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插图】

编辑推荐
在跨国交往日渐频繁的今天,各类涉外活动中无不体现出提升形象、遵循涉外礼仪规范的必要性。本书涵盖涉外礼仪的方方面面,图片丰富,案例生动,是可供政务、商务、文化与学术交流、旅游等方面的涉外交往人士学习的专业指南。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身处世界逐渐变小、地球日益成村的时代,涉外交往已经离中国人越来越近。各种涉及政治、商务、文化、学术乃至旅游的频繁交往凸显了提升形象、遵循涉外礼仪规范的必要性。礼仪成为现代人工作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知礼、懂礼、行礼、用礼已经成为衡量现代人士卓越与否的标准之一。礼仪不仅是一个人自身修养的问题,更是塑造良好形象的重要元素。而人具有社会与国家属性,个人形象的提升会直接影响其所属单位与国家的形象。使形象具有由点到面的价值,因此,在跨国交往日渐频繁的今天,从某种意义上说,提升个人形象就是提升国家形象。
本书涵盖涉外礼仪的方方面面,并配有诸多图片,尝试用一种通俗、简洁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与梳理涉外礼仪知识,既有对普遍性——国际上约定俗成的一些国际惯例、礼仪准则的分析整理,又有对特殊性——不同国家、地区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与禁忌的总结。
本书可供政治、商务、文化、学术、旅游方面的涉外交往人士学习参考,还可作为各院校的涉外礼仪类教材。
作译者
周加李拥有多年艺术领域的实践经验,兴趣广泛,在舞蹈、高尔夫、瑜伽、茶艺、室内装饰等方面均有研究,还获得了国际形象顾问协会的国际形象顾问认证(CIC),禅舟瑜伽馆中级瑜伽教练认证,中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级茶艺师认证。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涉外礼仪概述........................................1
第一节 涉外礼仪的意义.................................. 1
第二节 涉外礼仪的概念与内容............................ 4
第三节 涉外礼仪的原则.................................. 6
第二章 涉外礼仪之个人形象篇..............................10
第一节 好形象从头开始................................. 10
第二节 面部妆容与表情................................. 15
第三节 深化场合着装意识............................... 17
第四节 读懂涉外着装规范(Dress Code)................. 23
第五节 如何穿好一套正装............................... 30
第六节 好仪态胜过好脸蛋............................... 39
第三章 涉外礼仪之非语言篇.................................43
第一节 涉外名片礼仪................................... 43
第二节 涉外迎送礼仪................................... 45
第三节 涉外握手礼仪................................... 49
第四节 涉外致意礼仪................................... 53
第五节 涉外体态礼仪................................... 56
第六节 涉外位次排序礼仪............................... 60
前言
如果说前辈学者们的礼仪类书籍更多是从微观和中观层面去探讨涉外礼仪的价值,那么本书更愿意从宏观层面去思考涉外礼仪的价值。因为公民是影响一国形象非常重要的要素,其价值非常值得挖掘。
哈佛大学前校长劳伦斯·萨默斯曾经提了一个自问自答的问题:“21 世纪世界上最最重大的事件是什么?……是中国的崛起!”然而,一个值得关注的现象是,中国实力的提升却没有获得与之相对应的国家形象的提升。如何优化国家形象成为近些年官方与学术界关注的焦点。中国官方做了大量提升国家形象的工作,这些工作不无裨益。本书认为,一国公民对所属国形象的影响不能忽视。第一,一国公民是国家构成中不可缺少的四大要素之一,相比其他的三个要素“领土、主权和政府”,“公民”要素更加具体、真实、直观。正如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所言“我看不到国家,我看到的只有人民”。外国民众往往通过接触到的中国人去直观地体会、感知和评价中国这个国家。第二,进入21 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使国与国之间相互联系加强,依赖加深,中国公民的身份也开始向“世界公民”的身份转变。中国人拥有越来越多涉外交流的机会,既有中国人走出国门,也有外国人走进中国,中国民众与各国民众有了千丝万缕的联系。
此外,如果个人涉外交往具有影响国家形象的意义,就具有公共外交的价值。公共外交的最终目的是提高本国知名度、美誉度和认同度,公共外交的对象是他国民众,而涉外交往恰恰是不同国家之间的公民的交往。公民要具有“公共外交”意识,培养公民的涉外礼仪素养是基础,涉外礼仪应成为培养公民“公共外交”素养的一门基础课。
本着“提升个人形象就是提升国家形象”这样一种理念,本书在撰写时,不仅仅限于对世界各国礼仪习俗的介绍,而是尝试用一种通俗、简洁的方法系统地研究与梳理涉外礼仪的一些知识。既有对普遍性——国际上约定俗成的一些国际惯例、礼仪准则的分析整理,又有对特殊性——不同国家、地区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与禁忌的总结。在个别地方,还采用中外对比的方式进行介绍,更易于读者对内容的理解。
本书的布局是把主体内容分成非语言篇、语言篇、综合篇、宗教篇、习俗篇五个篇章进行介绍,非语言篇包含不涉及语言的全部内容,如递送名片、握手、亲吻、拥抱、小费、体态礼仪等。语言篇包含涉及语言的所有内容,如称呼、介绍、交谈、电话等。综合篇包括那些不能严格区分开语言与非语言,或者说二者相互融合的内容,如馈赠礼仪、餐饮礼仪、酒水礼仪、拜访礼仪、住宿礼仪、购物礼仪等。这样介绍的好处是把礼仪的内容拨开、揉碎,逐一解剖,专注于每一种礼仪规范的最大特点进行介绍,达到详尽分析的目的,然后再将其整合。宗教篇与习俗篇是涉外礼仪的深化篇,是对世界主要宗教和主要国家习俗的介绍。另外,个人形象严格来说属于非语言的内容,考虑到涉外交往中个人形象扮演着不可忽视的角色,其重要性越来越不容忽视,因此,把个人形象单拿出来作为一章专门介绍,主要从发型、妆面、着装三个方面重点介绍如何获得适宜、得体的涉外形象。餐饮篇严格来说属于综合篇的内容,由于餐饮礼仪比较重要,内容较多,因此也单列一章进行介绍。这是全书的构思与结构。
目前市场上礼仪类的书籍汗牛充栋。近些年,礼仪界的教师与培训师们对这些书籍反映比较突出的问题有两个:第一是一些书只讲“是什么”,不讲“为什么”;第二是很多礼仪书籍中的观点并不一致,彼此冲突。对于这两点,本人深有体会,在外交学院讲授“涉外礼仪”这门课时,只讲“是什么”,不讲“为什么”常常不能得到学生们的完全赞同与理解。而不同礼仪书籍中各异的观点也会让自己感到茫然和困惑。
针对第一个问题,本书在撰写时尽可能地采用“What”加“Why”的模式,尝试阐释“是什么”并解释“为什么”。针对第二个问题,一方面本书尽可能地严谨与翔实,我参阅了一百多本书籍,赴一些国家(如美国、英国、法国、瑞士、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奥地利、德国、波兰、土耳其、南非、日本、泰国、新加坡等做过实地探访),咨询了一些专家学者,并回到实践中一遍遍演练总结;另一方面,随着研究的
深入也逐渐认识到礼仪不是“黑与白”。礼仪源于文化和宗教,与文化习俗息息相关,很多时候地域变了,做法就变了;一个条件变了,结果就变了。因此,也建议大家本着包容的态度,只要书籍的作者们给出了自己的解释并符合使用者的要求就有它的价值。把一件事情绝对化,不能随着环境和条件的改变进行调整,恰恰是研究礼仪需要避免的。
最后,尽管这是一本我全身心投入去撰写的书籍,并不断在完善它,但笔者才疏学浅、个人能力水平有限,一定有很多问题与不足,期望读者不啬赐教,多多批评指正。如果本书能够为政治、商务、文化、学术、旅游等涉外交往人士提供一点点帮助,大家携手为提升我们国家形象、展现中华礼仪之邦的美誉贡献一份力量,我就已非常满足!
序言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经历了飞速的发展,中国的国际地位越来越高,已经从世界舞台的边缘走向了世界舞台的中央。如果问中国登上世界舞台会有什么目标,我想第一步是获得世界的关注,第二步是获得世界的尊重。目前,第一个目标已经实现了,而第二个目标还需努力。中国的国家形象还需提升,中国人的海外形象还需优化。而国家与国民形象又是相互影响的,每一位走出国门的中国人都是中国形象的代言人,一举一动不可轻视。自从2013 年习近平主席与李克强总理上任以来,首脑外交大放异彩、成绩斐然,“夫人外交”成果卓越。那么,作为国家主体的普通公民应该有什么样的表现才能与这些令人振奋的成绩合拍?国家形象不是空的,每一位中国人都承载着国家形象的重任,因此,我常常讲一句话:“你在哪里,中国就在哪里,你是什么样,中国就是什么样。”
周加李老师从提升国家形象的高度来研究涉外礼仪,并看到了公共外交与涉外礼仪的紧密联系,角度新颖、立意独特。为本书写序,我想首先谈谈我对加李老师的印象。
认识加李老师快十年了,她是一位勤奋的女士。据我所知,她曾经在艺术领域工作过,拥有多年艺术领域的实践经验并取得过出色的成绩。进入学术领域后,她依然很勤奋地学习,发表了各类论文与文章四十余篇,还专门学习了形象、瑜伽、茶道,我想她过去的经历与她勤奋的学习态度为礼仪的教学与研究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我认真看了加李老师的著作,总结一下,本书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通俗易懂。本书把深刻的道理寓于简单的表述,通过轻松的文字揭示一个个值得注意的规范。书中的近一百副图片与漫画增加了书籍的趣味性与可读性,使之清晰易懂;五十个鲜活的案例,让书籍生动而有趣,而这其中的许多案例都是作者的个人经历或者收集到的第一手资料,大部分我也是第一次看到,足见作者为本书下了很深的功夫。
第二,系统全面。本书所阐释的涉外礼仪并非只限于对世界各国礼仪习俗的介绍,涉外交往中可能涉及的各个方面本书基本上都包含了,从个体修养的形象提升,到与人交往的进退应对、吃穿住行、言谈举止,再到较为复杂的世界主要国家的宗教与习俗的介绍。这是我看到的“涉外礼仪”书籍中相对全面与系统的一本书。同时,我发现作者在有些内容的介绍上采用了对比性的研究,比如言谈礼仪中介绍了与欧美国家人士交谈以及与中国人交谈的规范与差异,餐饮礼仪中既介绍了西餐礼仪也介绍了中餐礼仪,饮品介绍了茶与咖啡。这种研究除了可以加深读者的理解,还可以帮助涉外交往的人士树立一种对外与对内交往需要切换交往模式的意识。
第三,较为规范。写书应该从实践到理论,再从理论到实践,如此反复多次才可能写出一本好书。加李老师治学精神较为严谨,对礼仪书籍之间表述不一致的观点,从多方寻找答案,并到实地进行调研。比如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剧场礼仪,她曾赴捷克布拉格国家歌剧院、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等世界知名剧院实地调研。此外,她也远赴多国交流,从而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对于各种拿不准的问题,加李老师积极地请教礼仪界的各位前辈与同仁,我每次遇到她都要被问很多问题,这种学习的精神是可贵的。
总之,本书是加李老师多年礼仪教学和研究的结晶,也是对涉外礼仪进行的较为系统和全面的一次梳理,相信对从事涉外交流的人员会有所裨益,最重要的是中国公民的国际形象会直接影响中国的国家形象,这是涉外礼仪最深层的价值。特为序。
外 交 部 礼 宾 司 前 司 长
中国驻斯洛文尼亚共和国首任大使
鲁培新
媒体评论
-----国际形象顾问协会(AICI)形象大师 卡拉.麦丝(Carla Mathis)
在中国与世界频繁互动的今天,中国人的涉外交往以及在涉外交往中的形象具有超越个人的价值与意义,每一位中国人客观上都在参与公共外交。周加李老师有着丰富的教学和实践经验,有着认真的学术研究和学术交流,她在本书中从宏观层面思考涉外礼仪的价值,并对涉外礼仪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因此,对于涉外交往的人士,不管是走出国门还是在国内与外国人打交道,这都是一本很好的参考书。
-----外交学院院长 秦亚青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世界中,这本书是那些有志于让自己更加有魅力、更加国际化人士的必读书籍。周加李女士对于涉外礼仪的梳理非常具体、有用和具有启发性,她是我遇到的一位非常友善与认真的学者。她的书籍可以为国际化人士提供支持、鼓励和策略,从而减少国际交往中可能遇到的尴尬。
-----美国知名礼仪专家 杰奎琳·惠特摩尔 (Jacqueline Whitmore)
随着“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发展,中国人的国际交往将成为一种生活和事业当中的新常态。“出门问禁”,要想有一个愉悦和成功的国际交流体验,必须了解和知晓国际交往当中的规则和习俗。本书的特点就是为这种新常态提供了专业的涉外礼仪行为指南。周加李老师治学严谨,自2005年开始远赴美国等地学习、收集、整理和研究国际礼仪实操知识。本书的出版,就是她多年研究和实践的结晶,也是对现有涉外礼仪研究和教学成果的一次独特梳理和全面总结。
-----外交学院前“涉外礼仪”课教师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驻中国办公室主任 文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