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Individuals and Interactions: An Agile Guide
- 原出版社: Pearson Education
- 作者: (美)Ken Howard Barry Rogers
- 译者: 贾永娜 张凯峰
- 丛书名: 软件工程技术丛书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374282
- 上架时间:2012-3-16
- 出版日期:2012 年3月
- 开本:16开
- 页码:168
- 版次:1-1
- 所属分类:计算机 > 软件工程及软件方法学 > 软件过程

【插图】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越来越多的大型产品开发组织开始使用敏捷原则和实践来持续、快速地交付有价值和创新性的产品。但是在采纳敏捷时,人们忽视了积极的沟通和敏捷文化氛围的构建,过程和工具“胜过”了个体和交互。因此,本书是一本用来优化项目中“个体与交互”运用的指南。本书以故事、技巧以及可以实际运用的最佳实践等形式,介绍了很多项目团队会遇到的实际问题,阐述了在组织内部人们交互的问题及对策,并且介绍了7个可以帮助人们增进沟通效率的活动。通过阅读本书,可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和帮助你的团队以改善当前的状况。
《个体与交互:敏捷实践指南》适合项目管理者、ScrumMaster、产品负责人、咨询师或者项目团队成员阅读。
作译者
Barry Rogers是Improving Enterprises 公司的董事长,该公司位于得州达拉斯。他拥有ScrumMaster认证以及Scrum Practitioner认证。他可以通过参与实践或进行辅导的方式为客户服务,帮助团队开展敏捷或Scrum,以及改善人的行为状态。他还是一位演讲家,同时也是领导能力提升、敏捷方法应用和项目管理训练过程的推动者。
目录
对本书的赞誉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引言
第一部分个人与互动
第1章自治证券有限责任公司
第2章行为与个体
2.1交流框架
2.1.1DISC历史
2.1.2DISC定义
2.2DISC为什么重要
2.2.1理解与接纳他人
2.2.2用你自己的语言沟通
2.2.3DISC语言
2.2.4交流策略
2.3怎样进行DISC评估
2.4小结
第3章团队动力
译者序
他们还会邀请资深的敏捷教练来帮助组织转型,寄希望于敏捷能够帮助自己或者企业在越来越快速的业务需求变化中占据主动地位。
很多人对于“敏捷宣言”耳熟能详,并为之津津乐道。一些人在看过四个“胜过”之后如释重负,也有一些人认为敏捷不过尔尔。有些人会问:“你们敏捷了吗?”有些人则认为自己就此“敏捷”了。
在主动或被动贴上“敏捷”的标签后,我们可曾想过敏捷之于我们,到底意味着什么?
敏捷的过程和技术实践:Scrum、持续集成、测试驱动开发、结对编程、重构等,实施敏捷的组织都或多或少地在采纳和实施,但它们是敏捷的一切吗?
人们在采纳敏捷时,愿意相信培训师和教练能教会所有知识,过程和实践会改变一切,立竿见影,拨云见日。潜移默化间,人们忽视了积极的沟通和敏捷文化氛围的构建,过程和工具“胜过”了个体和交互 。
本书阐述的就是“个体和交互”对于软件团队乃至部门间协作的重要性。它借助一个软件组织敏捷转型的例子,阐述了在组织内部人们交互的问题及对策,还以近一半的篇幅介绍了7个可以帮助人们增进沟通效率的游戏及活动。
与过程和技术实践相伴,本书可以让在我们追求卓越软件的道路上更有信心。
本书的翻译工作主要由贾永娜、张凯峰完成,同时姚九强参与了译校工作,感谢他在翻译工作中作出的贡献。由于时间有限,难免存在错误和不妥,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前言
具有讽刺意味的是,尽管我们认同并采纳“敏捷宣言”,但被大家广为传播、讨论甚至采纳的,却是“敏捷宣言”的右半部分。常见的敏捷实践有Scrum、 用户故事、极限编程、测试驱动开发、product backlog、任务板等。这些实践活动的大部分不是过程,就是工具。而“敏捷宣言”强调的是“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
那么,为什么大家如此关注过程和工具?因为它们实现了“敏捷宣言”所描述的价值。例如,在Scrum流程中,如果你维护一个product backlog,就会有个关于功能特性的优先级列表,然后每4周(或者按你自己的迭代周期)开发可以交付的代码。在每个迭代的末尾,产品负责人帮助开发团队决定他们下一次开发什么。你会清楚地看到这些实践都证实了“响应变化胜过遵循计划”,“可以工作的软件胜过面面俱到的文档”,以及“客户合作胜过合同谈判”。
而“敏捷宣言”中的“个体和交互胜过过程和工具”这条没有得到人们足够的关注。原因之一是,我们软件行业中的大部分人都毕业于大学计算机科学或者软件工程专业。而个体和交互更多地关注于心理学和人类行为。它们不是非黑即白和完美无瑕的。事实证明,公司和项目团队最经常面对的并且也最难以解决的,就是与人类行为和交流相关的问题。
在最初流行的敏捷技术图书《敏捷软件开发》(Agile Software Development)中,Alistair Cockburn通过对软件开发当中人性方面的讨论来介绍敏捷。他阐述了文化、交流、合作以及其他一些处于敏捷核心的“软”主题。由于这本书出版于2002年,因此没有得到足够广泛的传播。
本书的目的并不是将你带入哲学领域,而是希望成为一本用户指南。本书以故事、技巧以及可以实际运用的最佳实践等形式,介绍了很多项目团队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另外,本书还包括了对于引导员的指导和有价值的练习,你可以将其应用到自己的团队里,或者融入到综合团队动力研讨会(comprehensive team dynamics workshop)中。
如何使用本书
本书可以作为一本指南,用来优化项目中“个体与交互”的运用。而使用本书的方式完全取决于你的角色。
如果你是一个管理者、ScrumMaster、产品负责人或者其他领导角色,你可以分两步来阅读本书:第一步,通过阅读相关章节,来帮助你更好地理解你的团队,以及团队现状的成因;第二步,选择书中描述的实践活动并应用到你的团队,来改善当前的状况。
资源
这里的资源为你提供了相关的参考文献,以帮助你深入研究正在讨论的主题。你无须跳转到本书最后提供的“参考文献”部分,在所讨论主题的旁边就找到极好的材料和资源。
如果你是一位咨询师,需要帮助团队获得成功,识别亟需关注的地方,并选择相关的内容和实践来改善这些地方。那么你可以组织阅读小组,每次只阅读并讨论一个章节(比如在午餐时间讨论读书心得)。
如果你是一位培训师,本书也为你提供了组织一个敏捷团队动力研讨会所需要的材料。详细内容请参考第9章。
最后,本书的大部分读者是项目团队的成员。有的正在参与敏捷项目,有的正在考虑在项目中引入敏捷方法,还有人尚未接触过敏捷项目。本书的知识和练习不仅仅适用于敏捷项目团队。因为在任何项目团队中,要想具有凝聚力和高效的生产力,首要任务就是理解行为和社会因素。
媒体评论
——Sarah Edrie 哈佛商学院质量工程负责人
“作者的知识非常渊博,我认为他们将会给我们提供更多有价值的信息。我会继续阅读他们的作品!”
——Robert Bogetti 任职于Baxter医疗器械公司
“在我看来,这是一本敏捷团队的必备手册。我在几年前开始实施敏捷时,就非常期待有这样一本书。在许多关于敏捷过程的书籍中,更多的是着重于敏捷团队的技术,进而掩盖了敏捷团队方面的一些问题,而本书带来了可喜的变化。”
——Sarah Edrie 哈佛商学院质量工程负责人
“相对于建立一个敏捷、高效、表现出色的团队,掌握诸如云计算、分布式系统结构、测试驱动开发等技术是很容易的。对于一名技能熟练并期望成长为成功的项目经理、团队主管或者获得更高职位的开发或测试人员来说,本书所提供的见解、知识和指导,可以使这一过程变得更加简单。”
——R.L.Bogettiwww.RLBogetti.com首席系统架构师,
任职于Baxter医疗用品公司
“本书出色地洞察了团队中的个体及其在团队中的行为。两位作者提供了很多优秀的例子和练习,可以帮助读者理解每个个体的行为,以及如何运用这些知识,从而使团队表现得更加出色。”
——Lisa ShoopSabreHoldings产品研发总监
“本书对于每一个认真理解并运用敏捷软件开发中以人为本价值观的人而言,都是一本精雕细琢的必读书。就像Patrick Lencioni会见Poppendieck夫妇时写的“窥视敏捷”一样,现在这面窥镜就是强大的DISC框架,我们看到它通过使用故事、例子、模型和指导,来保证不同种类TDD(测试驱动开发)的实施。”
——Brad Appleton任职于“财富100强”的电信公司的敏捷教练/顾问,著有《Software Configuration Management Patterns》
“本书对于任何一个认真对待敏捷软件开发的研发团队而言,都是一本必备读物。书中关于团队动力和发展的章节,在帮助一个团队转型为敏捷团队的成功范例方面,提供了所有的要领。”
——Bernard Farrell EMC公司软件顾问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