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A Wavelet Tour of Signal Processing(Second Edition)
- 原出版社: Academic Press
- 作者: (法)Stephane Mallat
- 译者: 杨力华 戴道清 黄文良 湛秋辉
- 丛书名: 电子工程丛书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101598
- 上架时间:2002-10-22
- 出版日期:2002 年9月
- 开本:16开
- 页码:496
- 版次:1-1
- 所属分类:数学 > 分析 > 傅里叶分析与小波分析
教材

内容简介
目录
中文版前言
第1版前言
第2版前言
符号
第1章 瞬变世界介绍
1.1 傅里叶王国
1.2 时频联姻
1.2.1 窗口傅里叶变换
1.2.2 小波变换
1.3 时频原子基
1.3.1 小波基及滤波器组
1.3. 2 小波包与局部余弦基铺叠
1.4 基的目的是什么
1.4.1 逼近
1.4.2 估计
1.4.3 压缩
1.5 本书阅读指南
1.5.1 可重现的计算科学
1.5.2 阅读线路图
译者序
要将它介绍给国内的同行们。
本书的特色正是我们的翻译动机。只要花上几分钟读一下本书的第1版前言,便会发现它引人入胜、非同一般。作者以十分直观和近乎谈话的方式叙述着小波的问题和方法。我们相信,本书会让研究小波的数学家了解数学公式的工程意义,而让小波应用的工程技术专家了解工程问题的数学描述。
本书按英文版第2版翻译。具体分工是:前言部分以及第1—4章由黄文良和湛秋辉承担,第5、8、10、11章由戴道清承担,第6、7、9章及附录、参考文献、记号、索引由杨力华承担。全书的插图以及统稿由杨力华负责。此外,谌秋辉是翻译的后期加入的,所以在S.Mallat所写的中文版前言中没有提及,这里说明一下。
我们首先要感谢本书的作者S.Mallat博士,原出版社Academic Press(USA),以及中国机械工业出版社对我们的翻译工作的支持。
其次,我们要感谢我们的研究生刘亦书、陈芳芳、李科贤、姚斌、孙倩、岑晋宇、郭剑雄同学,他们分别承担了部分手稿的校对和插图工作。
打字员祝焱小姐承担了全书公式以及第5—11章的文字输入,林宛萱、潘淑枝小姐承担了第1—4章的文字输入,对她们同样表示感谢。
鉴于我们的水平有限,时间仓促,翻译错误是难免的,希望读者包涵,并指正。
本翻译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9871095,10071096,60175031)资助。
2002年5月于广州中山大学
前言
在我完成这本书之前,我简单地认为应该好好地听取读者的意见并采纳他们的建议。可当我实施时,几乎乱了套,最终有200页又得重写。下面我列出第1版中没有的主要内容。
·贝叶斯理论与极小化极大理论 经典的信号处理几乎整个建立在贝叶斯理论框架上,即信号被看做是随机向量的实现。最近20年,研究者们一直尝试用随机向量建立图像的数学模型,但结果总是无功而返。现在该是反思这种方法是不是最佳的时候了。极小化极大理论给出了一个方便的途径去评估估计算法和压缩算法的性能。它使用确定性模型,这种模型即使针对复杂的图像信号也能构造。重写了第10章,并加以扩充,以便重点解释、比较贝叶斯理论和极小化极大理论的观点。
·有界变差信号 小波变换提供了分段光滑信号的稀疏表示。为了刻画信号和图像的分段光滑性,全变差范数方法对此提供了直观、精确的数学框架。在第2版,我们使用全变差计算逼近误差,评估由去噪引起的风险并分析图像变换编码的失真率。
·规范化尺度 当信号分辨率N增加时,可以用连续的数学计算给出一些渐近的结果。在这个框架下,我们将信号支集固定为[0,1],相应地采样间隔N-1逐渐减小。相反,在数字信号处理算法中,我们将采样间隔规范为1,这意味着其支集[0,N]随N而增加。新版解释了这两种观点,但图表中显示的信号支集被规范为[0,1]以便与定理一致。
·视频压缩 为了在因特网或电话线这样的窄带信道中实时传输信号,对视频序列进行压缩是最重要的。在第11章的结尾,我们介绍了运动补偿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