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版权火速授权9国,西班牙、意大利、法国、德国、荷兰一出版即纷纷登上各大新书榜单!
◆一部以阿富汗战乱时期为历史背景,一个感人至深且充满力量的阿富汗家庭变迁的故事,一部深深触动读者内心的文学史诗!
◆可以与《追风筝的人》和《少年派的奇幻漂流》相媲美的文学处女作!超越《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的感动。
◆故事一再反转,看到第十四章,会痛哭流涕!
◆当我们失去了全部亲人,是否还有勇气继续活下去,并重新开始生活?这是一本关于自由、希望、亲情、人性的动人之书,故事曲折、虐心,但又充满动人、真挚的朴素情感。
◆第三世界国家大背景下的小人物故事题材很有可能成为畅销书。这本小说包含了乱世、苦难、秘密、亲情、大爱、人性和人生旅程等元素,符合中国读者的品位。
◆《没有终点的列车》是劳拉·麦克维写的第一部小说。作者在联合国下设的非营利组织曾任CEO,由于工作原因,她在见过了很多关于生存的故事后,被人类灵魂在面对失去时呈现出来的坚韧和弹力所感动,于是写下了这个故事。
◆营销将主要从内容出发,约高质量书评,给推荐过《我不要你死于一事无成》的蒋方舟、李思思、为你读诗创始人潘杰客等名人寄书,上有分量书单,把作品推到豆瓣榜单上。高匹配度的名人与微信大号力推。凤凰读书、新京报书评周刊、单读、飞芒翻书、谷声熊、笔稿等知名公号媒体推荐。
媒体评价:
通过一户普通的家庭,通过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劳拉·麦克维这本感人的小说重新讲述了苏联军队撤离阿富汗后的那一段历史。劳拉·麦克维刻画了阿富汗女性们遭受的苦难,赞美了她们的坚韧不拔的品格,她们坚强生活下去的勇气。
——迪亚·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艺自由与创造力慈善大使,电影工作者,社会活动家
《没有终点的列车》是一匹黑马,它反思了战争、丧失、希望和难民的生存困境,是一本永不过时的经典,绝对值得一读。
——《爱尔兰独立报》
这是一本温暖人心、极其出色的处女作,当主人公的旅程结束后,你还会久久沉浸其中。
——新国际杂志
非常生动,难忘,栩栩如生,这个悲伤的故事中蕴含着人性,却并不说教。依靠想象力,我们得以在极端艰难的条件中生存下来,是这本书的主题。
——《爱尔兰时报》
身处逆境时,人性中闪耀出的坚韧,勇敢和希望贯穿了故事始终。
——《设计师杂志》
一部引人注目的处女作,以打动人心的语言,描写了故事和想象中蕴含的那种改变现实的力量。
——《旅行者杂志》
内容简介
小说书库
“有些旅程是我们永远都不希望踏上的,然而我们还是迈出了脚步,
因为那是活下去的唯一途径。这就是我的旅程,一段我从不希望踏上的旅程。”
15岁的阿芙萨娜一家原本过着幸福无忧的生活,然而,随着阿富汗战火的爆发,好友阿尔萨兰的死亡,一家人不得不从喀布尔逃出,从此踏上了永无止境的旅途;火车汽笛的响起,那些美好的童年记忆,紫荆树下的玩耍时光,蓝房子的温暖与美好,也随之一去不复返。
在漫长的逃亡路上,列车以每小时56公里的速度无休止地往返于亚洲与欧洲之间。包厢就是阿芙萨娜的家。
然而,这一切都是真实发生的吗?
《没有终点的列车》以20世纪90年代的阿富汗战乱为背景,讲述阿芙萨娜一家八口为了生存而颠沛流离,道尽阿富汗难民在逃亡之路中的悲欢离合。
无论多远的旅途,都是一条回家的路。
作译者
劳拉曾任全球作家组织国际笔友会(PEN International)的总监,她行走在世界各地,为言论自由奔走呼号。劳拉还曾担任全球女孩童基金会的负责人,为女性教育问题积极争取权益。
目前她与家人居住于伦敦和巴利阿里群岛。《没有终点的列车》是劳拉出版的第一本小说。她目前正在创作第二本小说《种植园宅邸》(Plantation House)。
媒体评论
——迪亚·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艺自由与创造力慈善大使、电影工作者、社会活动家)
《没有终点的列车》是一匹黑马……它反思了战争、失去、希望和难民的生存困境,是一本永不过时的经典,*值得一读。
——《爱尔兰独立报》(Irish Independent)
这是一本温暖人心、极其出色的处女作,当主人公的旅程结束后,你还会久久沉浸其中。
——《新国际杂志》(New International Magazine)
通过一户普通的家庭,通过一个小女孩的视角,劳拉·麦克维这本感人的小说重新讲述了苏联军队撤离阿富汗后的那一段历史。劳拉·麦克维刻画了阿富汗女性们遭受的苦难,赞美了她们的坚韧不拔的品格,她们坚强生活下去的勇气。
——迪亚·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艺自由与创造力慈善大使、电影工作者、社会活动家)
《没有终点的列车》是一匹黑马……它反思了战争、失去、希望和难民的生存困境,是一本永不过时的经典,*值得一读。
——《爱尔兰独立报》
(Irish Independent)
这是一本温暖人心、极其出色的处女作,当主人公的旅程结束后,你还会久久沉浸其中。
——《新国际杂志》
(New International Magazine)
非常生动,难忘,栩栩如生,这个悲伤的故事中蕴含着人性,却并不说教。依靠想象力,我们得以在*艰难的条件中生存下来,是这本书的主题。
书摘
在一个寒冷的二月夜晚,我的大哥奥马尔,在喀布尔至贾拉拉巴德的高速公路旁一处大雪覆盖的山崖上降临人世。那是世界上最危险的几条公路之一。那晚大雪突降,母亲站在没过大腿的积雪中,分娩的剧痛使她佝偻着身躯,她撕心裂肺的尖叫声在喀布尔山谷中回荡。她的身边只有父亲,可父亲从来没见过别人生孩子,更别说亲自接生了。看着妻子美丽的面容因痛苦而扭曲,听着她粗重的喘息和沙哑凄惨的哭喊声,父亲呆立原地,恐惧万分。
当然,你肯定会问,在这样冰天雪地的夜晚,他们独自来到危险重重的山上做什么?好吧,其实他们正在逃亡,从他们认识对方的第一天起,逃亡就成了他们生活的全部。因为打一开始,他们这种为爱结合的行为在世人眼中就是不可理喻、荒唐鲁莽的。母亲立刻被毫无尊严地赶出家门,外祖父干净利落地断绝了他们的父女关系,留给她的只有几个冷冰冰的字:“阿齐塔,从今往后你就不是我的女儿了。”
外祖母一个字也没说。
父亲那边的情况也好不到哪里去。祖父母虽然都是性情温和的山里人,但也为父亲的冒失和鲁莽感到羞耻,害怕自己会遭到报应,因此也都跟这对不般配的夫妻保持了距离。于是,婚后的阿齐塔和迪尔(我们的妈妈和爸爸)就开始了相依为命的生活,没有家人也没有依靠,这种境况一直未曾改变。他们结婚的时候,只有爸爸最好的朋友阿尔萨兰出席了婚礼,了解实际情况的人都知道……正常家庭不会是这个样子。
婚后不久,母亲怀上第一个孩子时,恐吓事件就接二连三地爆发了。一开始还只是小打小闹,比如集市上有人故意对他们推推搡搡;回家后发现房门敞开着,橱柜里的食物已被掠夺一空。
直到有一天回家,母亲发现她晾在外面的一件睡裙被人撕成了两半,涂满了鲜血。就是从那一刻起,二人决定逃离。他们将变成居无定所的流浪者,靠着她妹妹的一点钱过活,如果连家人都拒绝接济他们,那就只能靠陌生人的施舍来活命了。
母亲的妹妹阿米娅对他们倾囊相助,甚至偷偷把家里一件祖传的金首饰带给了母亲,想着将来也许能派上用场(阿米娅偷拿首饰的事,最终被家人发现了,为此,她也跟母亲一样被逐出了家门,最后去了遥远的俄罗斯——她的故事我们以后再讲)。姐妹二人相拥而泣,那个时候谁能想到,这将是她们此生的最后一面呢?这就是我的父母为了爱情不得不做出的艰难选择——证明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和决绝。
就在奥马尔降生到这个变幻莫测的人世的那一晚,父亲和母亲被一帮强盗盯上了,他们不得不在山谷中东躲西藏。这伙强盗打算洗劫他俩,抢走父亲那辆锈迹斑斑的拉达汽车。这辆1972年生产的汽车是父亲的朋友阿尔萨兰送给他的结婚礼物,也承载着父亲的骄傲和喜悦。可以说,除了妻子和即将出生的儿子,它是父亲生命中的挚爱。父母本打算开着这辆车到喀布尔找阿尔萨兰,寻求他的帮助,可就在他们冒着突降的大雪,在陡峭危险的山路上小心翼翼地驶向喀布尔时,汽车中弹了。
一颗子弹射穿了车门,落在了母亲脚踝边的地毯上。奥马尔就选在这个节骨眼上来到人世,无论如何,他至少也应该在霜冻消散之前,好好地待在母亲肚子里啊。母亲是一个意志坚定、从容镇静的女人,她断定此刻若是在汽车里生下孩子,肯定很不安全。如果他们命中注定要死在这座山崖上,死在那帮“圣战者”强盗的枪口下,那也只好认命——但她相信安拉会保佑他们。父亲知道劝阻母亲是无济于事的,也正是这种本能的智慧让他们度过了无数难关,接连生下了六个孩子,并最终收获了一段幸福的婚姻。在这个紧要关头,父亲抓起了汽车后座上他那条暖和的帕图当毯子,二人踩着厚厚的积雪向山上走去,不时藏在岩石后面,躲避危险。
“就让他们把车打烂吧!”母亲朝着强盗开枪的方向愤怒地啐了一口。此时,狙击手停止了射击,他们大概以为车里的人都死得差不多了吧——或是被打死了,或是被冻死了。他们也许正穿过盘山公路朝汽车走来,企图连人带车一起劫掠。一轮满月高悬,空气似乎凝固了,尽管母亲已经尽全力压低了声音,可她的呻吟声还是在冰冷的夜空中久久回荡。奥马尔很快呱呱坠地了,父亲用颤抖的双手举着毛毯,接住了这个崭新的生命。
婴儿立刻被包裹得严严实实。分娩之后的母亲站起了身,靠在父亲身上,目不转睛地凝视着宝贝儿子的眼睛。带着胜利的欢欣,父母抱着奥马尔踉踉跄跄地朝山崖下的汽车走去,在雪地上留下了一道血迹。
这时,有两个狙击手已经走到了车前,正在耐心地等待父亲返回,交出车钥匙。其中一人抽着哈希什,另一人腋下夹着一杆步枪,正在那里放哨。
父亲浑身颤抖。他不是一个胆小鬼,但也并非傻瓜,知道身为可疑的“共产主义同情者”,他和母亲正面临着怎样的危险。然而,刚刚创造了新生命的母亲,却显得比平时更加威严,她径直走到那两个男人面前,说道:“兄弟们……来,看看这个孩子,这是一个奇迹,多亏了伟大的安拉。现在我们得给他找个暖和安全的地方。兄弟们,你们可得帮帮忙啊。”
不知是被母亲的美貌吸引,还是被这突如其来的状况弄得措手不及,抑或是抽多了哈希什神志恍惚,被母亲无所畏惧的口吻所震慑,两个强盗把抢劫的事抛到脑后,只想确保新生儿能活过这个寒夜。这个更加神圣的责任让他们立即答应了母亲的请求,父亲则惊喜不已,长长地舒了口气。尽管他们是恶棍,举止粗野又有点大麻上头,但也曾为人子女,也曾是孩子——眼下也才刚刚成年。他们欣慰于温暖的车厢,庆幸自己没有射杀这对夫妻和他们刚出世的孩子。总之,那一晚,整个世界都是美好祥和的。
这是母亲所讲的故事,是那样扣人心弦。每讲一次,这两个山贼的形象就会高大一分。明亮的星星在寒冷的夜空中闪烁,我们仿佛能听到车上收音机里传来的迈蒙·马赫维什的歌声,父亲、母亲,还有那两名狙击手,就这样一路高歌,向着喀布尔的光明驶去。
当然,真相并非如此。母亲在讲故事上颇有天赋——她能把最可怕的噩梦改编成让人憧憬的美梦。正是这种天赋支撑着她和我们全家活过了这么多年。每当母亲讲起这段故事时,父亲都会流下眼泪,陷入沉默。我们明白,无论奥马尔出生的那夜究竟发生了什么,他能存活下来,靠的并不是陌生人的善意。
那么,为什么这个故事要以奥马尔的出生开篇呢?“因为有时你必须后退几步,才能前进。”在漫长的逃亡生涯中,列车无休止地穿梭于莫斯科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之间,在这条西伯利亚大铁路上,每当列车到达终点站时,母亲都会这么说。那个时候,我们六个孩子吵着闹着想要下车。我叫阿芙萨娜,在兄弟姐妹中排行老四——上面有奥马尔、娅拉和贾瓦德,下面有小阿尔萨兰和小宝贝西塔拉。每次踏上月台,我们都兴奋不已,恨不得立刻停下脚步,恨不得这段从亚洲到欧洲再到亚洲的旅程赶快结束。等父母对接下来的日子有了明确的规划,或者等他们花光了所有的积蓄(这一天肯定不会太远),我们就能离开这列火车,开始新生活了。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再也不用逃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人金句:
【插图】

同类热销商品
西游记(2016猴年珍藏纪念版) 上下册
- ¥100.00
- ¥7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