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目录
第一节 关于中国图形艺术起源的探索
第二节 巫术、宗教、神话、政治与图形艺术的关系
第三节 原始时代图形艺术
第四节 夏商周时代图形艺术
第二章 战国秦汉时代图形艺术
第一节 战国时代图形艺术
第二节 秦代图形艺术
第三节 汉代图形艺术
第三章 魏晋南北朝时代图形艺术
第一节 绘画艺术
第二节 石窟艺术
第三节 工艺美术..
第四节 书法艺术
第四章 隋唐五代图形艺术
第一节 绘画艺术
第二节 雕塑艺术
第三节 工艺美术
第四节 书法艺术
第五章 宋元时代的图形艺术
前言
发展的重要方式。文字的发明使人类的图形创作进入新的阶段,无论东方民族还是西方民族,都曾经有过“从图到文”的历史发展过程。进入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生活压力加大,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印刷出版物、电子出版物等图形制品越来越成为人们最重要的消费对象,图形的重要性再次凸现,“读图时代”再次来临。据2004年底美国(国家地理)(National Geographic)杂志报道,美国科学家通过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结论,与无线电波相比,图形可能是地球人与可能存在的外星人进行信息沟通的最佳方式。在先锋10号航天器侧壁便绘有象征地球人的图形。.
图形创作是艺术创作活动,在人类社会漫长的历史过程中,包括二维(平面)图形和三维(立体)图形乃至增加时间维度的多维图形经历了种种的发展和变化。通过图形创作,以美为终极追求的人类艺术展现出绚丽多姿的面貌。图形艺术开拓出艺术创作的无限空间,某种意义上艺术家在建筑、工艺、绘画、雕塑、书法等艺术领域的创作活动都可以归结为图形艺术的创作活动,艺术家的创作成果往往以图形艺术的形式呈现出来。
图形是一种形式符号,图形艺术与数学、物理等科学符号不同,图形艺术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在美的形式当中图形艺术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通过图形艺术研究不仅可以了解人类社会从原始到现代美的历程,探
索艺术形式和艺术风格的发展规律,还可以破译图形蕴含的密码,获取人类社会不同历史阶段的文化信息。由于图形艺术研究在艺术史研究、社会文化史研究中的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正在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国外
的图形艺术研究取得了许多重要的成果,在艺术史研究领域。在社会文化史领域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口向。近年来著名艺术史学者。社会文化史学者贡布里希(Ernst H.Gombrich,1909-2001)关于图形艺术研究的著作翻译介绍到中国,极大地推动了刚刚起步的中国图形艺术研究。
图形艺术与设计有着密切的联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新兴的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正在深刻地改变传统的设计。这种改变不仅仅是技术手段的更新,更重要的是艺术观念、设计观念的更新,是文化思维方式的更新。作为智能工具,计算机使人类的智慧得到更加充分的展现,但是他永远不可能取代人的大脑。人类发明了工具(包括像计算机这样的高级智能工具),也一定能够成为工具的主宰。机器人战胜人类只有在科学幻想小说和电影中才可能实现。年轻一代的中国设计家在致力于新的设计手段探索的同时,努力吸收古今中外的文化艺术营养,不断充实自己,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成为正在兴起的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学习热潮中十分可喜的现象。..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图形艺术历史,历代留下姓名和没有留下姓名的艺术家创作的艺术作品极大地丰富了人类的艺术宝库,为人类社会文明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新石器时代彩陶和玉器上的神秘难测的神人图形,商周时代青铜器狞厉可怖的饕餮图形,战国秦汉时代漆器和丝织品流动活泼的云气图形,隋唐时代金银器华丽多姿的花鸟图形,宋元明清时代陶瓷器典雅秀美的山水图形;战国的帛画,汉代的画像石。画像砖,唐代的人物画,宋代的花鸟画,宋元明清时代文人的水墨山水画和花鸟画;秦代的兵马俑,汉代的石刻,魏晋南北朝和隋唐时代的佛教雕刻和陵墓雕刻,以及建筑艺术图形、书法艺术图形、民间艺术图形等,构成了中国古代图形艺术的绚丽景观。《中国古代图形艺术简史》作为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专业的选修课程,力求通过对中国古代图形艺术的简要介绍,使读者了解中国古代图形艺术发展历史的概况,掌握中国古代图形艺术的基本知识,从中华民族伟大的艺术传统中获取养料。得到启示,为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的学习。为今后从事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的发展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中国的图形艺术设计目前尚处于初始阶段,图形艺术设计的教学和研究(包括图形艺术设计历史的教学研究)还是有待开拓的新的领域。作为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专业选修课程的教材,本书是”中国古代图形艺术简史”课程讲稿的集结,限于目前的研究水平,加上作为教材篇幅的限制,本书没有能够超出《中国美术史》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未能建立具有个性的《中国古代图形艺术史》的学术面貌,有待今后通过不断的深入研究,在不断丰富的图形艺术设计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逐步从《中国美术史》脱离出来,编写出一本具有一定学术水平的《中国古代图形艺术史》专著。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和引用了中央美术学院美术史系中国美术史教研聿编著、中国青年出版社2002年出版的《中国美术简史》和薄松年教授主编,薄松年教授。陈少丰教授、张同霞教授编著,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1年出版的《中国美术史教程》两书的部分史料,在此致以深切的谢意。...
编者
2004年10月15日
序言
从近现代历史时代划分的名称中,我们不难发现,几平每一个时代都包含有关的技术名词或者是直接以技术名词命名,如工业社会、后工业社会。电子时代、信息时代,由此可以看出科学技术对于社会进步和发展的影响,在艺术领域亦如此。在近代历史上,技术对艺术的;中击已经发生过多次,每一次都产生一些新的艺术门类,并在此基础之上产生新的艺术教育学科和专业。其中比较显著的影响可以归纳为三次:
第一次是摄影技术的诞生。摄影技术的诞牛,对于写实绘画艺术实践产生了致命的;中击,使以再现现实和虚拟现实见长的绘画艺术相形见绌,进而催牛了新的现代绘画艺术及流派,诞生了抽象绘画芝术,以及以抽象形态为造型基础的构成教学体系和现代艺术设计专业和学校。
第二次是电子媒体的诞生。电视影像技术、微波通信技术、特别是卫星通信技术的诞生,对电影艺术的冲击使全世界众多著名的电影厂纷纷倒闭,同时也对现代绘画艺术产生了致命的打击,使曾经是艺术圣殿中不可一世的纯美术在国外”大量下岗”。电子媒体的主要代表形式为广播、电影和电视。这些技术和媒体的诞生产生了动态的视觉形式,丰富了人们的视觉感受,进而催生了广播剧、电影、电视剧。电子音乐。影视广告和MTV等
许多新的视觉艺术形式,以及在此基础上产生的广播学院、电影学院和影视广告等学院。系及其教学体系。
第三次是电子计算机的诞生。自人类诞生以来,曾发明了千万种工具,其中电子计算机是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以往的发明,是人类各种器官能力的扩大与延长。例如:电铲、挖掘机和起重机,是人的胳膊和手的能力的扩大;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是人腿的能力的延长;显微镜.X光机、cT机和望远镜,是人眼的延伸;麦克风、扩音机、扬声嚣、电话。电报、收音机和录音机,是人的嘴巴和耳朵的能力拓展。而电子计算机的发明,是人类大脑智能的扩大干口延伸,它使人类更聪明,更富于智慧,它是最高级的智能工具。
如今已经是计算机时代了,计算机技术对艺术、艺术设计和艺术设计教育的冲击和影响已经初见,端倪,而且势不可挡。
20世纪80年代初,电子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作为最尖端的视觉表现手段在我国大张旗鼓地出现干电视、电影、平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展示艺术设计、建筑环境艺术设计和服装设计等大众传播媒介和视觉艺术设计领域之中。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新颖的视觉天地,以往人们用手工很难实现的视觉效果,被电子计算机轻而易举地完成,甚至完成得比预想的还好。电子计算机所提供的各种迅捷的设计手段和方式,将设计师的双手从繁重。缓慢和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放出来,从而深化和丰富了人脑的艺术创造力和最终的视觉艺术效果。
电子计算机的诞生催生了被称为第四次信息革命的产物——因特网媒体。电子计算机辅助图形艺术、因特网媒体的普及和与因特网媒体的结合,又催生了一批相应的、新的艺术设计形式,如网页设计、多媒体艺术设计、CD-ROM光盘设计、视频艺术设计。二维和三维电脑动画艺术设计、电脑美术作品、MIDI音乐创作、电脑游戏以及各种与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有关的数字艺术作品等。然而,时至今日,在国际上特别是在我国,与上述新生艺术形式相适应的教育体系和教学模式的建立却相对滞后,至今仍没有形成或建立起相对科学的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教育是面向未来的事业,而我国艺术设计教育的现状不仅没有面向未来,而且在某些领域还落后于时代和现实社会。
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Computer Graphics Design,CGD),是计算机图形学(Computer Graphics,CG)的一个分支,是介于艺术设计学与计算机图形学之间的边缘学科。计算机图形学是运用计算机对图形数据和图形显示进行相互转换的方法和技术。计算机图形学就是研究图形的输入。图形对象的构造和表示。图形数据库管理、图形数据通信、图形的操作、图形数据的分析以及如何以图形信息为媒介实现人机交互作用的方法。技术和应用的一门学科。它包括图形系统硬件研究,图形软件研究和软件应用研究等几个方面。而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属于计算机图形学的软件应用研究范畴。..
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是以计算机为平台,由两维、三维和四维(时间一维)图形、图像以及与音频等要素组成的,按照一定的视觉艺术设计规律形成静态的。动态的、或动态交互的现实或虚拟现实的视听图形和图像艺术设计。它分为两大类和五个子项。两大类是计算机静画和计算机动画,五个子项是两维静画、两维动画、三维静画。三维动画和视频艺术。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所涉及的领域很广,目前看来它较多地表现在视觉艺术领域,但是从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边缘学科的角度来看,从文化到艺术、从科学到教育、从工程到军事等等.可以说,所有在计算机屏幕上显现的图形或者图像,都是计算机图形,都存在一个美与不美的问题,都需要经过视觉设计,都是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的内涵和外延。
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专业是科学与艺术以及计算机专业与艺术设计专业相结合的边缘学科。艺术与科学的结合曾经是许多科学家和艺术家的夙愿。在人类社会的早期,科学与艺术同时产生,在当时二者是统一为一体,许多艺术家同时也是科学家。这种统一在文艺复兴时期达到了顶峰,此后,随着科学和芝术的发展日趋复杂化,导致艺术与科学逐渐分化。这种分化使得各自的学科畸形发展,使得艺术与科学之间的鸿沟愈来愈大。20世纪以来,由于科学的迅速发展;在科学的理论之中,积累—了许多有关科学中美的问题,而在艺术之中也积累了许多科学问题的素材,同时科学的视觉化和芝术的科学化也闩趋重要,于是许多科学家呼吁科学与芝术重新综合。然而,芝术与科学结合之路似乎十分遥远,而月步履艰难,其中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表现手段的问题。以视觉艺术为例,其中的绘画表现能力难倒了科学家——科学家多半不会画画,而艺术家又很难理解科学和科学家大脑之中的科学形象,无法使之视觉化。然而,计算机的诞生,特别是微型计算机及其视觉芝术设计应用软件的普及和大量使用——即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这门新兴学科的诞生,其展示世界。再现实物的能力,已让技法高超的艺术家和设计帅们相形见绌。同时也给许多对于绘画造型表现能力望而却步的科学家、科技工作者赋子了神来之笔,儿科学与艺术的结合架起了可以逾越的桥梁。目前,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看似更多地在芝术设计领域实践,但是,面向21世纪,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的能力,应该是每—个从事科学技术工作的人的基本素质。
计算机图形芝术设计专业与传统的艺术设计学科或专业的关系是:它们之间是一种姊妹艺术。作为视觉艺术,计算机图形艺术在视觉艺术创造规律、形势法则子口审美方法与传统艺术设计专业相似或者相同。起初,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还只是作为种辅助艺术设计的技术和手段出现,许多人认为它只是一种工具。但是,随着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硬件和软件水平的提高,如今,在芝术设计领域中,几乎没有人再用手工进行设计了,都改用计算机进行设计。现在,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已经不仅是一种辅助艺术设计的工具,在某种情况下,它已经成为一种“独立”完成艺术设计的字体。随着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的不断发展和提高,它在艺术设计领域中的应用程度和范围愈来愈大。同时已经波及几乎所有的、以计算机为平台的叫视的学科应用领域之中。在这些形式的作品中,应用传统艺术设计的艺术规律为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专业设计效果服务。在这里传统的四个艺术设计专业(装潢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服装设计、工业设计)变成了这一新兴的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课。在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专业设计中,其最终结果——作品或者产品、商品,不仅仅是一个平面设计、一个工业设计或者环境设计。服装设计,而是它们的综合。大家知道,在美国著名的阿波罗登月计划和实践中,没有一项技术是专门为这个计划发明的,它只是综合利用了当时已经发明的科学技术,结果产生了人类划时代的科学实践。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专业亦如此,综合出新——科学与艺术的综合,艺术设计与计算机图形学的综合,就是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专业的基础和起点。
作为科学研究可以分为基础科学研究和应用科学研究。而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专业横跨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作为基础研究可以是科学的极佳助手;作为应用研究,它目前已经广泛应用于诸如科学、工业、军事,国防.教育、文化、娱乐和商业等几乎所有的领域。然而,由于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的实践发展十分迅速,导致实践超前而理论和教学滞后。尽管在前面我们描绘了一个科学和艺术相结合的美丽景致,但是,即使有了计算机硬件和图形艺术设计软件,并不等于人们就自动地变成了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实践高手。因此需要一套基于这个学科领域的新的教学体系和系统的教学方法,来指导和教授正在从事和即将从事艺术设计专业或者其他专业实践的学者或者工作者。清华大学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专业(本科)系列教材,就是在这样一个特殊的时代,特殊的背景下产生的,就我们目前在网上检索的结果显示,国内至今没有这个专业体系一套完整的教材,所以我们这套教材是目前国内填补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专业空白的系列教材。
本系列教材共34册,含34门课程,其中必修课21门、640学时、78学分,选修课13门。320学时、24学分(选修不得少于12学分),毕业设计和毕业论文14学分、224学时。总学时为1184学时,总学分为102学分(教材设置为专业课程,不包含外语、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哲学、邓小平理论概论等共同课的课时和学分)。课程体系按照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的定义和学科分类,在综合本学科所涉及的专业技能和艺术设计以及姊妹艺术知识基础的同时,参考国外本专业教学的有关课程而综合研究设置。课程的设置既考虑到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学科发展的总体目标,同时也考虑到我国的现实国情和有关艺术设计部门近期对于就业技能的需求。
今天,对于从事视觉艺术设计的人们来说,是从未有过的创造新的视;觉形象的困难时代。技术的发展对于社会和艺术创造产生了重大的推动作主用,摄影技术、摄像技术、计算机图形艺术设计等技术的发展、审美的进步,导致人类求新、求异的视觉口味变得越来越高,也越来越快,这一切使得视觉艺术设计师的想像力,创造力,特别是表现能力,都处于一种危机状态,视觉艺术设计和艺术设计教育也不例外,我们必须迅速调整目前艺术设计的教学体系,跟上社会发展的脚步。
站在21世纪的门槛上,人们对新世纪的展望有许多,在不远的将来,以计算机为平台的图形、图像技术和艺术的结合将成为21世纪视觉艺术的主流。...
林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