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教育、媒体、设计行业从业者,学生和大众读者
什么样的微课,才是好的微课?
你知道设计好微课的10个要点吗?
关于微课设计,你有什么独特的方法?
……
与常见定位于技术操作的微课书目不同,本书聚焦于“好微课,要设计”的理念,服务于对微课感兴趣又想提升设计水平的人。全书通俗易读,以有效设计为主线,结合案例以图文并茂的方式,全面系统地介绍各种类型微课的创新设计。
本书适合于对微课感兴趣的人士,包括各类学校和企事业机构中的课程主管、教学设计师、培训讲师、一线教师、媒体开发者和微课爱好者。
内容简介
作译者
目录
第一章 寻找好微课
全民大事件,微课来啦
资源小世界,多维看微课
微课不威,误区知多少
好课,才有好微课
做好微课,更要用好微课
第二章 讲设计,才能做出好微课
技术,是把双刃剑
内容为王,好微课选好题
有好故事,还要会讲故事
微课时长,到底多少最合适
视觉,形式为内容增值
音乐,给微课锦上添花
情感,让微课有生命
创意,让微课非同凡响
互动,学微课不仅仅是看客
留白,给思考多一点时间
第三章 导入型微课
课堂教学,始于导入
前言
书摘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微浪潮”凭借满足时间碎片化、传播速度快等优势,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席卷各个领域,微营销、微社交圈、微电影、微课等一系列“微样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在这其中,作为一种全新的优质资源形式,微课具备了“短小精悍”的特点,给人焕然一新的感觉。微课诞生于快速发展的信息爆炸时代,日新月异的技术工具更使得微课创作越来越多样化、平民化、低成本化、人性化、高效化。更因为具备了可观看性强、技术门槛低、制作简单方便等特点,微课迅猛发展,很快就形成了近乎“全民微课”的景象。
应该说,微课满足了信息超载背景下人们的学习需求。时间碎片化、信息碎片化、知识碎片化,使得微学习、碎片化学习得以兴起。而基于微课的微学习,恰好能够填补信息爆炸背景下的大量碎片化时间,再借助互联网强大的聚合力量和传播效应,微课教学已经成为一种新潮流。
说起微课,有必要了解一下国内外微课的起源和发展历程。微课(Micro-lecture、Micro-course)的雏形是美国北爱荷华大学(UniversityofNorthernIowa)化学教授勒罗伊A.麦格鲁(LeRoyA.McGrew)在1993年提出的“60秒有机化学课程”(60-SecondCourse),它的目的是让普罗大众能多了解一些化学知识。
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SanJuanCollege)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潘罗斯(DavidPenrose)提出,将原本几十分钟、几个小时的课堂提炼要点,制作成十几分钟的微型视频课堂。他本人也因此被戏称为“一分钟教授”。自此,微课以一个正式的概念开始进入人们的视野。
2012年,是中国微课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一年。虽然之前国内重庆市、广东省佛山市等地区都已经开始探索性地开展了微课建设,组织区域性的微课比赛等,但伴随“翻转课堂”“电子书包”“视频公开课”“自带设备(BringYourOwnDevice,BYOD)”“混合学习”等创新教学理念和模式在全球的走红,以在线微视频为主要表现形式的微课,在2012年迅速成为国内教育界关注的热点话题。同年,微课以中小学为主阵地,同时在幼儿园、职业院校、电大系统、高等院校,甚至企业教育、行业培训等领域全面铺开。全国各地、各个级别、各种类型、各个行业的微课作品征集、竞赛评选、教学大赛迅速爆发,广泛普及。
微课教学在各地如火如荼地开展。面对微课浪潮,你动心了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