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本书可作为与水处理、絮凝、颗粒表面絮凝处理有关的环境工程、矿物加工、化学化工、石油、湿法冶金、食品加工等专业的科研、工程技术人员用书,也可作为相关专业大学生、研究生学习参考书。
目录
1.1 水
1.2 化学絮凝在水处理中的地位与作用
1.3 化学絮凝剂的分类与类型
主要参考文献
第2章 水中污染物及性质
2.1 水的基本性质
2.2 水中污染物及性质
2.3 污染物颗粒的表面电性
2.4 污染物颗粒表面的吸附现象
2.5 污染物颗粒间的相互作用
主要参考文献
第3章 絮凝剂絮凝作用原理
3.1 分散与聚集
3.2 无机絮凝剂凝聚作用机理
3.3 高分子絮凝剂絮凝作用机理
3.4 助凝剂的助凝作用及机理
3.5 絮凝剂的复配使用
主要参考文献
第4章 絮凝过程及动力学
前言
化学絮凝是一种古老的方法,具有较悠久的发展历史。近40年来,絮凝科学理论与技术在水处理、化学化工、矿物加工、石油和冶金等行业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我国,王淀佐、汤鸿霄和李圭白等院士、高廷耀、王晓昌、卢寿慈、陆柱、严瑞暄、常青、高宝玉、李风亭等教授在不同领域为絮凝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做出了极大贡献,与国内外学者和科研工作者一起为絮凝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本书分为7章,主要总结和阐述了化学絮凝剂的作用原理、污染物溶液化学性质、絮凝剂结构特性和合成方法及絮凝与分离技术等方面的内容,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并重,同时反映当前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与发展趋势。本书试图形成更加系统完整的絮凝科学理论与应用体系,为推动絮凝科学理论与技术的发展做出一份贡献。..
本书由徐晓军教授定纲定稿,第1章由徐晓军、刘祥义编写,第2、3、4、7章由徐晓军编写,第5章由张艮林编写,第6章第3、4节由刘祥义、徐晓军编写,其余部分由刘祥义编写。本书的部分研究成果得到了云南省教育厅和青岛市科技局的项目支持;青岛理工大学和昆明理工大学对本书的出版给予了大力支持;李圭白院士为本书作序;青岛科技局徐法坚副局长和褚晓明处长给予了支持和鼓励;昆明理工大学刘邦瑞和宁平教授、青岛科技大学唐林生教授、青岛理工大学管锡琚教授、孔令双和宋志文副教授、中山大学魏在山博士对本书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查湘义同学和张艮林博士为本书的录入,科学出版社对本书的出版都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辛勤劳动,在此一并表示衷心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时间仓促,书中疏漏和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作者
2004年12月于青岛理工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