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目录
第2章 编程准备
2.1 程序编写
2.2 程序代码及说明
2.3 输出流对象cout
2.4 输人流对象cin
2.5 程序注释
2.6 算术运算符
2.7 数学函数
2.8 小结
习题
第3章 变量、代数与计算机解题
3.1 程序的基本结构
3.2 变量与数据类型
3.3 定义变量和赋初值
3.4 变量赋值
3.5 小结
习题
第4章 逻辑思维与计算机解题
4.1 关系运算和关系表达式
前言
我个人的经历有些不同,除了学校给我安排的教学和科研任务之外,20年来我一直指导初中学生、高中学生和大学生参加有关计算机的各种比赛,包括国际信息学奥林匹克和ACM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通过对这些学生成长道路的反复思考和研究,使我感到很有必要改变我们的课程教学模式,用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培养一流人才。对这一问题,我和有关领导谈了自己的想法,他们非常支持。
从2001年9月起,我接受了程序设计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并开始对该课程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以强调动手实践上机编程为切入点;以任务驱动方式,通过实例讲授程序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重点放在思路上,即在C/C++语言的环境下,针对问题进行分析,构建数学模型,理出算法并编程实现。同时,要求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鼓励学生探索、研究和创新。在指导思想上,强调转变观念,以学生为中心,将学生视为教学的主体,安排教学首先考虑培养目标、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在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顾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多想怎样才能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具体的改革措施主要针对两个方面:教学模式
和对学生学习的评价方式。
对教学模式的改革
提出强化实践。明确告诉学生:程序设计课是高强度的脑力劳动,不是听会的,也不是看会的,而是自己练会的。只有让学生动手,他才会有成就感,进而对课程产生兴趣,学起来才比较从容。因此,我们的基本思想是在理论指导下,让学生动手、动脑,更多地上机实践。学生只有在编写大量程序之后,才能获得真知灼见,感到运用自如。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是这门课和以往课程最大的不同之处。
提出理性思维和理性实践。按照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与客观环境(指所学内容)的交互过程中构建自己的知识结构。教师应引导学生在解题编程的实践中探索其中带规律性的认识,将感性认识升华到理性高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举一反三。
提出授课的原则是要学生“抱西瓜”而不是“捡芝麻”,重点放在思路、算法、编程构思和程序实现上。语句只是表达工具,讲一些最主要的,对细枝末节的东西根本不讲。要求学生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尽量当堂学懂。突出上机训练,在编写程序的过程中,使学生提高利用计算机这个智力工具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提出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编程习惯。我们在与国内一些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座,谈时了解到,中国软件之所以上不去的原因之一就有“习惯问题”。印度十个人编程,会编出一样的东西,而我们十个人编程可能会有十种风格。因为我们忽略了一个重要问题,即“顾客”的感受,程序的编写是给别人看的,而不是只给我们自己看的。再者,尽管我们学生模型构思做得很快,但编程的基本功不扎实,往往到了关键的时候,就出问题。鉴于此,在课上我们强调程序的可读性、规范性;要求变量必须加注释;程序构思要有说明;学会如何调试程序;尽量使程序优化;还要求对程序的运行结果做正确与否的判断和分析。
提出“自学、动手、应用、上网”的学习习惯。我认为在本科阶段就应该注意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很多东西完全是可以自学的,尤其是计算机。计算机是实践性极强的学科,所学的内容和要实践的东西是一个整体,因此可以自己动手来学,书上看不懂的在机器上动手试试,往往就弄懂了。上网是指充分利用网络平台,提高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和交流信息的能力。
对学生学习评价方式的改革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学生学习业绩的重要环节。考试作为“指挥棒”对教学目标、教学过程有着相当大的影响。我一直在思考如何进行考试改革,如何借助考试环节调动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等问题。
开学之初,我就向学生宣布考试方式——上机解题,判分也是由计算机来完成,对就是对,错就是错,不纸上谈兵,不考笔试,不考死记硬背的东西。我们平时比较注意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引导,让学生明白:理论很重要,要在理论指导下,动手动脑、有条有理地进行
实践。实践才能出真知,动手才能学到真本事。
我们还将一些有较好程序设计基础的学生组织起来,因材施教,引导他们进行探索式的研究性学习,让他们继续提高。同时让他们在班上担任“小教员”,帮助同学学习。
我们这样做行不行呢?经过两年的教学实践,这门课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给以很高的评价。学生点评为:“授课方式独特新颖,深入浅出,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助于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提高。”(引自清华大学2001年下半年教学评估结果查询)参加“小教员”工作的学生,提高了责任感,培养了敬业精神。他们的水平和能力也有相应的提高,其中三名同学代表清华大学参加了2002年ACM世界大学生程序设计竞赛的分区赛和总决赛,取得了世界总排名第四的好成绩(2300支队伍参加区域赛,60支队伍参加总决赛)。
2002年5月,在北京市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讨会上,我曾应约就此课程的教学改革作了专题报告,受到了与会专家和老师们的好评,他们认为“这是非常好的新的教学范例”。 改革是没有止境的。经过两年的实践,我感到在一些方面还要进一步努力,还有许多工作要做:要进一步加大学生训练环节的力度;要加强对基础较差学生的辅导;要建立一个因材施教的机制,创造条件,让学生能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要建立平时的督促机制,让每一个学生真正落实动手实践;要考虑与后续课程的衔接。
现在大家看到的这本教材就是在上述的背景下,整理了课上的教案,补充了一些内容写出来的。在教材成文的过程中,我的同事和学生(博士生)起了很大作用。他们提出了很好的建议,对一些算法进行了研究和整理,特别是对全书整体上的结构进行了缜密的推敲。
从一种体系转变为现在的体系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也有风险,学生爱不爱这样学,能不能学到真本事,是不是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都会存在问题。但我以为,要改革就要知难而进,不付诸努力就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是不可能的。
目前这本教材可能存在很多不足,但是我们有这种思想准备,在教学实践中,多听取学生的反馈意见,不断修改,使之日臻完善。我们相信,恒心与虚心能够成就一本好的教材。
作者其它作品
常用工具软件(第2版)
- ¥30.00
- ¥27.00
- 程序设计基础(第2版)习题..
- 程序设计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