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实验体系构架在Linux内核的基础上,讲解知识点溯本求源,由浅入深;选用的实验具有实用性和新颖性,做到有的放矢,引导学生与操作系统内核交互以理解其原理;指导学生自己动手生成一个自己的操作系统来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方法,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的必修课程,本教材所介绍的“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实验体系”可引导学生与操作系统内核交互以理解其原理。整个实验体系构架在Linux内核的基础上,按系统基本构架、系统五大功能和系统与用户的接口三方面分为7个实验。.
本书共有9章,从内容上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包括两章,介绍了Linux的基本机制和使用方法。第二部分是对7项实验的指导:进程管理实验、存储器管理实验、用户接口实验、模块编程实验、设备管理实验、文件系统实验和操作构成实验。这些实验很好地解决了配合操作系统课程教学来指导学生进行实践的问题。..
本书所介绍的实验涵盖了操作系统所有重要的原理和机制,既可作为大专院校计算机及电子类各专业“操作系统”的实验教学课程教材,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技术人员使用。...
目录
第1章 Linux概述
1.1 Linux操作系统简介
1.1.1 Linux操作系统的发展
1.1.2 Linux操作系统的特点
1.1.3 目前流行的Linux版本
1.1.4 基于Linux内核的操作系统实验体系
1.2 Linux进程管理
1.2.1 描述进程的数据结构
1.2.2 进程调度
1.2.3 创建进程
1.2.4 进程通信机制
1.3 Linux存储管理
1.3.1 地址映射
1.3.2 内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
1.3.3 Linux的页面交换机制
1.3.4 Linux的高速缓冲机制
1.4 Linux设备管理
1.4.1 Linux设备管理结构
1.4.2 FO控制方式
前言
目前,国内大专院校讲授“操作系统”课程时,实习环境大多在DOS或UNIX下练习一些操作系统的使用技巧(若是在DOS环境下,多是让学生练习TSR多任务程序的编写;若是在UNIX环境下,也仅是让学生实习UNIX的使用及shell命令)。这样的实习环境和效果,使学生既不能深刻理解操作系统的内部机制和体系结构,也不能利用现有的内核生成一个令自己满意的操作系统,更不清楚操作系统的资源管理的主要过程,也就不用说试图自己改变系统中的部分算法及资源分配方式了。
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上,美国人A.S.Tanenbaum是位先驱,由他编写的教学“操作系统”Minix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然而,随着计算机系统的体系结构的变化,元器件以及相应软件的飞速发展,早年开发出的Minix在很多方面已经不能适应今天的“操作系统”教学的需要了。
在当今计算机科学相对发达的国度,人们也已认识到这方面的问题,他们开发出适合他们自己教学用的操作系统——OSP、BACI、NACHOS、TOYOS等,其中OSP、BACI是基于裸机的操作实验系统,而NACHOS、TOYOS是基于模拟器的操作实验系统。但是,一个全新的、支持基于Intel x86计算机的操作系统教学实验系统至今仍很少。国内这方面的研究相对滞后,就已有的几本关于操作系统实验的书籍来看,一个突出的问题便是教学专用实验系统比较少。..
本实验教材提出的教学实验体系的研制是“操作系统”课程教学的一场变革,它能够改变“操作系统”课堂教学因为没有实验环境只向学生讲解基本理论,从而造成理论与实践严重脱离的局面。该实验体系构架在Linux内核的基础上,按系统基本构架、系统五大功能和系统与用户的接口三方面分为7项实验:进程管理、存储器管理、用户接口、模块编程、设备管理、文件系统和操作系统构成实验。让学生通过该实验体系宋学习理解操作系统的基本原理、内部机制和体系结构,亲自动手生成一个自己满意的操作系统,这对掌握操作系统的设计思想与实现方法是大有裨益的。
本书的第1章、第2章、第5章、第6章和第7章由徐虹编写,第4章和第8章由何嘉编写,第3章和第9章由张钟澍编写。全书由徐虹统稿。同时感谢薛筱宇和李代伟为实验系统所做的贡献。
本书及其实验系统可作为大专院校计算机及电子类各专业“操作系统”的实验教学课程的教材。作为操作系统实验课程的一个尝试,本教学实验系统难免有不够成熟之处,希望得到兄弟院校及同行的指正帮助,以便改进并对教材进行修订。...
编者
2004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