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s(Seventh Edition)
- 原出版社: Addison Wesley/Pearson

内容简介
作译者
C. J. Date是关系数据库技术领域中非常著名的独立撰稿人、讲师、学者和顾问。现在在加利福尼亚的海得斯堡工作。
在Leo计算机公司(英国伦敦)做了几年数学分析员和程序设计顾问之后,Date先生于1967年到IBM(UK) 开发实验室工作。在那里,他的工作主要是将数据库功能集成到PL/I语言中。1974年,他转到了IBM在加利福尼亚的系统开发中心,并且主要负责广为人知的统一数据库语言UDL的设计;另外,他还参与了IBM公司的SQL/DS和DB2两大产品的技术规划和设计。他于1983年5月离开IBM公司。
30多年来,Date 先生一直活跃在数据库领域中。他是最早认识到Codd在关系模型方面所做的开创性贡献的学者之一。他还经常在北美、欧洲、澳大利亚、拉美和远东等地进行有关数据库理论特别是关系数据库技术的讲学。除了这本书之外,Date先生还单独写作或与别人合作写了很多其他的书籍。这些书包括:《Foundation for Object/Relational Databases: The Third Manifesto》(1998),该书对数据库的未来发展方向做出了详细的预见;《Database: A Primer》(1983),该书从一个从非数据库专业人员的角度对数据库系统进行了介绍;还有从不同层次对关系技术的各个方面加以论述的一系列的关系数据库专著(1986,1990,1992,1995, 1998);他还写了一系列有关特定系统和语言的著作,主要有《A Guide to DB2》(1993,第4版),《A Guide to SYBASE and SQL Server》(1992),《A Guide to SQL/DS》(1988),《A Guide to INGRES》(1987)和《A Guide to the SQL Standard》(1997,第4版)。他的著作被翻译为多种语言并广为传播,包括中文、荷兰语、法语、德语、希腊语、意大利语、日语、朝鲜语、波兰语、葡萄牙语、俄语、西班牙语和盲人用的布利叶文字。
Date 先生发表了300多篇技术性文章和研究论文,对数据库理论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还是《Database Programming & design and Intelligent Enterprise》的专栏作家。他在北美和海外所做的数据库技术方面的演讲无论在质量上还是在表达的清晰程度上都是一流的。
Date先生于1962年在英国的剑桥大学获得数学学士学位,并于1966年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994年在英国的Montfort大学获得技术博士学位。
译 者 简 介
孟小峰,博士,副教授,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副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会委员,秘书长,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计算机科技论坛学术委员。多次担任国际会议程序委员,目前为《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编委。1994~1996年曾在香港中文大学和城市大学从事研究工作。主持或参加过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863项目,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研制开发的主要软件产品有国产数据库COBASE、嵌入式移动数据库“小金灵”、中文自然语言查询系统NChiql、并行数据库系统PBASE/1等。在国内外杂志及会议上发表论文40余篇,有数据库方面的著译作六部。主要研究领域为数据库系统实现技术、数据库查询语言、嵌入与移动数据库、自然语言接口、Web数据管理等。
王珊,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院长,数据与知识工程研究所所长,中科院计算所兼职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目前兼任中国计算机学会常务理事、副理事长,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主任,新华通讯社技术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计算机学报》(中、英文版)、《软件学报》等核心杂志编委等职务。1984~1986年曾在美国马里兰大学工作学习。主持和承担了七五、八五、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以及国家863计划项目等十几个大型项目;获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项奖励;先后研制出从高端到低端、具有自主版权的一系列国产数据库软件。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100余篇,有数据库方面的著作十余部。目前主要从事数据库系统、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嵌入与移动数据库等方面的研究。
目录
译者序
第7版序言
第一部分 基础知识
第1章 数据库管理概述 1
1.1 引言 1
1.2 什么是数据库系统 3
1.3 什么是数据库 6
1.4 为什么用数据库 10
1.5 数据独立性 12
1.6 关系系统及其他 15
1.7 小结 17
练习 17
参考文献和简介 19
部分练习答案 19
第2章 数据库系统体系结构 22
2.1 引言 22
2.2 三级体系结构 22
2.3 外模式 24
2.4 概念模式 26
译者序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是一个不断创新的过程。没有任何一个技术领域的发展能够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一样,其创新总是让人应接不暇,其发展总是让人不得有歇息的机会。数据库技术是计算机科学技术中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也是应用最广的技术之一,它是计算机信息系统与应用系统的核心技术和重要基础。
数据库技术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产生到今天仅仅三十多年的历史,就已经经历了三代的演变,造就了C. W. Bachman、E. F. Codd和James Gray三位图灵奖得主;发展成了以数据建模和DBMS核心技术为主、内容丰富、领域宽广的一门学科;带动了一个巨大的软件产业—DBMS产品及其相关工具和解决方案。
数据库技术是应数据管理任务的需要而产生的。60年代后期,随着计算机技术从科学计算向数据处理的扩展,数据处理的规模越来越大,数据量急剧增长,文件系统作为数据管理的手段已经不能满足应用的需求。为解决多用户、多应用共享数据的需求,使数据为尽可能多的应用服务,数据管理的最新技术—数据库技术便应运而生,出现了统一管理数据的专门软件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
本书作者C. J. Date博士是关系数据库技术领域中非常著名的独立撰稿人、学者和顾问。他是最早认识到Codd在关系模型方面所做的开创性贡献的学者之一。25年来,C. J. Date先生的这本《数据库系统导论》(An Introduction to Database Systems)一直是数据库方面的权威著作,深受读者的喜欢。此次推出的最新版在继续保持了对数据库技术的基本内容提供翔实讲解的基础上,又对该领域的最新发展进行了介绍。
全书主要包括六部分和两个附录。第一部分主要介绍了数据库系统中的一般概念和关系数据库系统。第二部分详细介绍了关系模型这一数据库领域的基础理论。第三部分讨论了数据库设计的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些问题。第四部分主要介绍了事务管理。第五部分将关系的概念跟数据库技术的很多其它的方面结合进行了探讨。这些方面包括:安全性、分布式数据库、时态数据库、决策支持等。最后,第六部分描述了对象技术对数据库系统的影响。附录给出了对基本SQL和SQL3的介绍。
本书的翻译和审校由孟小峰和王珊共同组织完成。参加翻译的还有曹会萍、谷明哲、张建生、常瑞君、于沛、周荣贵、沈宇希、陈霞、周庆庆、吴哲、郑宵、张磊、蒋跃龙。全书由孟小峰负责统一定稿。由于水平有限,翻译不当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译者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数据与知识工程研究所
2000年5月
序言
本书对数据库系统领域进行了全面综合的介绍。在数据库技术的原理方面介绍了其牢固的理论基础,并且对数据库的未来发展作了展望。本书可以主要用来作为教科书,而不是一本参考资料(虽然我认为从某种程度上说,作为参考书也是很有用的);本书强调的是理解和深入的研究,而不仅是形式上的内容。
本书前提
希望本书能够对那些在计算方面感兴趣、想要了解数据库系统的读者给以帮助,这里假定本书的读者具备下列两方面基础知识:
?现代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和文件管理的功能(包括索引等);
?一种或多种高级编程语言(如C、Java、Pascal、PL/I等)。
本书结构
本书分为六个主要部分:
1) 基本概念。
2) 关系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