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t\t
\t\t
\t\t
内容简介
本书可供从事结构设计和结构强度研究的人员参考,也可作为硕士研究生教材。...
目录
1.1 疲劳和疲劳寿命
1.2 疲劳研究方法
1.3 影响结构疲劳寿命的主要因素
1.4 确定疲劳寿命的方法
第2章 疲劳载荷谱处理
2.1 疲劳载荷谱的种类
2.2 随机疲劳载荷谱的生成
第3章 金属材料的疲劳性能及其描述
3.1 金属材料的拉伸特性
3.2 金属材料的循环应力应变特性
3.3 金属材料的S—N曲线
3.4 应变—寿命曲线
第4章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4.1 损伤的定义
4.2 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4.3 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4.4 非线性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4.5 概率疲劳累积损伤理论..
4.6 关于疲劳累积损伤理论的讨论
前言
材料的疲劳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至今还是一个科学之“谜”,因为影响材料疲劳强度或疲劳寿命的因素很多,而且绝大多数影响因素目前还无法很好地从数学上给予定量描述,因此也就无法对结构或机械的疲劳强度或疲劳寿命作出精确的分析。
目前疲劳问题涉及的领域和研究人员的范围十分广泛,试图写一本全面论述疲劳问题的著作是不现实的。本书主要涉及结构或机械在机械载荷作用下,疲劳裂纹形成寿命的分析方法。主要介绍作者及其研究小组近20年来在结构疲劳寿命分析研究方面的理论和工程应用成果。
本书的特点是:(1)用数学方法对有关疲劳行为作定量描述,便于疲劳寿命分析时应用;(2)介绍近年来理论研究和工程实践中常用的结构疲劳寿命分析的方法,如局部应力应变法、应力场强度方法、疲劳可靠性分析方法等;(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给出了多个分析实例,通过实例加深对理论、算法和步骤的理解。..
我首先要感谢我的研究生导师西北工业大学杨庆雄教授,是他引导我进入了结构疲劳研究的领域,他研究学术问题的思想、方式和作风深深影响了我,本书某些章节的内容与他讲授的“结构疲劳”研究生课程内容是相近的。我要感谢我的博士后导师清华大学俞新陆教授和颜永年教授,我从他们的研究中汲取了思考问题的方法,从他们的研究中得到了启示,发展了一套在理论上完备和自治的场强法理论,并受到了国内外同行的关注和认可。我同时还要感谢我的研究生和博士后们,本书的很多内容得益于他们的具体工作。我要衷心地感谢王中光教授和刘文埏教授审阅了全部书稿。
由于水平有限,书中缺点错误在所难免,不妥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2002年5月于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