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Financial Markets and Institutions

内容简介
作译者
安东尼·桑德斯是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John MSchiff教席金融学教授,曾担任金融系主任。桑德斯从伦敦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自从1978年以来,他一直在纽约大学讲授本科和研究生的课程。在桑德斯教授的整个学术生涯(包括教学和研究活动)中,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金融机构和国际银行的业务方面。他在全球一些知名学府担任客座教授,其中包括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和墨尔本大学。
桑德斯教授在美国联邦储备系统董事会的学术顾问委员会和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的研究顾问委员会任职。此外,桑德斯曾经在美国货币监理署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做访问学者。他的研究成果发表在许多重要的金融与银行学术期刊以及一些著作中。他和马西娅·米伦·科尼特合著出版了《金融学》(原书第8版),还出版了他的第3本信用度量著作。桑德斯教授名列1959~2008年7种主要的金融学术期刊5 800名作者中的最高产作者(Jean Heck 和Philip Cooly,“1959~2008年金融文献中的最高产作者”)。
马西娅·米伦·科尼特(Marcia Millon Cornett)
马西娅·米伦·科尼特是本特利大学Robert A和Julia EDorn教席金融学教授。她从伊利诺伊州的诺克斯学院(设在盖尔斯堡)获得经济学学士学位,并且从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获得了MBA和金融学博士学位。科尼特博士撰写并发表了数篇与银行业绩、银行监管和公司金融相关的学术论文。她的论文发表在如下学术刊物上:《金融杂志》《货币、信贷与银行》《金融经济学》《金融管理》《银行与金融》。
到2008年为止,科尼特教授在过去50年的17 600位金融学术期刊作者中排名第124,女性作者中排名第5。和安东尼·桑德斯一起出版了《金融学》(原书第8版)。与Troy AAdair Jr(哈佛大学)和John Nofsinger(阿拉斯加大学安克雷奇分校)合作出版了《金融学:应用与理论》(原书第3版)和《金融》(原书第2版)。她是《银行与金融》《金融服务研究》《金融评论》《跨国金融》和《金融经济学评论》等刊物的副主编。科尼特博士现为南伊利诺伊大学信用合作社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及财务委员会的成员。她曾执教于南伊利诺伊大学卡本代尔分校、科罗拉多大学、波士顿学院和南卫理公会大学。
目录
第1章引言/2
第2章利率的决定因素/24
第3章利率和证券估价/49
第4章联邦储备系统、货币政策和利率/78
第二部分证券市场/111
第5章货币市场/112
第6章债券市场/145
第7章抵押市场/181
第8章股票市场/210
第9章外汇市场/248
第10章衍生证券市场/273
第三部分商业银行/313
第11章商业银行概述 /314
第12章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及分析/339
第13章对商业银行的监管/369
第四部分其他金融机构 /405
第14章其他借贷机构:储蓄机构、信用合作社和金融公司/406
第15章保险公司/428
第16章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 /451
译者序
桑德斯和科尼特都是金融领域的学术权威。桑德斯是纽约大学斯特恩商学院John MSchiff教席金融学教授,曾担任金融系主任,他的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金融机构和国际银行的业务方面。他从伦敦经济学院获得博士学位,曾在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斯德哥尔摩经济学院和墨尔本大学等知名学府担任客座教授。桑德斯还在美国联邦储备系统董事会的学术顾问委员会和联邦国民抵押贷款协会的研究顾问委员会任职,曾在美国货币监理署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做访问学者。他曾担任《银行与金融》杂志和《金融市场、工具与机构》杂志的主编,同时还担任其他8种刊物的副主编,包括《金融管理》和《货币、信贷与银行》。
科尼特是本特利大学Robert A和Julia EDorn教席金融学教授。她在印第安纳大学布卢明顿分校获得了MBA和金融学博士学位, 曾执教于南伊利诺伊大学卡本代尔分校、科罗拉多大学、波士顿学院和南卫理公会大学。科尼特专注于银行业绩、银行监管和公司金融的研究。到2008年为止,科尼特教授在过去50年的17 600位金融学术期刊作者中排名第124名,女性作者中排名第5。她是多种金融专业学术刊物的副主编。科尼特还是南伊利诺伊大学信用合作社董事会、执行委员会及财务委员会的成员。
桑德斯和科尼特合著的《金融市场与机构》《金融机构管理》 《信用风险度量:风险估值的新方法与其他范式》和《金融风险管理》等书都已在我国翻译出版。这些教材/专著的引进对于推动我国金融学的教学,帮助业界和学生学习现代金融知识、培养专业思维方法和拓展全球视野都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本书堪称译者的良师益友,早在2006年就阅读学习了由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王中华教授翻译的本书第2版,那时就深深地被该书独到的体系、巨大的信息容量、深入全面的分析和时新的内容所吸引。原书两位金融学专家是极为勤奋的作者,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世界经济金融环境出现的新变化,他们都能深入洞察、精准把握并及时归纳总结。本书最新版本与以往版本不同,将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如何从金融危机中复苏贯穿于全书。几乎每一章都包含了金融危机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影响的新的材料和细节,添加了突出重大事件发生的“危机之后”专栏内容,更新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内容,讨论了欧债危机的影响;加进影子银行的内容;增加了美联储旨在促进美国经济复苏的最新货币政策的内容;提供了对于房地美和房利美最新状态的介绍等,也更新了大部分案例、例题、章末的问题和应用题。当译者看到本书最新版本并获邀翻译时,甚为高兴,但也深感责任之重。
本书内容丰富而广泛,篇幅巨大,不组建一支既掌握金融专业知识又具有较高英语水平的翻译团队,不可能做到“信、达、雅”。我们的团队以译者所在的武汉大学金融系、英语系和内蒙古大学金融系为依托,同时吸纳了武汉大学的优秀研究生参与。两位主译者和邓颖婷(负责第2、3、5章)、胡雅萍(负责第4、8章)、王津(负责第6、7、9章)、赵刚(负责第10~13章)、张雨涵(负责第19~21章)、王洪银(负责第14~17章)、牛思琦(负责第18、22章)、韩璐(负责第1章、第23~24章)等为本书的翻译付出了不懈的努力和心血,另外,方雪容、陈阳、孙钰雯、黄齐、李睿雅、邵星瑞和戴秋萍也为部分章节的翻译和全书校对付出了劳动。
我们要感谢长期信任并合作的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以及本版策划编辑王洪波。相互信任是深入合作的坚实基础,细致工作是翻译品质的有力保证。我们要感谢我们的翻译团队和优秀的研究生,他们为本书的翻译付出了辛勤劳动。我们也要感谢原书第2版的译者王中华教授,他的译本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们还要感谢武汉大学金融系和内蒙古大学金融系以及其他学校的学术同仁,他们提供了许多建议和帮助。感谢所有关心帮助和爱护我们的人们!
韩国文
张彻
2017年2月
前言
随着经济和竞争环境的变化,人们对利润更为关注,与以往任何时候相比,风险问题也变得越来越重要。这本书深入分析了投资者和储户通过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开展业务时面临的风险,提供了可以采取的更好的控制和管理策略。新版本中作者把现代金融市场与金融机构中的新业务(如资产证券化、表外业务、全球化等)加了进来。
在保持风险度量和管理框架的同时,本书广泛地介绍了对于这些重要方法的应用。我们认识到当前国内和国际市场正在沿着一体化趋势前进,同时,各种金融中介也正朝统一的金融服务业发展。包括本科生和研究生在内的各种层次的学生都能借助数学知识来理解本书中严密的分析过程;此外,本书还对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独特的经营环境进行了全面分析。一些重要的实用方法(例如金融证券的发行和交易方法以及财务报表和贷款申请的分析方法)为学生理解和管理动态环境下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风险提供了必要的工具。本书对金融管理方面非常重要的一些描述性概念(如金融市场证券、监管、行业趋势以及行业特征等)进行了介绍,同时,为了帮助学生理解现代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运作,本书还提供了大量实用的分析技巧。
本书是为在本科和MBA阶段首次学习这门课程的学生编写的。尽管本书的内容在一些高级的教科书中也会涉及,但本书的讲解针对的是一些仅学习过基础金融课程,几乎没有这方面的实践或理论背景的学生。在大多数章节中,一些主要的逻辑联系都是借助于图表和简单的例子来反映的。
全书结构
由于我们主要关注的是国内外金融市场和机构的收益与风险及其来源,这本书着重介绍了现代金融机构的财务经理、储户和投资者在管理风险的同时实现最优回报的方法。
本书由五大部分构成。作为导论,第一部分从总体上介绍了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的情况。第1章对国内外的各种金融市场进行了定义和介绍,并且分析了金融机构的功能。第2章深入分析了利率。首先介绍了货币时间价值的概念,随后分析了决定利率水平的因素以及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利率变化趋势。接下来的第3章将各种利率应用到股票和债券的估价中。第4章介绍美国联邦储备系统及其货币政策,研究货币政策如何影响利率并最终影响整个经济。
本书的第二部分整体上对各种证券市场进行介绍。作者描述了各种证券市场、市场参与者、证券交易种类和交易程序等,并且分析了利率、通货膨胀和汇率的变化对金融机构财务经理套期保值决策的影响。本部分包括以下几章内容:货币市场(第5章)、债券市场(第6章)、抵押市场(第7章)、股票市场(第8章)、外汇市场(第9章)和衍生证券市场(第10章)。
本书的第三部分对商业银行进行了介绍。第11章介绍了商业银行的主要特征以及最新发展趋势。第12章介绍了商业银行的财务报表以及分析这些报表时所采用的一些比率,本章还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金融机构的实际财务报表进行了分析。第13章全面分析了商业银行所面临的监管法规,并重点分析了监管法规最近的变化所带来的影响。
第四部分总体介绍了美国其他金融服务行业的重要特征及其监管。作者在第14章介绍了其他借贷机构(储蓄机构、信用合作社和金融公司),第15章介绍了保险公司,第16章介绍了证券公司和投资银行,第17章介绍了投资公司,第18章介绍了养老基金。
作为本书的结尾,第五部分详细分析了现代金融机构和金融机构的经理们所面临的风险以及管理这些风险的各种策略。第19章是对后面几章中风险计量和管理内容的预习,它从总体上介绍了现代金融机构所面临的各种风险。我们将讲述风险计量与管理的各章内容围绕着两条线索(表内风险的计量与管理以及表外风险的管理)展开。在第20章,我们首先介绍了表内风险计量与管理的内容——分析了各类贷款和债券的信用风险以及这些风险如何对金融机构的利润产生不利的影响。本章还介绍了贷款的程序,其中包括家庭和小企业贷款、中型企业贷款和大企业贷款。第21章分析了金融机构流动性风险,详细介绍了金融机构防范流动性风险的方法以及保险公司和其他担保计划在降低流动性风险方面所起的作用。
第22章,我们对作为利润和风险来源的利息净收入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其中重点介绍了利率风险以及资产和负债期限不匹配对金融机构风险的影响。由于金融机构所有者资本的规模和充足性在风险防范方面起着核心作用,所以本章对此也进行了重点介绍。
第23章分析了表外风险的管理。本章重点介绍了各种新的市场和金融工具。它们的出现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对3种重要的风险(利率风险、外汇风险和信用风险)进行更好的管理。金融机构可以使用此类市场、工具和交易策略(包括远期、期货、期权和互换)来推动自身的发展。
最后,本书的第24章探讨了如何利用贷款出售和资产证券化来消除贷款资产组合的信用风险。
本版新特点
本版的主要变化如下。
所有正文中的图表都使用最新的数据。
添加了关于重大事件的“危机之后”专栏内容。
在适当的地方更新了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内容。
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如何从金融危机中复苏贯穿于全书。几乎每一章都包含了金融危机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影响的新的材料和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