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已经广泛应用在人们的身边,正改变着人们工作和生活的方式。
网络给社会带来的革新是深远的。传统各行各业之间信息的分隔局面,正在被信息化所革新,使得行业之间信息的共享,业务平台互通成为可能。另外,计算机软件已不再局限于过去的单机运行,形形色色的网络应用——如办公自动化系统、远程教学、应用于各行各业的管理软件等,无不与计算机网络发生着紧密的联系。
计算机网络的迅速普及和企业的IT化发展导致了社会对网络工程师的大量需求。企业越来越需要大量的专业人才为它们设计、架构、管理并充分发挥计算机互联网络的作用。
对于初学者而言,首先建立对计算机网络的初步、轮廓性的认识是非常有必要的。本章将会为学习后续章节的知识打下良好的基础; 对于已经学习过相关知识的学员,通读本章,将能够帮助学员对网络的基础知识进行快速的回顾。
1.1本章目标
学习完本章,应该能够达到以下目标。
(1)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定义和基本功能。
(2)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演进过程。
(3) 掌握计算机网络中的基本概念。
(4) 掌握计算机网络的类型和衡量计算机网络的性能指标。
(5) 了解计算机网络的协议标准及标准化组织。
1.2什么是计算机网络
1.2.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顾名思义是由计算机组成的网络系统,如图11所示。根据IEEE(Institute of Electrical and Electronics Engineers,电子电器工程师协会)高级委员会坦尼鲍姆博士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是一组自治计算机互连的集合。自治是指每个计算机都有自主权,不受别人控制; 互连则是指使用通信介质进行计算机连接,并达到相互通信的目的。这个定义过于专业化。通俗地讲,计算机网络就是把分布在不同地理区域的独立计算机以及专门的外部设备利用通信线路连成一个规模大、功能强的网络系统,从而使众多的计算机可以方便地互相传递信息,共享信息资源。
图11计算机网络
由于IT业迅速发展,各种网络互连终端设备层出不穷,如计算机、打印机、WAP(Wireless Application Protocol)手机、PDA(Personal Digital Assistant)网络电话等。在未来,也许一切设备都会连接到Internet。
1.2.2计算机网络的基本功能
归纳来说,计算机网络能为人们带来以下显而易见的益处。
1. 资源共享
资源分为软件资源和硬件资源。软件资源包括形式多种多样的数据,如数字信息、消息、声音、图像等; 硬件资源包括各种设备,如打印机、FAX、Modem等。网络的出现使资源共享变得简单,交流的双方可以跨越时空的障碍,随时随地传递信息、共享资源。
. 2. 分布式处理(Distributed Processing)与负载均衡(Load Balancing)
通过计算机网络,海量的处理任务可以分配到全球各地的计算机上。例如,一个大型ICP(Internet Content Provider)网络访问量相当之大,为了支持更多的用户访问其网站,在全世界多个地方部署了相同内容的WWW(World Wide Web)服务器。通过一定技术使不同地域的用户看到放置在离他最近的服务器上的相同页面,这样可以实现各服务器的负荷均衡,并使得通信距离缩短。
3. 综合信息服务
网络发展的趋势是应用日益多元化,即在一套系统上提供集成的信息服务,如图像、语音、数据等。在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新形式的网络应用不断涌现,如电子邮件(Email)、IP电话、视频点播(Video on Demand,VOD)、网上交易(Emarketing)、视频会议(Video Conferencing)等。
目前广泛使用的IP电话,就是利用IP作为传输协议,通过网络技术将语音集成到IP网络上,实现在基于IP的网络上进行语音通信,极大地节省了长途电话费用,丰富了语音业务类型。同样,视频信息也可以集成到IP网络上传输,实现可视电话和视频会议等应用。
1.3计算机网络的演进
计算机网络是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两个领域的结合,一直以来它们紧密结合,相互促进、相互影响,共同推进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在现代化通信技术诞生前的千百年里,人们一直通过面对面的交流、烟雾信号、官府驿站、飞鸽传书等这些有限的手段来交流信息。在科技发达的今天,借助Email传送信件的轻松便利,已经是古人所不能够思议的事实。
1837年,美国的Samuel F.B.Morse和英国的Charles Wheatstone、William Cooke率先发明了电报。它可以利用一根导线传送字符信息,通过将每个字母规定成长短不同的电脉冲信号,可以在导线的另一端解读文字信息。
1876年,Alexander Graham Bell进一步实现了通过导线传送声音的功能。成功构造了第一个电话系统,通话质量非常出色,Bell的助手可以清晰地听到消息: “Mr. Watson, come here.”电话系统由此得到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至今电话系统已经覆盖了全世界,电话通信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1945年。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ENIAC(电子数字计算机)诞生了,这在当时是个伟大的创举。它共由18000个真空管组成,体积极其庞大,需要数个房间才能容纳它,计算机的发展也由此开始。
1946年晶体管研制成功(该发明者即由此而获得了1956年度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的三位科学家——贝尔实验室的John Bardeen、Walter Brattain和William Shockley)。计算机采用晶体管取代了真空管,由此它的体积和价格降了下来,同时它的性能和智能水平也在不断提高,这为后来的计算机快速而广泛地普及做了历史的铺垫。
自1946第一台电子计算机诞生后,由于它价格昂贵,有近十年左右的时间,它只是为少数的研究机构所拥有,进行科学计算工作,计算机与通信并没有发生多少联系。人们有计算的需要,就到计算机机房去使用计算机。这导致了计算机的长时间空置,昂贵的计算机资源被严重浪费。为了处理更多的运算和批量地处理任务,人们开始考虑通过借助传统的电话线路,使用终端(如电传打字机、收发器等)远程访问计算机,由此而发展出计算机网络的雏形——主机互连形式。
1.3.1主机互联
这种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基于主机(Host)之间的低速串行(Serial)连接的联机系统是计算机网络的最初雏形。在这种早期的网络中,终端借助电话线路访问计算机,由于计算机发送/接收的为数字信号,电话线传输的是模拟信号,这就要求在终端和主机间加入调制解调器(Modem,俗称“猫”),进行数/模间的转换。
在这种联机系统中,计算机是网络的中心,同时也是控制者。这是一种非常原始的计算机网络,它的主要任务是通过远程终端与计算机的连接,提供应用程序执行、远程打印和数据服务等功能。
如图12所示,每个终端都必须使用调制解调器通过电话网进行连接。后来,随着远程终端的数量不断增加,通信的费用随之增加。为了降低电话通信的连接费用,人们通过在终端与调制解调器之间加一个集中器(Concentrator),减少直接占用电话网连接线路的数量,所有的终端使用低速线路直接连到集中器,集中器再通过调制解调器与计算机相连,节省了占用通信线路的费用和连接每个终端的调制解调器的数量。
图12计算机与远程终端连接
在20世纪60年代,这种面向终端的计算机通信网络获得了很大的发展。IBM的SNA(Systems Network Architecture,系统网络体系结构)就是这种网络的典型例子。在这种网络中,SNA网关提供终端到大型计算机的访问。SNA是与OSI参考模型并行的一套网络总体架构。一直发展至今,目前我国的很多银行网络采用的就是SNA结构。
但是,电话通信网络并不适合于传送计算机或终端的数据。首先,用户所支付的通信线路费用是按占用线路的时间计算的,而在整个计费时间里,计算机的数据是突发式地和间歇性地出现在传输线路上。其次,由于计算机和各种终端的传送速率很不一样,在采用电话网进行数据的传输交换时,不同类型、不同规格、不同速率的终端很难互相进行通信。
因此应该采用一些措施来适应这种情况。例如,不是使终端与计算机直接相连,而是使数据经过一些缓冲器暂存一下,经适当变换处理后再进行发送或接收。此外,计算机通信还要求非常可靠和准确无误地传送每一个比特。这就需要采取有效的差错控制技术。由此可见,必须寻找出新的适合于计算机通信的技术
1.3.2局域网
20世纪70年代,随着计算机体积、价格的下降,出现了以个人计算机为主的商业计算模式。商业计算模式的复杂性要求大量终端设备的资源共享和协同操作,导致了对本地大量计算机设备进行网络化连接的需求,局域网(Local Area Network,LAN)由此产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