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指纹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应用学科,在刑事科学技术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指纹学研究者始终致力于应用最新自然科学技术攻克应用的关键问题——潜指纹显现。其中,激光指纹术在世界各国从事刑事科学技术研究的科学家们的不懈努力下,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并应用与司法实践中。
本书主要是以美国得克萨斯技术大学物理系教授,世界上首批从事激光检测指印的研究人员之一门塞尔博士所在实验室在激光指纹术方面的应用研究成果为基础编译的。书中较为全面地介绍了激光指纹术的基本理论及原理,并介绍了许多实际的案例,使读者不仅能够掌握目前国际上在应用激光检测指印方面的研究现状,还能对当前指纹技术的尖端课题有比较详细的了解。
本书可供指纹学研究人员和刑事科学技术从业人员阅读,也是相关专业大专院校学生不可多得的参考书。
[
目录
绪论
第1章 1977—1981年间的研究概况
1.1 荧光粉末预处理
1.2 潜在指印的化学法预处理
1.3 荧光染料预处理
1.4 固有指印荧光
1.5 其他研究
1.6 评述及案例检验
附录1976—1981年间的文献评述
第2章 1982—1987年初的研究概况
2.1 激光与茚三酮
2.2 激光与茚三酮同系物
2.3 激光与氰基丙烯酸乙酯
2.4 难以处理的承受客体表面
2.5 血指印
2.6 荧光寿命
2.7 其他研究
2.8 评述、会议及案例检验
2.9 1982年至今的文献评述
2.10 用于指印显现的激光器种类
第3章 用激光检测指印固有荧光
3.1 指印固有荧光的检测
3.2 实验经过和结果
3.3 案例
3.4 指印残留物的发光光谱
3.5 光源选择和激光技术的优点
3.6 未来的潜力
第4章 激光检测荧光粉处理过的潜在指印
4.1 几种荧光粉的比较
4.2 发光反应生成物的各种处理方法
第5章 激光检测磷光粉处理过的潜在指印
5.1 磷光粉处理的优点
5.2 消除背景荧光、获取磷光的装置——遮光筒
5.3 磷光粉及其应用
5.4 对磷光粉处理法的评估及展望
第6章 荧光粉的制备及便携式激光器的可行性
6.1 荧光的寿命、颜色和光强
6.2 几种荧光粉的制备方法
6.3 便携式系统的可行性研究
第7章 激光检测茚三酮/氯化锌处理过的潜在指印
7.1 激光-茚三酮法初探
7.2 激光-茚三酮/氯化锌实验法
7.3 充满希望的茚三酮/氯化锌法
第8章 氰基丙烯酸乙酯激光检测潜在指印
8.1 常规方法与激光检测结合
8.2 超级胶、染料染色与激光联用
8.3 超级胶与其他几种方法联用的效果
8.4 超级胶/常规法/激光检测的顺序
第9章 血手印的荧光检测
9.1 对血手印检测法的调查
9.2 灵敏度比较
9.3 血手印显现方法的选择
9.4 几种溶液的配制和使用方法
第10章 用酶和金属盐增强手印检测灵敏度
10.1 胰蛋白酶增强茚三酮显现作用的原理
10.2 材料与方法
10.3 进一步的探讨
10.4 氯化锌及硝酸镉后处理
10.5 茚三酮和金属盐溶液
第11章 疑难承受客体上手印的激光显现
11.1 适于紫外光照射的几种试剂
11.2 丹磺酚氯
11.3 9-甲基蒽
11.4 小结
第12章 染料激光检测皮肤表面的潜在指印
12.1 检测皮肤表面潜在指印的研究状况
12.2 皮肤样本及活体皮肤手印的染料激光检测实验
12.3 染料激光法与其他方法的比较
第13章 用于现场的微型激光器
13.1 倍频Nd∶YAG激光显现潜在指印
13.2 指印显现
13.3 指印光谱
13.4 光谱特性的分析
第14章 3种激光器检测手印的比较
14.1 激光工作特性
14.2 各种激光器的比较
14.3 讨论
第15章 时间分辨时域成像技术在潜在指印检测中的应用
15.1 荧光的增长与衰减特性
15.2 指印和背景的荧光寿命
15.3 讨论
第16章 用于时间分辨成像的材料——2,2’二吡啶水合氯化钌
16.1 时间分辨成像的基本方法
16.2 荧光寿命较长且有潜可挖的染色化合物
16.3 2,2’-二吡啶水合氯化钌的分光特性
16.4 用2,2’-二吡啶水合氯化钌显现指印
16.5 室温磷光技术
第17章 空间分辨荧光光谱学在指纹鉴定中的应用
17.1 仪器设计
17.2 扫描控制电路
17.3 信号处理电路
17.4 在纤维分析中的应用
第18章 荧光金属∶鲁赫曼紫(RP)配位化合物在潜在指印检测器的应用
18.1 Zn-RP配位问题的研究
18.2 溶液与固态金属RP化合物
18.3 结果及讨论
第19章 稀土-鲁赫曼紫色复合物的光谱分析
19.1 简要回顾
19.2 镧系元素-鲁赫曼紫色复合物
19.3 铕-鲁赫曼紫色复合物的光谱学性质
19.4 铕(Ⅲ)-鲁赫曼紫色复合物的发射光谱
19.5 铕(Ⅲ)-鲁赫曼紫色复合物的工作原理分析
19.6 从配位体复合物至铕(Ⅲ)的能量转移
19.7 应用
第20章 铕-鲁赫曼紫色复合物的分子间能量转移在潜在指印中的应用
20.1 问题的提出
20.2 溶液的制备与发光检验
20.3 铕-鲁赫曼紫色复合物的荧光增强
20.4 时间分辨成像
20.5 结论
第21章 铽-鲁赫曼紫色复合物的激发增强
21.1 稀土元素鲁赫曼紫色复合物制备
21.2 检测及结果
21.3 应用
第22章 时域分辨成像与频域分辨成像
22.1 基本概念
22.2 时域时间分辨成像
22.3 频域时间分辨成像
22.4 讨论
第23章 与计算机接口的时间分辨发光成像系统
23.1 时间分辨成像系统的起源
23.2 第一代时间分辨成像系统
23.3 第二代与计算机接口的时间分辨成像系统
第24章 时间分辨频域成像运用于潜在指印的检测
24.1 时间分辨指印成像的历史
24.2 频域光谱学技术
24.3 预想的频域仪器
24.4 指印成像处理
24.5 讨论
第25章 共焦扫描激光宏观镜的指印成像系统
25.1 共焦扫描激光宏观镜的实验
25.2 共焦扫描激光宏观镜
25.3 实验结果
25.4 共焦扫描激光宏观镜的功能
参考文献
[
译者序
2002年是激光指纹技术问世25周年整。为了让国内同行能了解激光指纹技术在这25年中的发展历史和最新动向,我们在1988年编译的《激光指纹术》一书基础上,根据门塞尔教授所赠其过去14年中已发表的和刚完稿的新作,重新加以整理和充实,作为在激光指纹技术25周年来临之际,献给国内读者的一份小礼物。.
门塞尔博士现任美国得克萨斯技术大学物理系教授、法庭科学研究中心主任,由于他的开拓性工作,才使得激光技术在25年前首次被用于潜在指印的显现中,他也因此被世界各国公认为激光显现指印之父。为了表达他对中国同行的友谊,门塞尔教授还特地为本书撰写了序。本书的问世,既可使读者领略世界各国在应用激光检测指印方面的研究现状,又可对当前指印显现技术的前沿研究有比较详细的了解。激光指纹技术适合于公、检、法各单位专业人员执业和研究之用;同时,对各相关大专院校师生也是一本很有价值的参考书。..
西南政法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第一任主任、法庭科学教授王成荣同志全面、仔细地审校了全书,并对该书的总体编排提出了建设性的意见。他在译者的成长过程中给予了亲切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由衷的谢意。另外,本书得到了鉴定中心高级工程师陈晓铭同志和工程师刘大庆同志的大力支持。本书第1~9章为清华大学医学院程京教授和西南政法大学刑侦学院易旻副教授翻译,第10~17章为中国计量学院杨其华副教授翻译,第18~26章为生物芯片北京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李寅同志翻译。对以上各位同志的热情支持和帮助,谨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
程京 易旻 杨其华
2002年12月30日
前言
在美国,恶性案件的作案人数约占1/3;每年有近2 500万户家庭要遭受到程度不同的犯罪伤害,报道的强奸案件成千上万,还有200万左右的人(大约130个人中有一个)死于他杀,但这只不过是实际数字的一小部分,而执法机关则多达17 000个。从这些数据中可以看出,同犯罪做斗争确实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这当中广泛地采取了预防措施和善后工作,但几乎从未获得成功。因而,要想维持良好的公共安全,关键在于犯罪侦查,尤其是如何对在犯罪现场中提取到的物证进行科学分析。潜在指印的显现更是特别重要的一个项目,因为指印通常是可以在法庭中出示的最有说服力的物证。很不幸的是,在美国目前的联邦授权机构中,没有哪一个是支持指印领域研究工作的,国家机构是这样,为该领域中的研究投资的私人机构也是这样。英国是法庭科学最活跃的国家,但其内政部的法庭科学服务机构和科研及发展处的指印研究职位还不到10个。以色列是研究活跃程度仅次于英国的国家,所设置的职位充其量也不过只有几个,且又是兼职的。在美国的政府机构中(执法机关国家实验室),没有设置研究潜在指印的职位。欧洲大陆和日本基本上也是持消极态度。不过,日本的消极态度多半是缄默的表示。在世界范围内,也只有三四所大学中设置极有限的指纹研究机构。美国是以其优越的司法制度而感到自豪的国家,而它的法庭科学研究水平如此之低,却是特别具有讽刺意义的。.
由于对指纹研究普遍缺少重视,在世界范围内,每年存档的文献中,研究指纹的刊物还不到10种,许多文章是发表在“灰色文献”(即非存档刊物和机关报告等)中的。由于这类文献不多见,所以本书将尽量对激光显现潜在指印的所有文献做一评述,读者较难获得这些引用文献。但是在司法部门中,只要各个机构间通力合作是完全有希望克服这一困难的。所幸的是,激光显现潜在指印的主要研究论文己在公开文献中发表。虽然各种案例研究和评述性文章并不构成本评述的主要焦点,但仍将引用它们。...
E.R.门塞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