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15.1 平面
15.2 空间直线的位置关系
15.3 直线和平面的位置关系
15.4 三垂线定理
15.5 平面与平面的位置关系
小结与复习
复习题十五
活动作业与问题探究(十五)
阅读材料(十五)
第16章 多面体和球
16.1 正棱柱
16.2 正棱锥
16.3 正棱台
16.4 球
小结与复习
复习题十六
活动作业与问题探究(十六)
阅读材料(十六)
第17章 极坐标与参数方程..
前言
《数学》修订版仍以2000年教育部制定的《中等职业学校数学教学大纲(试行)》为依据,共五册,各册内容分别是:
第一册:集合与逻辑用语、不等式;函数、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
第二册:三角函数、数列;
第三册:平面向量、解析几何、排列与组合、概率初步;
第四册:立体几何、极坐标与参数方程、统计初步、复数;
第五册:极限与导数、导数应用、积分及其应用、统计。
第一、二、三册教材为必学内容,第四、五册教材为选学内容,各校可根据专业需要和升学需要选学相关的内容。
本套教材适应北京地区对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的需求,体现以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按照“加强基础,注意能力,突出应用,增加弹性,适度更新,兼顾体系”的原则编写。
教材具有以下特点:
(1)重基础。精选在现代社会生活和各类专业学习中得到广泛应用,有利于学生继续学习的高中阶段的基础知识作为必学内容,注意渗透现代数学的观点和方法,为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重素质。教材力求通过知识的形成过程及其所体现的数学思想、数学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形结合能力、计算能力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应用意识。教材各章安排了数学活动作业、问题探究和计算机上机练习等内容,在教师指导下,使学生尝试将数学知识联系身边的生活实际、社会实际,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进教学形式,增强应用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分层次。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贯彻因材施教的原则,注意与初中数学知识的衔接与过渡,突出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学习。练习、复习题、习题均设置A、B两个层次,使教学既面向全体学生,又使基础不同、专业不同、就业与升学要求不同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4)重训练。教材精选配备了一定数量的、形式多样的练习题,使学生通过课内外必要的练习较好地掌握基础知识并形成技能和能力。
(5)教材力求突出可读性,用浅显易懂的语言和例子阐述概念。解题过程增加必要的分析。各章均附有“阅读材料”以拓宽学生视野。
本套教材配有学生练习册和教学参考书与教材同步发行。教材中安排的练习供课堂教学使用,各章复习题供复习本章知识使用。学生练习册供学生课外使用。
本教材的编写工作是在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职成处领导下,并在北京市职教成教教材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的指导下进行的。
本套教材由陈柏林任主编。
参加本书编写的有北京汽车工业学校陈柏林(主编)、北京二轻工业学校张进军(副主编)、北京教科院职成所曾寿昌(副主编)、北京教科院职成所孟令春、北京轻工职业技术学院陆长铮,北京汽车工业学校姜舜怡。
本书由北京师范大学钟善基教授主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