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二、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安排建议
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
五、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建议
第一章 几何光学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二、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安排建议
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
五、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建议
六、参考资料
第二章 力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要求
二、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安排建议
四、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主要问题
五、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建议
六、参考资料
前言
本书的主要内容有:教学时数的分配建议,各章节的具体教学要求,学生实验、演示实验和边讲边做实验的要求,教学安排建议,学生学习中可能出现的问题解析,教材分析和教材处理建议,有关教学参考资料等。书后还附有《物理》(上、下册)中的习题参考答案.现将96学时和150学时两类教学方案的学时分配建议列表如下,供教学参考.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能量和它们相互作用的学科.与其。他学科相比,物理学更着重于对物质世界最普遍、最基本规律的研究和探索,它是自然科学和当代技术发展的基础.要求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掌握必要的物理知识,是适应现代生产、生活,提高民族科学文化素质的需要,因此,物理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必须开设的文化基础课.
对应于新的物理教学大纲要求的基础模块和选修模块,教材中分别编写了96学时和54学时的教学内容.其中96学时基础模块的教学内容,是制造、能源、气象与环保等专业必须完成的教学任务;54学时的选修模块教学内容可以供不同学校不同专业根据教学需要选用.因此教材的内容具有广泛的普适性,与之配套的《物理练习册》、《物理实验》、《物理教学参考书》同样广泛适合于各类不同的中职学校使用.
本书在每章的开头,以表格的形式体现出了教学大纲中对本章知识点的教学要求.其中的“了解”是指对知识的初步认识,要求学生能说出这些知识的要点和大意;“理解”是指对知识的进一步认识,要求学生能对它们作出完整确切的表述,并能运用它们来分析有关的物理现象或进行简单的计算;“掌握”是指对知识更深入的认识,要求学生能在上述理解的基础上,较全面地把握它们的物理意义、使用条件、应用范围,并能灵活地运用它们解决有关物理问题.
根据新的物理教学大纲中的教学目标,学生不仅要掌握中职物理课程的基础知识,还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辩证唯物主义、爱国主义教育,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的培养,观察、分析、思维、实践能力,认知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等的训拣,以及创新精神、创新意识的激发和培养.
为了有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编者在编写教材过程中作了一些探索和改革,采用了“三步到位”的新写法,尽力开发教材的素质教育功能.教材中的每一知识点的阐述都放在第二步,增加了第一步的“引入知识”和第三步的“运用知识”过程,并在其中设置了引言和[小制作]、[小实验]、[观察与思考]、[科技之窗]、[知识博览]等栏目,来创设能力培养的“渠道”和创新思维培养的“空间”.在教学过程中希望教师能充分理解教学大纲的精神,理解编者的上述努力,充分运用这些“渠道”和“空间”对学生进行能力的培养,以发挥它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编者以为,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问题:
1.教材增强了科技性、实用性和时代性,引入的现代科技知识较多,联系实际的实例较多.例如电子显微镜、火箭与导弹、磁悬浮列车、液晶眼镜与立体电视等.为了不增加教材的难度,编者采用不深入科技核心,而在其外缘上点到为止的方法对科技内容进行了通俗化处理.也希望在教学中仅以用现代科技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开阔学生视野为目的,不要注入更深的科技内容,否则很可能适得其反.
2.为了增强教材的趣味性、生动性,我们在教材的语言艺术上作了一些突破常规的尝试.尽力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去描述趣味实例,这样就给常以严肃面孔出现的物理知识呈现出“微笑的面貌”和“可亲的姿态”,在教学中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物理知识本身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和逻辑性,这一点又是不容忽视的,因此要注意在教学井不要随意用华美的辞藻去直接修饰物理的定理定律,以免影响其科学性和逻辑性.
3.为了实现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教材在[小实验]、[小制作]、[试试看]等栏目中设置了一些操作性强的实践活动项目.教师要有意识的通过这些课外实践活动,使学生得到实践技能和创新思维的训练.同时,有意识的引导学生萌生改进制作方法的创新意识...
4.为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观察分析物理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教材的[观察与思考]栏中给出了一些源于科技、生产、生活、自然现象中的实例,这些实例难易适度,思考性强.例如,对长江水“倒流”现象的思考,对飞鸟与飞机撞击力大小的思考和关于电冰箱能否当空调用于室内降温的思考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启发、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的物理知识去思考、联想和感悟相关的物理问题,从而得到创新思维的训练.
5.为了强化新教材的思想教育功能,我们在教材的[知识博览]栏中,介绍了一些科技知识的应用,以此培养学生爱科学、爱物理的情感.该栏目中还介绍了中外著名科学家的科研精神、科研方法、优秀品质、给学生树立了光辉的榜样,以此激励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进步事业,学习做一个高素质的人.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阅读这些材料,充分发挥这些内容的教育作用.学生通过这些资料的阅读、议论和联想,能够得到潜移默化的思想教育,这比直接说教会产生更好的效果.
6.为了让学生在使用本教材时有耳目一新的感觉,我们以“走进物理学”取代了以往的“绪论”.用活泼自由的文笔写出生动有趣的开篇,给学生展示出精彩纷呈、奇妙无比、五光十色的物理世界.
在讲述中,要尽可能地发挥语言的艺术魅力,强烈地激发出学生的浓厚兴趣.
7.学生实验是物理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进行实验的过程,是对所学理论进行验证、巩固、拓展、深化的过程,它对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和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在指导实验的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团结协作、求实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遵守纪律、爱护公物的优良品质.
8.“边讲边做”实验是开展教学双边活动的一项重要手段,它能有效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要注意把做实验和讨论、讲解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9.演示实验是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教学辅助手段.随着教学手段的现代化,演示的仪器和形式呈现出多样化:有用常规实验仪器的,也有用投影仪、录像机、幻灯机、电影放映机的,还有用电脑制作多媒体课件的等等.要注意根据知识点的特点和实验的主要目的,科学地选用恰当的仪器和方式进行演示.对于那些关于现代科技的内容,联系实践的内容,仪器不便搬移和调试的实验内容,以及实验现象难以观察的内容,宜采用播放录像片或制成多媒体CAI课件的方法进行演示.
10.与教学大纲中“重视物理知识教学,注重能力培养”的要求相对应,与教材采取的“浅化理论,降低难度”的措施相对应,这本教学参考书没有再编写参考习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