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以从事地面防空武器系统规划决策、论证、总体设计、系统分析、试验、订货与使用部门的科技人员为主要对象,可作为上述人员和其他武器装备的研制与使用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一本有益的参考书。...
作译者
张冠杰,山西省河津市人,1962年生,现为中国兵器工业第206研究所所长,研究员。1982年毕g-T-北京工业学院(现北京理工大学)雷达技术专业。长期从事雷达与防空武器系统总体技术研究,参与并主持过多项国家重点工程项目的研制。在多种核心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30多篇;合作出版专著、译著各1部;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是国防工业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2000年起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目录
1.1 地面防空武器系统的地位与作用
1.2 武器系统的效能和费用
1.3 系统效能分析的常用建模方法
1.4 本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第二章 高炮系统的有效性
2.1 系统的可靠性和维修性
2.2 系统有效性的概念和量度
2.3 可用度向量的计算
第三章 高炮系统的可信赖性
3.1 马尔科夫随机过程
3.2 系统可信赖性的概念和量度
3.3 可信赖矩阵计算模型
第四章 高炮系统的探测能力分析
4.1 搜索论的基本概念
4.2 雷达搜索的发现概率
4.3 光学器材搜索的发现概率
4.4 高炮系统的发现概率
4.5 探测能力指数
第五章 高炮系统的射击能力分析
前言
美国和苏联/俄罗斯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投人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对武器系统的效能和费用进行了系统深入的研究,其研究成果在陆、海、空、天各类武器装备的规划、研制、部署和作战使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取得了巨大的军事、经济效益,大大推动了武器装备的发展。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开始,也陆续开展了武器系统效能和费用研究。目前,陆、海、空三军和国防工业部门已在有关武器装备领域取得了不同程度的研究成果,有些成果已在武器装备的发展建设中得到应用,取得了显著的军事、经济效益。
武器系统效能一费用分析,涉及到大量的数学基础和武器装备的各种专门知识,其中,所用到的数学基础包括概率论、随机过程、数理统计、排队论、误差理论、射击理论、模糊数学和辅助决策方法等。
本书是作者长期从事地面防空武器系统效能一费用研究成果的结晶。全书共分10章。第一章介绍地面防空武器系统的地位与作用、有关系统效能与费用的基本概念和常用的建模方法;第二章、第三章分别阐述高炮系统的有效性和可信赖性概念与计算方法;第四章至第八章分别讨论高炮系统的发现概率与探测能力指数、服务概率与可射击能力指数、着发射击与空炸射击(含近炸射击)的毁歼概率、机动能力指数与防护能力指数、系统效能(包括打击效能、打击效能指数和总体效能指数)的计算模型和评定方法;在前面各章的基础上,第九章着重研究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效能分析中的几个特殊问题;第十章讨论高炮系统和弹炮结合防空武器系统寿命周期费用估算方法和效费分析方法。
尽管本书是以地面防空武器系统为研究对象,但所阐述的分析问题的方法和处理问题的思路却不失一般性,可借鉴应用于其他类型的武器系统,特别是第二章和第三章的内容,则完全适用于其他类型的武器系统。为了加深读者的理解,书中通过几个地面防空武器系统效能分析的工程实例,介绍了各类模型和分析方法的具体应用。..
本书以从事地面防空武器系统规划决策、论证、总体设计、系统分析、试验、订货与使用部门的科技人员为主要对象,可作为上述人员和其他武器装备的研制与使用人员以及高等院校有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一本有益的参考书。
张冠杰是本书的发起人。参加撰写工作的有:肖元星(第三章、第六章、第八章),张冠杰(第一章、第二章、第四章),卜建成(第五章),毛和瑞(第七章、第十章),常云丽(第九章)。全书的框架结构与统编工作由肖元星完成。
田棣华研究员对全书作了全面审阅,提出了许多宝贵的修改意见,在此对他的辛勤劳动致以衷心感谢。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国内外许多专家、学者的文献资料,特别是参考了王向威研究员编写的有关高射武器系统服务概率分析,潘承泮教授编写的有关高射武器系统射击效力分析,倪忠仁研究员等编写的有关高炮射击理论;此外,还得到了张肃平研究员、宗国明高级工程师、张月峰高级工程师等同志的支持与帮助。对上述专家、学者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书中错误、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不吝指正。
作者
2005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