆、被重塑、被重组。
改变经常会发生在下列状态的边界处:已知和未知之间,熟悉和陌生之间,新思维和旧思维之间,过去和未来之间。
很多事物也处于阈限状态。比如说一架马车,你可以说它是队伍中的一员,也可以说它不是。
同理,一个公司的咨询师,他可以是这个公司的一员,也可以不是。一个临床医师,他或许是最能对患者家庭有感触和共鸣的人,却不能说他是这个家庭的一员。一个老师,可以说他是这门课的一部分,却不能说他属于这门课本身。
他们都处于阈限状态,因为他们都在不断增长和改变,不断变化或超越边界。
每天你都会遇到阈限状态,比如说半睡半醒的状态。其实多数时候你不知道它们叫作“阈限状态”,但它们是非常有价值和创造力的资源。你有没有曾经在半夜或洗澡的时候突然想到一个好主意?它们的出现正是因为你当时思想放松,脑洞大开。
其实阈限思维意味着你的身边充斥着临界点,也就意味着充满机会。大多数时候你看不到它们,那是因为你在关注别的事情。但它们是真实存在的,能给你带来惊人的潜力去成长或改变。采用阈限思维能帮助你发现更多的机会,获得更多的想象力。在其他人依旧茫然时,阈限思维能帮你敏锐地抓住机会创造改变。
想要拥有阈限思维,你不需要任何预算、官方的认证或授权,只要你是一个渴望改变的人就够了。
学习阈限思维,和学习其他的手艺一样,须充分了解和它有关的“材料”。
如果你是一个木匠,那么你必须熟悉你的工具,以及这些工具背后的原理。这条原则适用于所有人,无论你是医生、技术工人、律师,还是一个花匠。
无论你做什么,对“材料”越熟悉,你都越有机会进行创新。在阈限思维中,最重要的、最需要了解的“材料”就是“信念”。
序言
《阈限思维》是戴夫的新书。我说“新”,是因为他是如此多产,如此有活力,在思考和尝试理解上又是如此热情。读到这里,你一定要去看看他对“阈限”的定义。我也是第一次听说这个词。他能想起用“阈限思维”来做标题,这让我既羡慕又嫉妒。
虽然,正文里肯定一开始就会介绍这个词,但在这里,我要引用他对这个词的定义,并以此作为序言的开头。
什么是阈限思维?“阈限”这个词有边界、途径和入口的意思。它不是这个,也不是那个;可它既是这个,又是那个。很多时候,在思维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之前,我们处于这种含糊和模棱两可的状态中、一个折中的空间里。阈限思维也是心理学中敏捷性的表现,它能使你成功地实现思维转换;能让你拥有解读他人信念和需求的能力;还会让你形成不断评估、验证和改变思路的好习惯,让你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
我们都认识事物的外观、事物的名称,它们仿佛是门把手,让我们更方便、更全面地学习和理解人类。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专属的奇特的“小教堂”,每隔一段时间,我们就会把鼻子戳出去,刺激还没进来的人。邀请他们进入我们的领地,参观我们奇特的演出以及了解我们的个人定义。这些定义是关于如何加入我们,和我们一起拥有一个更有趣、更多产、理解更全面的生活的。
这是一本必读书,因为它就像戴夫本人,对自己的信念充满了力量。他的整套理论系统是关于如何有意义地度过我们的一生,如何提出问题、探索可能性的。他用对话的形式将所有这些表达出来,并粘上了万能胶,从而形成了一个故事。
戴夫做得很棒,看起来他似乎做得很轻松。他的产出速度是我的10倍。戴夫真是强大得可怕,这点也反映在他的体型上,每次我们会面时,我都在仰视他。当我们坐下时,我以为我们几乎没什么两样了,我们住同一条街,是邻居,当然也是同乡,生活在同一座城、同一个国家。用最明确的词去表达,这些都是显而易见的。但他会告诉你物体之间的空间,教你去看你以往熟视无睹,从未真正理解的东西,教你穿越困境,摆脱糟糕的环境。
在我短得不能再短的灵魂伙伴名单上,有他。谢谢你听我闲扯,千万别错过他的这本书。
理查德·索尔·沃尔曼
2015年8月10日
于美国纽约波特
序
这本书怎么来的
如果人类想要生存并向更高层次迈进,那么一种新的思考方式非常重要。
——爱因斯坦
多年前,还是高中生的我读了一本很有启发性的书,叫《快速视觉化:快速将想法视觉化的新方法》,作者是科特·汉克斯。这也是我第一次发现有人用把想法画出来的方式代替思考——后来,这也成了我生活和工作的中心主题。这本书教会我,绘画并不只是展示现有想法的方法,同时也是考察、调查、思考和探索的手段。
这本书在我的书架上放了很多年,直到有一天重新翻开,我很高兴地发现这本书还如我20年前第一次翻开时那般清楚、新鲜、引人入胜。?
心血来潮之下,我在谷歌上搜索作者,找到了他的网站,并给他发送了消息。消息很短:
你好,科特:
只想告诉你,你的书对我非常有启发,谢谢!
媒体评论
——丹尼尔H.平克 《驱动力》与《全新销售》作者
戴夫·格雷把一个想法的简单细节(如何跨越信念的边界思考)写入了一个有力的“病毒”。戴夫的时机太好了。随着世界再度陷入信念分裂的局面,我希望并祈祷他的“病毒”广泛传播。
——丹·罗姆 《餐巾纸的背面》一书作者
《阈限思维》是戴夫·格雷的另一本引人注目、令人心动的书。在这个充满变化、不确定性和机遇的时代,这本书将思维洞察力予以可视化,相信不同背景的读者都将从这本精彩的书中受益良多。
——乔纳森 H.金 爱立信云战略负责人,华盛顿大学法学院访问学者
书摘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每个盲人都紧紧握住事实的一小部分,没有人掌握全部情况。每个盲人对于大象的构思都局限于他自己的体验。
但是他们没有想过沟通吗?如果他们稍微对比一下彼此的体验,他们就能精诚合作发现大象的全部。可能这种方式得来的结论不是完美的,但至少比现在好很多。
这些盲人的问题出在哪儿?
问题出在他们不能把他们的体验从事实中分离出来。每个盲人都体验到了不一样的部分,一个觉得像一把扇子,一个觉得像一条绳子,一个觉得像一根柱子,还有的觉得像一面墙。想象一下当你看着一面墙的时候,有个人跑来和你说这是一根柱子。你肯定会觉得这个人疯了。
我们能理解这个寓言,是因为我们知道这些人是盲人,他们当中没有人能看见大象的完整模样。但是这个寓言不是为了告诉我们盲人看不见,它的中心思想是,从某些角度来讲,我们都是盲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