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水分生理.
实验1—1 植物组织中自由水和束缚水含量的测定
实验1—2 植物组织渗透势的测定(质壁分离法)
实验1—3 植物组织水势的测定(液体交换法)
实验1—4 蒸腾强度的测定
实验1—5 环境因子对植物吐水的影响(示范)
实验1—6 植物叶子气孔密度和面积的测定
实验1—7 钾离子对气孔开度的影响
实验1—8 气孔运动与K+迁移
实验1—9 小孔的扩散(示范)
实验1—10 植物伤流液中糖、氨基酸及矿质元素的点滴分析
第二章 矿质营养
实验2—1 植物的元素缺乏症(溶液培养)
实验2—2 单盐毒害及离子间拮抗作用
实验2—3 植物对离子的选择性吸收
实验2—4 离体根对铵离子的交换吸收
实验2—5 氧对小麦离体根吸收K+的影响
实验2—6 植物对磷的吸收和运输(放射自显影,示范)
实验2—7 根系体积的测定
实验2—8 根系活力的测定
实验2—9 硝酸还原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2—10 植物灰分元素的分析鉴定
实验2—11 植物组织可挥发性元素的鉴别
实验2—12 植株中硝态氮的测定
实验2—13 植株磷素的测定(钼蓝法)
实验2—14 植株中总铁量的测定
实验2—15 用脱乙酰几丁质富集水中痕量的铜
实验2—16 微量元素铜的测定
实验2—17 细胞内游离Ca2+的测量(流式细胞法)
第三章 光合作用
实验3—1 叶绿体色素的提取、分离及理化性质的鉴定
实验3—2 叶绿体色素的分离和吸收光谱曲线
实验3—3 叶绿素a、b含量测定
实验3—4 细胞中总叶绿素含量的测定(流式细胞法)
实验3—5 植物光合强度的测定
实验3—6 藻类植物光合强度测定
实验3—7 环境因素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实验3—8 离体叶绿体光还原反应(希尔反应)
实验3—9 叶绿体偶联因子(CF1)提取及ATP酶活性测定
实验3—10 乙醇酸氧化酶活性测定
实验3—11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的羧化活性的测定
实验3—12 二磷酸核酮糖羧化酶—加氧酶的加氧活性的测定
第四章 呼吸作用
实验4—1 植物呼吸强度的测定
实验4—2 呼吸商的测定
实验4—3 呼吸抑制剂对呼吸作用的影响
实验4—4 离体线粒体的氧化作用和磷酸化作用
实验4—5 线粒体膜电位的比较测量(流式细胞法)
实验4—6 NADP磷酸酶活性测定
实验4—7 丙酮酸激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4—8 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4—9 植物组织中几种酶的组化定位鉴定
实验4—10 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测定(氧电极法)
实验4—11 过氧化氢酶活性的测定(氧电极法)
实验4—12 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测定
第五章 物质代谢
实验5—1 碳水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实验5—2 碳水化合物代谢酶的测定
实验5—3 粗脂肪的提取和测定
实验5—4 油脂酸价的测定
实验5—5 油脂皂化值的测定
实验5—6 油脂碘价的测定
实验5—7 油脂过氧化值的测定
实验5—8 脂肪水解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5—9 DNA的提取和分离十六烷三乙基溴化铵法(CTAB法)
实验5—10 核酸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实验5—11 蛋白质的提取
实验5—12 蛋白质的测定
实验5—13 蛋白质特性分析
实验5—14 转氨酶(GOT、GPT)的提取和测定..
实验5—15 酰脲含量的测定
实验5—16 细胞内蛋白质含量的测定(流式细胞法)
实验5—17 总黄酮含量的测定
实验5—18 茶多酚含量的测定
实验5—19 穿心莲总内酯的含量测定
实验5—20 齐墩果酸的薄层色谱检测
实验5—21 挥发油含量测定
第六章 植物激素
实验6—1 吲哚乙酸(IAA)的提取、纯化和测定
实验6—2 生长素含量测定(小麦芽鞘切段伸长法)
实验6—3 吲哚乙酸氧化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6—4 赤霉素(GA3)的生物鉴定(水稻幼苗第二叶叶鞘伸长的“点滴法”)
实验6—5 GA3对小麦种子α-淀粉酶的诱导形成
实验6—6 酶联免疫法测定脱落酸(ABA)含量
实验6—7 细胞分裂素含量测定(萝卜子叶测定法)
实验6—8 细胞分裂素对花色素苷积累的影响
实验6—9 生长调节剂对黄瓜性别表达的作用
实验6—10 生长调节剂对果实发育的影响
实验6—11 植物生长调节剂对植物插条不定根发生的影响(综合实验)
第七章 生长发育
实验7—1 种子活力的快速测定
实验7—2 种子活力的测定
实验7—3 人工种子的制备方法
实验7—4 微型细胞大小的测量(流式细胞法)
实验7—5 细胞生长周期测定(流式细胞法)
实验7—6 花粉活力的测定
实验7—7 花粉管生长的测定
实验7—8 谷类种子萌发时淀粉酶的形成(示范)
实验7—9 谷类种子萌发时淀粉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7—10 油类种子萌发时脂肪酸含量的变化
实验7—11 大豆萌发时氨基酸含量的变化
实验7—12 光对植物叶绿体运动的调控作用
实验7—13 H+流向与植物生长模式
实验7—14 植物开花的光周期诱导
实验7—15 春化蛋白的诱导形成与检测
实验7—16 胚珠的离体受精
实验7—17 植物的组织培养
第八章 植物与环境
实验8—1 植物的向性运动(示范)
实验8—2 花粉管生长的趋性
实验8—3 高温和低温对植物的伤害
实验8—4 渗透胁迫与脯氨酸的积累
实验8—5 冷胁迫对质膜H+—ATPase活性的影响
实验8—6 干旱处理对叶片脂氧合酶活性的影响
实验8—7 盐胁迫蛋白的检测
实验8—8 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的测定
实验8—9 植物膜脂脂肪酸的分析
实验8—10 丙二醛(MDA)的测定
实验8—11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的测定
实验8—12 植物根系分泌物的观察
实验8—13 微微型浮游植物的识别和细胞亚群丰度测定(流式细胞法)
实验8—14 浮游植物丰度测定(流式细胞法)
第九章 分子生物学
实验9—1 非洲菊(Gerbera hybrida)花瓣CHS基因的表达
实验9—2 发根农杆菌对黄瓜的遗传转化及检测(农杆菌叶盘法转化,抗生素抗性及冠瘿碱检测)
附录
附表1 常用酸碱的浓度
附表2 常用缓冲溶液的配制
附表3 几种常用缓冲剂的pKa值
附表4 常用酸碱指示剂
附表5 泛用酸碱指示剂
附表6 蔗糖浓度、密度与折射率换算表
附表7 离心机转速与相对离心力的换算
附表8 提高溶液饱和度%时应加入硫酸铵的克数
附表9 透光率和光密度换算表
附表10 一些化合物的光谱数据
附表11 不同温度及pH条件下反应瓶中二氧化碳含量(mg/L)表
附表12 不同温度下以空气饱和的水中的氧含量
附表13 常用植物激素的一些化学特性
附表14 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常用培养基成分(mg/L)
附表15 常用培养基附加成分(mg/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