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一员,华为从学习标杆到走向自主创新再到世界上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它的创业历程值得广大创业企业学习。任正非从一无所有到造就中国的世界级创新企业,他是怎么做到的?
本书是写给处于初创期和成长过程中的中小企业看的,华为的早期研发和人才激励的细节,值得广大中小企业借鉴。本书也是给一些增长停滞、创新艰难的大型企业做对照的,华为如何度过冬天,华为手机如何成功实现转型等,都值得学习。本书更是写给那些中年失意,甚至失业的人看的,它同时也是一本励志书,讲述了任正非如何从中年失意的挫折中站起来,带领华为从一次次的失败走向成功。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华为研发》是一本讲创业的书,其中有华为早期创业时的艰难、苦涩、屈身民宅的那段时光。这也是一本提供成功创业实践经验的书,从产品创新到人才激励、项目选择及融资方案。作为中国民营企业的一员,华为从学习标杆到走向自主创新再到世界上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它的创业历程值得广大创业企业学习。这还是一本讲研发管理实践的书,读完此书,企业会对研发管理和科研创新拥有全面视角。比自己大1000倍的国际巨头不可战胜吗?书中介绍了早期的华为如何凭借执着的创新精神在较短的时间内战胜不少知名的国际竞争对手。任正非从一无所有到造就中国的世界级创新企业,他是怎么做到的?所有这些在本书中都会为你一一道来。华为精彩的创业、研发管理经验不容错过!
作译者
张利华,曾任华为公司研发部校园卡产品经理、华为交换产品部副总工程师、华为业务与软件产品线总工程师、华为手机公司筹划组负责人之一、华为运营商解决方案部负责人之一。
张利华在华为工作期间,主持过大量新领域的开拓工作,曾领导过201校园卡产品的研发,主导过宽窄带一体化增值业务、移动数据业务、运营支撑系统规划工作,是移动数据业务、运营支撑系统、手机公司、运营商解决方案部这四个华为新增长点部门的倡导者、开拓者及创始人之一。她也是华为研发系统改革项目CMM、IPD、MM等的重要参与人员,负责过华为某些产品领域的研发管理、战略规划、产品线管理等工作,并主导过华为从单一产品到向运营商客户提供全面解决方案的转型。
2002年,张利华因多次推动新机会点、新产品规划等而获得华为公司的创新规划金奖。
目前,张利华从事研发管理与技术创新领域的培训及咨询业务,辅导过上百家中国企业,致力于培养更多像华为一样优秀的企业。同时张利华还是创华林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创立者,研发与创新管理咨询专家,清华大学产业创新顾问。
2016年,张利华在哈佛大学、硅谷及五所美国商学院等所在的十个城市演讲中国式创新受到好评。
目录
| 第一篇 |
创业篇
第1章 第一桶金2
44岁被骗200万元2
“吃亏是福、上当是福、挫折是福”3
资金不是创业者面临的最大问题5
市场为先、客户为大7
真诚打动客户加盟9
从低端产品组装开始自主研发11
没有技术怎么办15
创造点燃激情的文化氛围18
“做先驱不要做先烈”21
小结23
第2章 初尝败绩24
企业活下来之后做什么24
产品刚推出就没有市场26
要“满足客户需求”而不是“引导客户需求”29
山路上的装机队带来市场影响30
做好市场的深度是做好服务31
前言
2013年3月,我受邀来到东莞松山湖,给一家和华为同年成立的易事特公司指导研发和创新。那时该公司一年不到10亿元的销售额,总裁何总早中晚都亲自驱车到酒店接我去公司。路上他略有惆怅地回顾,他当年刚创业时还跟任正非挤过一家县招待所彻夜长谈,聊天。没想到20多年后,华为市值已经几千亿元了!我很有信心地给何总打气,建议他好好学习《华为研发》这本书,好好听我讲授研发与创新经验,并甩了一句:“完全按我们的建议去严格执行,相信易事特会像华为一样快速成长!”
一晃三年,易事特股市公告2016年净盈利达4亿元左右,成为最近三年东莞成长排前20名的企业,何总本人也当选2016福布斯中国最佳CEO,成为身家百亿的亿万富翁。
做企业就像爬山路,在科学的管理方法指导下,走对了路的企业发展会很快,作为有着十年管理咨询顾问经验的我,通过辅导上百家中小企业,对管理是一门科学深信不疑。华为遵循了管理科学所以取得了快速发展,而经我们咨询顾问过的上百家企业都在科学的管理方法的指导下取得了超越过去的快速发展。
2016年9月,芯片设计公司北京兆易创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兆易)在A股上市就成为仅次于茅台的第二高价股,上市刚满月便以65亿元并购同行,上演蛇吞象。这令我想起,2013年我去兆易时(公司销售额不足10亿元),公司正面临因为主要客户诺基亚业绩直线下滑而带来的巨大危机,公司必须在新产品、新市场上取得快速突破。芯片设计的门槛很高,具有很大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兆易的CEO召集了包括从硅谷回来的全体研发骨干听我谈研发与创新理论和实践经验,我边讲授边针对兆易面临的问题和挑战进行现场讨论。一年后的2014年,兆易因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快速突破芯片设计新产品MCU并于当年产生了2亿元的销售额,从而获年度最佳芯片设计奖。新产品MCU在短短的一年时间内攻克重大技术障碍,成为公司的主力产品。
我非常高兴地看到有越来越多被我们指导过的企业上市,并成为上市企业里的绩优企业,还有很多企业在咨询顾问后市值大幅提升。
云南白药的研究所副所长说《华为研发》是他的案头书,经常翻阅吸取智慧。在我到云南白药给研发人员培训研发管理过程时,一位研发经理给集团副总裁打电话,邀请他们过来听课,他说收获太大,不仅仅限于研发管理。
恒远集团是生产环氧树脂等化工产品的企业,在去指导企业的研发管理和创新时,我惊讶地发现,老板已经把《华为研发》一书的内容烂熟于心,脱口而出XX页写的是什么内容。
有很多从事研发和创新的企业找我做顾问,有的做大数据,有的做工业4.0,有的做生物基因测序,有的做物联网,有的做汽车,有的做芯片,有的做家电,有的做互联网,有的做软件,有的做房地产,有的做黄金饰品,有的做医疗设备……它们都面临着艰难任务:突破自己过去的成功,面对更为激烈的竞争环境,快速突破研发和创新。有很多企业处于前无成功案例可追寻而后有大量竞争对手在苦苦相追的境地。事实上,无论在硅谷还是在中国,创新的失败率都高达90%以上。
企业都存在很多问题,但是在组织一起学习《华为研发》后,以及在我们咨询顾问耐心的指导下,企业都走在正确的道路上,超越了自我,很快地成为行业的领军企业。按科学的管理方法,管理体系建立起来了,以前失败多次的企业其创新和研发悄然取得了成功。
正如《华为研发》一书中的记载,过去30年华为就是在不断学习科学管理方法的基础上、在咨询顾问的帮助下,建立起先人一步的管理体系,从无数次失败走向成功,战胜了强大上千倍的国际巨头,创造了中国企业史上的标杆。华为用钱砸出来的经验和教训说明,管理体系对多数企业和行业都具有极强的借鉴意义。
管理是一门科学!
《华为研发》第3版在“华为怎么度过冬天”篇中有一节叫“华为为什么每年还要请咨询顾问”,在此节中写到,华为是中国引入培训咨询最多的企业,世上没有包治百病、一药管终生的灵丹妙药,管理的提升需要长期的积累,大量细节的打磨,咨询顾问的作用就是从各个角度以客观、严峻的视角给华为挑毛病,帮助改善华为的管理。华为直至今日都处于每一天不断改善的过程中。
华为前副总裁李一男因存在通过内幕消息炒股的嫌疑被一审判刑,有读者给我来信谈到他很崇拜李一男,但现在对偶像的崇拜破灭了!郑宝用、李一男及书中记录的早期华为研发的骨干,都是华为研发史上非常关键的人物,帮助华为度过了生死期。华为早期条件简陋,为什么能吸引、留下人才,让人才发挥出超常水平?这是值得企业管理者在阅读《华为研发》一书时认真思考的地方。通过外部咨询而不断打造的管理体系,让华为成为吸引人才的乐土、批量规模产生人才的富矿,发展起十多万名奋斗者……
我曾获得华为公司的创新规划金奖,装金质奖章的红木头盒上刻着“由必然王国到自由王国”:华为的发展将不依赖于人才,不依赖于资金,不依赖于技术,从人治走向管理治。这是华为多年来持续不断打造管理体系的目标,这句话也指引着我们这些年在从事管理咨询顾问时帮助企业打造吸引、造就人才但是不依赖人才的自由王国。有位企业家说,这是梦想。不,这不是梦想!这是已经在华为实现的事实,严格按《华为研发》一书去做,在我们咨询顾问的指导下已成为多数企业的事实。
有不少企业家,让我们推荐这个人才那个人才,但事实上企业管理是如此复杂,不是靠一两个英雄就可以获得长久发展的。这一点华为也是从教训中走出来的。所以任正非才致力于依靠外部管理咨询顾问打造不取决于某个英雄的管理体系。这些在《华为研发》第3版中有详述。
能成为一名研发与创新管理咨询专家,我深深地感谢曾经在华为工作的那些岁月,感谢华为的同事以及很多过去不认识的前华为人。我的两鬓早已花白,1998年20多岁的我被华为研发部破格提拔为两个产品的产品经理。《华为研发》一书中提到的1998年一个月6000元手机话费,每天收到雪片般飞来的救急传真就是我作为产品经理的亲身经历。
我亲历了华为突然由盛夏转寒冬,办公室里突然离职过半,生产线仅开工1/3的艰难岁月。《华为研发》第3版有“华为怎么度过冬天”篇,讲述了华为冬天产生的原因,华为是怎么度过冬天的,华为从技术创新到面对竞争对手的全面反思。这些内容并不是历史,而是当下也在时时上演。华为的冬天,是其竞争对手最兴旺的时刻,“任正非失误成就神一样的对手”,“比知识更重要的是想象力”这一行业技术新趋势被华为忽视。如今造成华为当年冬天的技术新趋势仍在运作,华为度过冬天的经验对各行各业的创新都具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华为并非进入了完全的无人区,在手机、云计算、企业网、芯片上都有众多强劲的竞争对手。《华为研发》第3版讲述了华为是如何从冬天出发,置之死地而后生,从管理体系、技术、商业模式、组织运作等各方面重新出发,最终突破强大竞争对手的防线,克服企业到中年后的官僚主义等“高血压病”,成为全球通信第一的。
华为的冬天却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时期,让我有机会身兼数职,深入参与重大变革,站在公司存活的高度去思考、建议、设计搭建及实践执行:通过产品创新以及组织运作模式、商业模式创新,突围不利的行业环境,同时让我对华为在冬天如何通过管理提升、决策下放、进攻代替防守打开新局面有深刻的体会。业务与软件产品线成立,从单一产品到面向客户的运营商解决方案部的成立,为技术商用主动购买样板局,华为手机申请六年被否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十分钟被决策批准,终端主攻缝隙市场差异化靠小产品养活多年,华为手机从运营商到消费者从B2B到B2C等,这些在《华为研发》第3版中做了详细记录。在核心技术制胜章里也新增了在针尖领域发展凸起优势,将软硬件平台IC化、货架化,贡献开源是最快进步方式,管理创新比技术创新更重要等内容。
媒体评论
这个世界上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我们稍有迟疑,就失之千里。故步自封、拒绝批评、忸忸怩怩,就不只千里了。我们是为面子而走向失败、走向死亡,还是丢掉面子、丢掉错误,迎头赶上呢?
我们只可能在针尖大的领域里领先美国公司,如果扩展到火柴头或小木棒那么大,就绝不可能实现这种超越。
-- 任正非,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主要创始人、总裁
作者其它作品
华为研发[按需印刷]
- ¥39.00
- ¥69.00
- 华为研发(第2版)[按需印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