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高等学校通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学生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本书是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原解放军理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自1997年首次出版以来,曾于2002、2007和2012年分别出版了修订版。本次改版是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以及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最新进展,进行了必要的调整、增补和修改,以适应当前教学的需要。 全书共12章。第1章是全书的概述。第2~4章较全面介绍数据通信基本知识、数据传输信道和数据传输技术。第5~9章重点介绍计算机网络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含局域网)、网络层、传输层和应用层。第10章介绍因特网的多媒体应用服务。第11章介绍无线网络。第12章介绍网络安全。各章均附有丰富的习题。附录A是部分习题参考答案,附录B是英文缩写词。为了便于教学、本书还提供可修改的电子课件。 本书的特点是概念清楚,论述严谨,内容充实,图文并茂。全书将数据通信和计算机网络两门课程融为一体,用通俗的语言阐述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同时也力求反映一些最新进展。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含军事院校)计算机、通信、自动化、机电等工科专业教材,对工程技术人员也有参考价值。
作译者
目录
1.1 数据通信概述 1
1.2 数据通信系统 2
1.2.1 数据通信系统的模型 2
1.2.2 数据通信系统的组成 3
1.2.3 数据通信系统的分类 4
1.2.4 数据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 4
1.3 数据通信网络 6
1.4 计算机网络概述 7
1.4.1 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过程 7
1.4.2 因特网的组成 10
1.4.3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类别 12
1.4.4 计算机网络的功能及应用 13
1.4.5 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14
1.5 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模型 17
1.5.1 层次型的体系结构 17
1.5.2 计算机网络的模型 19
1.5.3 若干重要概念 22
1.6 标准及其制定机构 26
1.6.1 标准 26
前言
本教材是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原解放军理工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前四版(1998,2003,2007,2012)均按照中国计算机学会和全国高等学校计算机教育研究会(以下简称两会)编写的《计算机学科教学计划》之要求组织编写,被列入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规划教材,由两会推荐出版。
本教材讲授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原理和有关技术。这次改版对于较为成熟和稳定的内容基本上未作较大的修改。考虑到数据通信与计算机网络技术发展很快,在新版教材中删除或简化了比较陈旧的内容,同时增写了不少新的内容,对重点内容适当地增加了一些习题,以适应教学的要求。
本版教材在内容编排上较前版有所调整。全书共12章。
第1章概述,着重介绍因特网的发展过程,增写了因特网交换点IXP的概念,并在介绍云计算时增写了大数据。
第2章数据通信基础知识。
第3章数据传输信道,增写了塑料光纤和散射传输。
第4章数据传输技术,将脉冲编码调制技术一节改写成模拟信号数字化的传输技术。
第5~9章是按照计算机网络五层体系结构进行介绍的。
第5章物理层,将基于五类线以太网接入技术改写为基于五/六类线的以太网接入技术。
第6章数据链路层,增写了PPPoE协议和网络适配器,简化了在物理层扩展以太网,改写了在数据链路层扩展以太网。
第7章网络层,增写了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移动IP及其协议和移动IPv6。
第8章传输层,改写了TCP拥塞控制,增写了主动队列管理AQM。
第9章应用层,增写了博客、微博、轻博和微信,取消了文件传送协议和远程登录协议TELNET,把多媒体应用服务一节单独成第10章。
第10章因特网的多媒体应用服务,增写了服务质量的改进和P2P的流媒体应用服务的内容。
第11章无线网络,增写了蜂窝移动通信网。
第12章计算机网络的管理和安全,取消了加密策略,改写了两种密码体制的密钥分配和防火墙的主要类型,还增写了入侵检测系统。
各章末均附有习题。书后还有两个附录,附录A是部分习题参考答案,附录B是英文缩写词。为了便于教学,本书提供的可修改电子课件,请读者在电子工业出版社华信教育资源网(http://www.hxedu.com.cn)注册下载。
本教材的参考学时为60~70学时。在课程学时数较少的情况下,可选用最基本的内容(在目录的相应章节前附有“*”号)。
本教材的第1~4、6~8、10~12章由杨心强编写,第5、9章由陈国友编写。最后由杨心强负责统稿和全书的定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