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教学建议
绪论 1
学习目标 1
0.1 “国际贸易实务”的研究对象和课程性质 1
0.2 “国际贸易实务”的内容体系 2
0.3 进出口贸易的基本业务程序 3
本章小结 7
练习题 7
第1章 商品的品名与品质 8
学习目标 8
1.1 商品的品名 8
1.2 商品品质的含义 9
1.3 商品品质的表示方法 10
1.4 合同中的品名品质条款 17
本章小结 19
练习题 20
第2章 商品的数量 21
学习目标 21
2.1 数量条款的法律意义 21
前言
“国际贸易实务”是一门具有涉外活动特点的实践性很强的综合性应用学科,是我国普通高等院校和成人教育学院涉外经济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更是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的主要基础课程。为了适应国际国内市场环境,以及国际贸易惯例的新发展,我们集几十年的教学经验,编写了本书。本书在浙江省精品课程以及浙江省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基础上完成,是浙江省高等教育重点建设教材。第3版基于SPOC(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修订,是浙江省普通高校“十三五”首批新形态教材。
承蒙读者厚爱,《国际贸易实务》(第2版)已出版使用5年。根据国际贸易实践发展、读者反馈,以及在线开放课程建设的成果,本书再版时做了以下调整。
(1)加入课程教学视频。在学习内容的相应位置,嵌入二维码(二维码之下文字为楷体的,对应内容为视频资料),读者扫描二维码,即可观看教学视频。
(2)增加扩展资料。对于一些需要延伸了解,但教材不宜过多展开的内容,采用二维码链接扩展(二维码之下文字为宋体的,对应内容为文字资料)。读者扫描二维码,即可延伸阅读。因此,第3版虽然看上去比前面两个版本页码少,但内容更丰富。
(3)更新案例、改变案例的编写方式。案例选择遵循典型性和时代性原则。典型性强调案例在说明知识点时的典型意义以及在实际业务中的普遍意义。时代性强调案例能够反映正在发生的贸易现实。案例不再给出分析过程和结果,而是采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分析讨论,提出延伸思考。这样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思考的能力。案例分析结果,将连同其他教辅材料(习题答案等)单独提供给教师。
(4)改变教材内容的编写方式。合同条款实例不再放在每章开头,而是在相关内容学习完之后,再来学习讨论。
(5)更新附录样单。采用实际业务中使用的单据,以求反映进出口业务原貌。
(6)更新部分习题。根据实际业务的发展和新修订的内容,更新了习题。
(7)调整部分章节内容。增加了第4章、第7章等重点章节的内容,减少了第2版第三部分的内容,使得重点更加突出。
与已有的教材相比,本书的创新和特色如下。
(1)将静态的文字与活生生的课堂学习结合。尝试采用二维码链接的方法,将课程视频融合到教材中,读者可随时随地进入课堂。
(2)将有限的教材链接到无限的网络中。对扩展资料,尝试采用二维码链接的方法延伸阅读,减少教材的体量,增加教材的容量。同时提供课程教学网站,读者可以在网站上下载各种教学资源。
(3)突出案例分析在教学中的作用。结合知识点,开辟专栏,引进案例,将课本知识与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培养学生思考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4)改变现有教材重视出口贸易而忽略进口贸易的偏向,将出口贸易和进口贸易尽量一视同仁。在所有章节上,既讨论出口方的贸易做法,也讨论进口方的贸易做法。例如,贸易结算中,既阐述出口方的风险和应该注意的问题,也阐述进口方的风险和应该注意的问题;在合同履行中,分别讨论出口合同和进口合同的履行问题。
(5)在注重国际贸易惯例和相关法律的基础上,重视国内有关法律的介绍和运用。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我国的法律体系不断完善,对我国的进出口业务有重要的规范作用,外销员不能只知道国际贸易惯例而不了解本国的法律规定。本书在吸收现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将国内有关的法律规定融合到了具体的贸易做法和合同条款的介绍之中。
第3版是由课程主讲教师胡丹婷、成蓉在第2版的基础上修订而成的。成蓉老师修订第7、12、13章,其余由胡丹婷修订。参加第2版写作修订的有胡丹婷(绪论、第4章),杭言勇(第1、3章),傅纯恒(第5、17章),卢海英(第11、12章),成蓉(第7、15章),朱巍(第2、6章),黄海蓉(第8、18章),鲍平平(第9、10、16章),高然(第13、14章)。对于没有参加本次修订的作者,在此一并致谢。特别感谢卢海英老师进行了第12、13章的修改,并提供了大部分的附件样单。书稿由胡丹婷编辑审定。
胡丹婷
2017年1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