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内容简介
读者对象: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少年儿童、中青年人、老年人。...
目录
小克军斯和大克劳斯
豌豆上的公主
小意大的花儿
拇指姑娘
顽皮的孩子
旅伴
海的女儿
皇帝的新装
幸运的套鞋
雏菊
紧定的锡兵
野天鹅
在国花园
飞箱
鹳鸟
铜猪
永恒的友情
荷马墓上的一朵玫瑰
梦神
前言
安徒生童话的英译本很多,包括英国和美国的。一个多世纪以来,这些译本不下数十种,它们也都是根据丹麦文原文译出的。在这一点上可做的文章就多了。各个译者的文学修养、文学水平和对安徒生童话的理解,不可能都是一样的。每个译本从文字风格和对原作涵义的解释也不可能是一样。有些译者基于自己的文学和语言的修养,对安徒生作品的理解也不完全一样,因而各种版本就有差别。有的译者把安徒生童话单纯当作儿童读物,一般只传达故事情节。但安徒生是个诗人、哲学家和政治家——这里的“政治”指安徒生对事物的观察的政治观点。忽略了安徒生的这个特点,那么译文就只有骨头而无血肉了。
所以“英汉对照”就产生一个棘手的问题:与哪个英译本对照?有的译本,特别是现代的译本,很不实事求是。有的译者自信心强,大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把原作根据自己的主观(或文学和文字修养水平)大加修改。最近我国出现了一个安徒生童话全集“新译本”,它是在别人译本上每句改几个不痒不痛的字,称为自己的“新译文”,破坏了整部名著!我在这里所作的“英汉对照”,则是将我的中译文与同样根据丹麦原文所作的英译文进行“对照”。..
英译文的版本既是那么多,与哪一种译文“对照”才比较适合和比较恰切呢?最后我找到了一个英译本,它自然也是根据丹麦原文译出的。它的译者名W.A.& J.K.Craigie,由英国牛津大学出版社于1914年出版。牛津大学出版社是英国一个颇有威望的老牛津大学的出版社。它不可能出版如我国最近一个所谓“新译本”那样的东西。我把它与丹麦原文核对了一下,又与我的中译文对照了一下,我觉得我们的翻译观点和态度基本上相同:即都忠实于原文,尽管我们两个译者属于绝对不同的时代。Craigie先生生活在维多利亚朝后期,维多利亚朝的严谨治学学风那时仍然在起作用;我是中国社会主义时代的译者,得遵循历史的唯物主义的原则,对原作不能苟且从事。有这么一个相似的共同点,我们两人的译文基本上还能对上口径,可以作“对照”。
这是翻译工作上一种奇特的现象,恐怕还前无古人。这两种“对照”的共同点,是它们都根据丹麦原文译出,但对照的却是两种不同文字的译文。我们这两个译者各处的时代和环境不
同,因而对安徒生作品的内涵也不一定理解一样。安徒生的哲学、诗情、政治观和幽默感,我们两个只有根据各自的常识和修养,做出自己的解释,文字风格及所用词汇的选择也不一样。从这样一种“对照”中,读者可能发现翻译这种艺术的某些新的问题。如果这些新的问题能引起我们翻译工作者的某些思考和探讨,则这个“对照”可能还具有除学习英语以外的新意义。
牛津大学出版社的那个译本出生于1914年,有些后来发现的安徒生的作品没有被收进去。我根据美国“文学遗产出版社”(The Heritage Press)出版的,由Jean Henhoh翻译的一个新全集本在“对照”本中补充了进去——附带提一笔,丹麦哥本哈根大学东亚研究所所长、汉文学家Egmed教授曾将美国这个译本和我的中文译本相比较,在北欧《东方学》杂志发表过一篇书评,认为两个译本可以相互媲美。它们是《纸牌》、《舞吧,舞吧,我的玩偶》、《老上帝还没有死亡》、《神方》、《寓言说这就是你呀》、《哇哇报》、《书法家》和《幸运的贝儿》。这几篇的英译文就都采自美国的这个版本。...
叶君健
1997年11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