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强化辅导·真题精解
模拟试卷·实战演练
专定答疑·考点分析
·全面反映新大纲
参考和分析历年考试试题,根据最新版的考试大纲,对规定的内容有重点地细化和深化,精解考点,浓缩知识点,帮助考生彻底明白每一个知识点都在“考什么”。
·根据最新真题考点分布,详解试题
将2011~2013共6次考试的试题一网打尽,对照考点分析讲解,让考生掌握考试方法、试题形式,了解试题的深度、广度和内容的分布,彻底摸清每一个考点都是“怎么考”的。
·名师亲授解题技巧
强化的知识层次梳理与考试重点介绍,精辟的考核要点分析及解题方法、技巧展示,让你触类旁通,举一反三,轻松备考。
·特别制作考频统计表
对最近几年6次考试的试题按章进行考频统计,高度概括要点和出题形式,方便考生归纳、总结、记忆。
·提供10套原创超级模拟试卷
试卷考点分布、难度、题型与真实考试相当,并给出分析解答,非常适合自测、热身与考前冲刺训练。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考眼分析与样卷解析》根据最新真题考点分布,参考最新版软考大纲及指定教程,以近3年共6次真题为基础,并结合编者多年从事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相关的阅卷及培训辅导的经验编写而成。全书分为3个部分,在第1部分中,按官方指定考试教程章节编排内容,包括上午考试科目的信息化基础知识、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项目管理一般知识、立项管理、项目整体管理、项目范围管理、项目进度管理、项目成本管理、项目质量管理、项目人力资源管理、项目沟通管理、项目合同管理、项目采购管理、信息(文档)和配置管理、变更管理、信息系统安全管理、项目风险管理、项目收尾管理、知识产权管理、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职业道德规范、案例分析等内容;在第2部分中,包括下午考试科目的真题分析与解答等内容;在第3部分中,提供10套模拟试卷,紧扣最新考试大纲,试卷的命题形式、考点分布、难易程度均与真实考试相当。
《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试考眼分析与样卷解析》旨在通过透彻地分析考点、详尽地讲解典型例题、合理地编排样卷,帮助考生顺利通过考试,同时也可以作为高等院校或培训班的教学辅导用书。
目录
前言
第1部分 上午考试科目
第1章 信息化基础知识
出题方向提示
考频统计
命题要点
考点1.1 信息化基础知识
考点1.2 电子政务
考点1.3 企业信息化
考点1.4 商业智能
第2章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
出题方向提示
考频统计
命题要点
考点2.1 信息系统服务管理体系
考点2.2 信息系统集成资质管理
考点2.3 信息系统工程监理
考点2.4 ITIL与IT服务管理、信息系统审计
第3章 信息系统集成专业技术知识
前言
为了适应我国信息化发展的需求,国家人事部和原信息产业部在2004年对软考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此基础上又于2009年新增了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等科目。为了引导考生顺利通过考试,我们根据最新考试大纲的要求,结合最近3年连续6次的考题,按最新指定的教材《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教程》的篇章结构,特别编写了本书。
本书特色
·围绕真题,考点浓缩精讲。全书分3个部分,第1、2部分对考点、重点、难点内容细致解释与剖析,针对常考题型精选出历年真题进行解析,突出考试用书的最高境界:针对性、实用性;第3部分提供10套模拟试卷,紧扣最新考试大纲,试卷的命题形式、考点分布、难易程度等均与真题相当,全面模拟真实考试,预测考点,应试导向准确。
·按节细化,两大特色板块。本书章节安排与指定教程同步,按节细化,每节对应两大板块(考什么,怎么考)。实践表明,这种方式更能激发考生兴趣,方便考生高效复习。“考什么”归纳出本节的核心知识点,具体体现在两点上:一是对大纲中的考点进行透解,二是对教材中的知识点进行浓缩,使考生明白“考什么”,突出针对性;“怎么考”增强学生解题能力,让考生彻底搞清楚“考什么”中的内容是“怎么考”的,突出实用性。
·把握方向,揭示命题规律。通过分析研究近几年考题,统计出各章所占的分值和考点的分布情况,引导考生把握命题规律。
·契合考试,上下午科目拆分。根据考试时所考题型不同,本书将上午与下午考试科目内容分开讲解。上午科目为选择题,选择题考查零碎知识点,因此将真题分布于第1部分每个章节,紧随知识点;下午科目为综合题,其具有完整性特点,因此这一部分以真题为依据对知识点进行重组。这样,便于考生从细节和全局两个角度全面掌握知识。
读者对象
本书以全国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系统集成项目管理工程师考生为主要读者对象,特别适合临考前冲刺复习使用,同时可以作为各类软考培训班的教辅,以及大、中专院校师生的参考书。
本书作者
本书是多人智慧的结晶,参与编写、资料整理和命题分析工作的有何光明、陈海燕、王珊珊、李为健、陈玉旺、陈智、李海、耿翠红、王璐璐、史国川、姚昌顺、赵传申、杨明、许勇、吴婷、卢振侠、周海霞、毛幸甜、李芹、赵梅、钱妍池、刘敏名等。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错误与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予以批评指正。如遇到疑难问题,可通过以下方式与我们联系:questionfeedback@yahoo.com。
软考新大纲研究组
2014年2月
书摘
信息化人才是国家信息化成功之本,对其他各要素的发展速度和质量有着决定性的影响,是信息化建设的关键。只有尽快建立结构合理、高素质的研究、开发、生产、应用和管理队伍,才能适应国家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信息化体系各要素都需要多门类、多层次、高水平人才的支持。要充分利用学校教育、继续教育、成人教育、普及教育等多种途径,以及函授教育、电视教育、网络教育等多种手段,加快各类信息化人才的培养,增强专业人才的素质和水平。要长期坚持不懈地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普及信息化知识和提高信息化意识,加强政府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信息化职业培训工作。还要重视建立精干的信息化管理队伍的工作。
6.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
信息化政策法规和标准规范用于规范和协调信息化体系各要素之间关系,是国家信息化快速、持续、有序、健康发展的根本保障。必须加快对现有的法律法规进行修订,适应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需要;加快制定和出台各种法规及配套的管理条例,以形成较为完善的法规体系,通过法律手段,造成一个公平、合理、有序的竞争环境;还要加快建立健全相关的执法体系及监督体系。标准规范是技术性的法规。特别是我国加入wT0之后,标准规范对于我国自主信息产业的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一定要有计划地确立国家信息化标准体系和各类标准规范。
1.1.4国家信息化指导思想、战略方针、战略目标.
1.指导思想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坚持以改革开放和科技创新为动力,大力推进信息化,充分发挥信息化在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军事等领域发展的重要作用,不断提高国家信息化水平,走中国特色的信息化道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
2.战略方针
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方针是: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深化应用、务求实效,面向市场、立足创新,军民结合、安全可靠。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努力实现网络、应用、技术和产业的良性互动,促进网络融合,实现资源优化配置和信息共享。要以需求为主导,充分发挥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探索成本低、实效好的信息化发展模式。要以人为本,惠及全民,创造广大群众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化发展环境。要把制度创新与技术创新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完善体制机制,推动原始创新,加强集成创新,增强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要推动军民结合,协调发展。要高度重视信息安全,正确处理安全与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安全保发展,在发展中求安全。
3.战略目标
2006~2020年期间,我国信息化发展的战略目标是:综合信息基础设施基本普及,信息技术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信息产业结构全面优化,国家信息安全保障水平大幅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取得明显成效,新型工业化发展模式初步确立,国家信息化发展的制度环境和政策体系基本完善,国民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显著提高,为迈向信息社会奠定坚实基础。具体目标是:
①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
②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创新、信息产业发展的跨越。
③提升网络普及水平、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和信息安全保障水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