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本教材分为上、下两篇共十章内容。上篇包括第一、二、三、四、五章,是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着重介绍焊接生产项目从承接到实施的全过程中的成本、工期、质量、安全、卫生、环保等多方面的基本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下篇包括第六、七、八、九、十章,主要围绕焊接质量管理工作需要,重点讲述了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力探伤与渗透探伤等焊缝质量的无损检测技术。..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从现代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针对焊接生产管理的技术岗位,在结构、内容上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并紧密结合现场的实用技术,特别强调具体应用的讲述,力求在内容上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培养学生达到焊接生产管理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本教材是高职高专焊接专业教材,也可作为中职焊接专业的参考教材,同时还可作为有关焊接人员、管理人员的参考书。...
目录
编者的话
绪论
上篇 焊接生产管理
第一章 焊接生产项目成本管理
第一节 招投标基本知识
第二节 焊接生产项目成本计划
第三节 生闰定额的计算
第四节 成本控制
第二章 焊接生产的组织实施
第一节 生产准备工作
第二节 焊接生产项目组织机构及项目经理
第三节 焊接生产项目的实施计划
第四节 网络计划技术
第三章 焊接生产的质量管理
第一节 焊接工序质量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第二节 焊接生产质量管理体系
第三节 焊接前的质量控制
第四节 施焊过程的质理控制
第五节 焊接成品的质量检验
前言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适应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于第一线需要的高等技术应用性专门人才的摇篮。高职学生应具有基础理论知识适度、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较宽、素质高等特点。我们应以“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和教学内容体系,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更新教学内容。高职教学内容要突出基础理论知识的应用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和实用性。在此共识的基础上,我们组织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工业大学、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包头职业技术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院、沈阳职业技术学院、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勃海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湖南张家界航空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新疆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等十余所高职院校编写了这套高职高专焊接专业规划教材。此套教材首批包括:《金属学与热处理》、《焊接结构生产》、《焊接方法与设备》、《焊接生产管理与检测》、《金属熔焊原理》、《金属材料焊接》、《焊接技能实训》、《热加工专业英语》。..
本套教材根据2001年国家机械职业教育热加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和2002年4月、8月的高职高专焊接专业规划教材的专题会议精神,于2002年4月成立了教材编写委员会,2003年年初由各教材的主编、主审统稿,并进行初审,同年8月聘请了西南交通大学、内蒙古工业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的专家教授对此套教材进行了全面审编、定稿。
本套教材的编写以突出应用性、实践性的原则重组课程结构,破除原有各种课程的学科化倾向,删除与岗位群职业能力关系不大的内容,增加与职业能力关系有关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课程内容紧紧扣住培养学生现场工艺实施的职业能力来阐述,将必需的理论知识点融于能力培养过程中,注重实践教学,注重操作技能培养。本套教材深度适宜,文字简洁、流畅,深入浅出,非常适合高职学生学习。为与国际接轨,体现教材的先进性,本套教材采用了最新国家标准和国家施行的国际单位制。
本套教材在编写和审稿过程中,得到了各参编参审学校和许多兄弟院校领导及同仁的大力支持与热情帮助,在此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
国家机械职业教育热加工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
序言
本教材分为上、下两篇共十章理论教学内容。上篇包括第一、二、三、四、五章,是应用现代项目管理理论着重介绍焊接生产项目,从承接到实施的全过程中的成本、工期、质量、安全、卫生环保等多个重要方面的基本管理方法和技术措施。下篇包括第六、七、八、九、十章,主要围绕焊接质量管理工作需要,重点讲述了射线探伤、超声波探伤、磁力探伤、渗透探伤等焊缝质量的无损检测技术。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力求使学生具备焊接生产成本预算、生产组织、质量检测与管理、安全管理的基本知识,能够承担焊接生产项目主要管理人员岗位的工作。
本教材在编写过程中,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出发,针对焊接生产管理的技术岗位,在结构、内容上进行了一些新的尝试,新增了成本预算、生产施工组织设计、安全文明生产管理等内容,并紧密结合现场的实用技术,特别强调具体应用的讲述,力求在内容上做到深入浅出,通俗易懂,以培养学生达到焊接生产管理岗位群所需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
本教材由下列人员编审:
主编戴建树(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负责全书统稿;副主编刘宁生(广西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绪论、第一、二章。
参编何晓敏(内蒙古机电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三、四、五章及第六章部分内容;郜建忠(包头职业技术学院)编写第六、七、八、九、十章。
华南理工大学钟继光副教授任主审。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教材难免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的地方,甚至错误,恳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 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