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教材第1版自出版以来已有十年时间了,在这些年中数据库学科有了新的发展,计算机教学改革也有了新的要求。在此环境下,第2版需进行重大调整。
调整原则
本版的调整原则是:保持原版本的基本面貌与特色不变,在此基础上进行一定的修改与补充,使教材内容更适应学科发展、特色更明显、学科体系性更强。
本版中“保持原版本的基本面貌与特色不变”主要表现在下面三个方面:
1)定位不变:面向普通高等院校计算机应用型专业本科“数据库”课程且学时数为72学时左右。
2)结构体系及内容框架基本不变。
3)特色不变:应用特色不变,并有所增强。
在保持三个不变的基础上进行了如下五个方面的调整:
1)增添一篇:第三篇(产品篇),集中介绍SQL Server 2008的内容与操作。
2)增添一章:第6章(关系数据库管理),介绍数据库生成及数据库运行与维护等有关内容。
3)增加开发应用篇的内容,使学生学会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开发。
4)删除部分不必要的、落后的及已淘汰的内容。
5)对难于理解的并发控制、数据交换等内容进行了重写,使其更容易为读者所接受。
此外,还对部分内容及错误词句进行了必要的订正。
调整内容
经过修订后,第2版共由四篇22章组成,它们是:
第一篇:基础篇,共6章(第1~6章)
本篇保留原6章框架,但在内容上进行了一定的调整。
第1章:基本保留原有内容。
第2章:基本保留原有内容,但进行了一定的删减。
. 第3章:基本保留原有内容,但删除了面向对象及对象关系两种模型。
第4章:原有内容不变。
第5章:基本保留原有内容,但对事务、并发控制、故障恢复及数据交换等进行了重写。
第6章:将原有的内容并入新设置的第三篇中,而重新设置此章内容,并命名为“关系数据库管理”。
第二篇:操作篇,共6章(第7~12章)
本篇基本保留原有内容,但将原有SQL Server操作内容并入新设置的第三篇中。由于原第10章均为SQL Server操作内容,因此该章整章删除,由此本篇由7章减少为6章。
第7~9章:基本保留原有内容,但删除了SQL Server操作内容并简化了部分内容。
第10~12章:它们即是原有第11~13章内容,但删除了原有SQL Server操作内容并简化了部分内容。
第三篇:产品篇,共6章(第13~18章)
此篇主要介绍以SQL Server 2008为代表的数据库产品,这是此版新增内容,目的是对SQL Server 2008进行全面、系统的介绍,以更方便使用。内容包括SQL Server 2008的系统介绍、服务器管理、数据库管理、数据库对象管理、数据交换以及数据库安全性管理等。
第四篇:开发应用篇,共4章(第19~22章)
此篇即原第三篇(第14~17章),基本保留原有内容并有所增强。
第19章:对原有第14章内容进行了重大的修改及补充。
第20章:基本保留原有第15章内容,但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第21章:改名为“数据库编程”,对原有第16章内容进行了重大的修改及扩充,其目的是增强学生编写数据库程序的能力。
第22章:基本保留原有第17章内容,但进行了一定的修改。
最后,本书还对原有10个实验指导进行了一定的修改,现为8个实验指导。
教材中带有星号(*)的章节可视情况少讲或不讲。
读者对象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特别是应用类专业)本科生“数据库”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数据库应用开发人员的培训教材及参考材料。
鸣谢
本书由徐洁磐、操凤萍编写,其中第一篇、第二篇及第四篇共16章由徐洁磐编写,第三篇共6章由操凤萍编写,最后由徐洁磐统稿。
值本书付梓之际,首先,向东南大学孙志挥教授表示感谢,他在审稿中对本书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此外,本书还得到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所限,不足之处望读者不吝赐教,可发电子邮件至xujiepan@nju.edu.cn。
编者
2017年4月
第1版前言
近年来,我国在计算机本科系科中开设“数据库”课程的高校越来越多,其中涉及以下三种类型的专业:
1)以研究为主的“计算机相关专业”。
2)以应用为主的“计算机应用专业”及“计算机应用相关专业”。
3)需掌握一定计算机知识的“非计算机专业”。
这三种专业的“数据库”课程的教学目标、要求与教学内容不尽相同,因此需要采用不同类型的教材。但是,目前市场上的数据库教材多面向第一类与第三类专业,面向第二类专业的教材则较为少见,而由于实际应用需要,此类学生数量又占三类专业学生数量之首,因此编写面向此类专业的数据库教材成为当务之急。
本书就是这样一本面向应用型专业的数据库课程教材。本书的编写目标是:以应用为核心,以基础与操作为支撑,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学生学完本书后既具有数据库的基本理论知识,又能进行数据库操作,而且能从事数据库领域的实际工作。
下面介绍本书编写的具体内容:
1数据库应用
本书是计算机应用型教材,因此力求培养学生的以下能力:
1)从事数据库应用系统开发的能力。
2)初步的数据库设计能力。
3)初步从事数据库管理的能力。
2数据库基础知识
1)能掌握数据库系统与关系数据库系统的一般性原理与基础理论知识。
2)在数据库基础知识的介绍中坚持先进性与实用性,淘汰传统教材中落后、过时的内容(如关系演算、查询优化、层次模型、网状模型、嵌入式SQL以及传统的分布式数据库系统等),增加先进与实用的内容(如数据交换、面向对象模型与对象-关系模型以及XML数据库与Web数据库)。
3)在介绍系统一般性原理的同时,以一个具体的系统(SQL Server 2000)为蓝本进行介绍与分析。
3数据库操作
1)以介绍SQL语言作为数据库操作的主要内容。
2)SQL语言的介绍以ISO SQL为标准,以SQL’92为主要内容并兼顾SQL’99及SQL’03,特别要介绍数据交换中的SQL内容,包括人机交互、自含式、调用层接口、Web数据库与XML数据库等SQL扩充结构的内容。
3)同时介绍SQL Server 2000中的SQL语句,注重标准化与实用性相结合。
本书由基础篇、操作篇与开发应用篇三部分构成。各部分的具体内容如下:
(1)基础篇
基础篇由第1~6章组成,主要介绍数据库系统与关系数据库系统的一般性原理与基础理论,其中第1~3章介绍数据库系统的一般性原理与基本理论,第4~6章介绍关系数据库系统的基础理论与原理,并以SQL Server 2000为例说明相关概念与原理。
(2)操作篇
操作篇由第7~12章组成,主要介绍ISO SQL以及SQL Server 2000中的SQL语句及使用方法,内容涉及SQL核心部分及扩展部分等8部分。其中,数据定义、数据操纵、数据交换以及数据控制属核心部分,而人机交互方式、自含式方式、调用层接口方式及Web方式属扩展部分。
(3)开发应用篇
开发应用篇由第13~16章组成,主要介绍前面所述的应用的三个方面以及应用的三个领域,即传统事务处理领域、非传统事务处理领域和分析领域。
本书是一本特色明显的教材,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定位准确
本书面向应用类专业学生的需求,书中既有数据库基本原理与基本操作等理论性内容,也有实用性内容,学生学完本书后能掌握数据库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并能进行实际应用,同时也可为学习后续课程及进一步研究打下基础。
结构合理
本书以实用性为目标,将整个数据库技术内容组织成三大部分,改变了以往复杂、繁琐的结构体系,更适合目标读者的需求。
内容先进
本书重点介绍国内外先进成熟技术,抛弃了一些过时陈旧的内容,因而具有明显的时代特征。
实用性以及理论与实际结合
本书注重实用,教材内容与数据库实际应用紧密结合。而且,本书注重理论与实际的结合,基础理论能指导实际应用,同时实际应用又能支撑理论,对能力的培养也大有助益。
适合教学
本书针对教学需要合理安排结构体系,同时配有大量实验与应用性习题并为授课教师提供丰富成熟的教学课件,因此特别适合于教学。
本书可作为普通高校计算机应用类专业本科生“数据库”课程的教材,也可作为数据库应用开发人员的参考材料以及培训教材。
值本书付梓之际,首先向山东大学董维润教授表示感谢,他为审阅本书付出了艰辛的劳动并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同时感谢南京大学张德富与费翔林教授对本书的支持。此外,本书也得到了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支持,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作者水平有限,错误之处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指正。
编者
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新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
2007年5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