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源容器云OpenShift:构建基于Kubernetes的企业应用云平台
从开发和运维两个维度讲解OpenShift的架构、功能、应用和落地要点。
基本信息
- 作者: 陈耿
- 丛书名: 云计算与虚拟化技术丛书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569510
- 上架时间:2017-6-8
- 出版日期:2017 年6月
- 开本:16开
- 版次:1-1
- 所属分类:计算机 > 电子商务与计算机文化 > 综合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目录
前言
致谢
基础篇
第1章 开源容器云概述 2
1.1 容器时代的IT 2
1.2 开源容器云 3
1.3 OpenShift 4
1.4 Docker、Kubernetes与OpenShift 6
1.4.1 容器引擎 6
1.4.2 容器编排 6
1.4.3 容器应用云 7
1.5 OpenShift社区版与企业版 8
第2章 初探OpenShift容器云 10
2.1 启动OpenShift Origin 10
2.1.1 准备主机 11
2.1.2 准备操作系统 11
2.1.3 操作系统配置 11
2.1.4 安装Docker 12
2.1.5 下载OpenShift Origin安装包 13
前言
我仍然记得,在2000年年初,国内软件开发领域最热门的操作系统、语言、开发工具、数据库等基本上都是大型商业公司的产品。那时Linux已经存在,但是还不算主流。在我所工作的网络中心中,大部分服务器使用的是Windows Server或者Sun Solaris操作系统。市场上需求最火爆的开发平台是Visual C++、Visual Basic和已经基本消失不见的Delphi。然而17年后的今天,当再次审视当前所处的环境时,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开源社区的产品已然出现在各个领域:从操作系统、开发工具、编程语言,到中间件、数据库,再到虚拟化、基础架构云、应用平台云等。可以说当前的时代是名副其实的开源的时代,企业可以通过开源社区的创新构建一个完全开源的企业架构堆栈。
经过前几年云计算变革的推进,OpenStack目前已经成为了企业构建私有基础架构云的一个主流选择。当前,我们正处于容器变革的过程中。在我看来,容器在未来将会成为云计算一种重要的应用交付和部署格式,越来越多的应用会以容器的方式交付和部署在庞大的云计算集群中。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必须有一个如OpenStack一般健壮的平台肩负起大规模容器集群的部署、编排和管理等方面的任务。
作为Red Hat的一份子,我有幸在OpenShift容器云早期出现时就关注和负责相关的项目。我见证了OpenShift这个项目的发展,并为之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OpenShift作为一个容器云,它提供了众多契合企业大规模容器集群场景的功能,满足了企业在构建容器云方面的各种需求。在许多实际的项目中,我惊讶于OpenShift灵活的架构总能以某种方式解决用户所面对的问题。
作为一名开源社区的忠实粉丝,我为OpenShift项目取得的成绩感到骄傲,也对OpenShift这个平台充满了信心。因此,我希望通过书籍这个媒介让更多的人了解OpenShift,体验到OpenShift带来的价值。
本书主要内容
容器是当前IT业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因为容器以及围绕其展开的生态系统正在改变云计算的面貌。目前,许多用户已经不再处于讨论“要不要使用容器”的阶段,而是进入讨论“如何用好容器”的阶段。容器技术有许多优点,在许多应用场景中有着巨大的潜力,但是用好容器技术可能比容器技术本身更为复杂。在许多人的眼里,容器就是Docker。然而现实是,要在一个企业或组织里大规模地使用容器,除了容器引擎,我们还需要考虑容器编排、调度、安全、应用部署、构建、高可用、网络、存储等方方面面的问题。企业必须有一套整体的解决方案来应对这些挑战。
本书介绍的OpenShift是基于Docker和Kubernetes构建的开源的容器云,是为帮助企业、组织搭建及管理基于容器的应用平台而产生的解决方案。通过OpenShift,企业可以快速搭建稳定、安全、高效的容器应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
可以构建企业内部的容器应用市场,为开发人员快速提供应用开发所依赖的中间件、数据库等服务。
通过自动化的流程,开发人员可以快速进行应用的构建、容器化及部署。
通过OpenShift,用户可以贯通从应用开发到测试,再到上线的全流程,开发、测试和运维等不同的角色可以在一个平台上进行协作。
OpenShift可以提高应用从研发到上线的效率和速度,缩短产品上市的时间,可以有效地帮助企业推进DevOps,提升生产效率。
本书将通过深入浅出的方式一步步介绍如何通过OpenShift容器云构建企业容器云平台,并在这个平台上进行应用的开发和部署。我们将探讨在OpenShift上如何满足软件研发常见的需求,如持续集成和交付、微服务化、数据持久化等。同时,我们也将探讨OpenShift的软件定义网络、高可用、配额控制等与运维息息相关的话题。本书会从开发和运维两个视角来审视构建和应用企业容器云的注意事项。
全书分为基础篇、开发篇及运维篇。
基础篇(第1~4章)介绍容器云、企业容器云建设及OpenShift容器云的情况,帮助读者快速了解相关领域的知识。
开发篇(第5~9章)重点讲解如何使用OpenShift容器云满足应用研发重点关注的需求,如持续集成、微服务、数据持久化等话题,让读者了解如何通过容器云平台提升应用研发的效率。
运维篇(第10~14章)介绍OpenShift容器云对运维需求的支持情况,涉及网络、安全、权限及二次开发等运维关注的话题。
希望通过本书让读者完整地了解构建企业容器云平台涉及的各个方面,以及如何使用OpenShift来满足各个方面的需求。
本书的亮点
来自Red Hat资深技术顾问、认证架构师的一线经验和原创心得。
序言
以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和人工智能为代表的科技浪潮,不仅推动整个IT业界持续繁荣发展,而且正在改变着整个世界。数据和信息已成为未来十年最重要的财富与核心竞争力;分享经济将颠覆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加速创新。而在所有这些“黑科技”幕后的核心推动力,正是开放源代码革命带来的开源社区、开源项目和以“开放、合作、分享、共赢”为核心价值观的开源文化。开源已不再仅是一种软件工程方法,更是一种新经济的强有力的推手。在国家大力推动“双创”的大好局面下,开源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得到了空前繁荣,典型例子莫如OpenStack。当前全球最大的OpenStack开发者社区在中国。棱镜门之后,国家把信息化安全提到了战略高度。基于开源技术的迭代创新,也是我们发展国产软件业的必由之路。基于Docker和Kubernetes构建的OpenShift项目,提供了一站式的企业级应用云(PaaS)和容器编排管理解决方案,为开发人员提供编程语言、框架、中间件以及云平台领域的更多选择,使开发人员可以构建、测试、运行和管理他们的应用,从而重新定义了PaaS市场。通过阅读本书,读者可以从一个开源项目入手,熟悉PaaS及相关领域所有相关核心技术与理念,在了解云、掌握云的旅程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书不仅是一本全面描述开源容器云OpenShift的技术原理与应用实践的“红宝书”,也是一本开源文化的布道书。在开源技术没有盛行的年代,技术都封闭控制在少数的IT大厂手中,外部人很难接触到核心原理。开源运动彻底打破了这些壁垒,为有志于在IT业打拼的年轻一代,提供一个开放、平等、公平竞争的舞台,助其一展自己的所学与聪明才智。作者在书中也涉猎了开源社区参与、学习与回馈的方法。本书不仅仅是技术的传道解惑,还可以达到开源启迪的效果,再次感谢作者的分享和贡献。
Red Hat大中华区渠道业务总监
前大中华区技术总监
刘长春(C.C. Li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