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陈才生
- 出版社:新华出版社
- ISBN:7501164266
- 上架时间:2005-12-19
- 出版日期:2004 年2月
- 开本:32
- 页码:509
- 版次:1-2
所属分类:
文学 > 中国现当代随笔
编辑推荐
他是顽童、是战士、是善霸、是文化基督山、是社会罗宾汉、是侠骨柔情的大作家兼大坐牢家、是坦白的思想家、是挖黑的历史家、同时还是黑白分明的文章大家。作为中国人,李敖确有不幸。虽然他曾“二进宫”,却得不到伏尔泰所得的荣耀与辉煌。李敖又是幸运的。当年李贽的著作一焚于万历,再焚于天启,他本人也以血成仁。而李敖的著作虽也曾遭禁,但今天,他却可以自由自在地编着自己的文集,自豪地看着他的书一本又一本地进入寻常百姓家了。
内容简介
书籍 文学书籍
李敖,从惨绿少年到玩世青年,从文坛彗星到“人民公敌”,从论战英雄到高墙重囚,从“笑傲江湖”到竞选“总统”,他与之同生,与之共恨,他在这里跋涉、驰骋、呼啸、叫战、口洙笔伐,纵横捭阖,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时髦不能动。这位文化思想界的孤星,在蒋介石偏安-隅的孤岛之上,在国民党-党独大的残山剩水之中,在举世滔滔、众神默默的时代,生俱、滋叶、开花、结果、度过了驭风而行的青春岁月,迎来了如火如荼的人生的秋天…………
作译者
陈才生,大学中文系副教授。自1998年以来长期开设“李敖研究”课程,重点研究李敖的文化思想与文学创作。是国内最有影响的李敖研究专家之一。
目录
第一章 童年 少年.
一 “流民”后裔
二 他向往“伟大惊人”
三 顾维钧的故事
四 行为“古典”
第二章 迷乱中的憧憬
一 困学中的成绩
二 神交梁启超
三 拜访钱穆
四 师从严侨
五 走近胡适
六 暗恋罗君若
第三章 台大:沉沦与嬗变
一 丧礼改革:“平生最得意的一次经验”
二 失恋:“性的信仰的转变”
三 自省:痛苦中的嬗变
四 姚本师,“不拒曲木”
五 殷海光,“他没有多少好吸收的”
六 胡适:“你简直比我胡适之还了解胡适之!”
第四章 军队:“生命里掺进了新的酵素”
一 “想过一段新生活”
二 “看到你,什么痛苦都飞了。”
三 “偏要惊人过一生!”
四 “人间总被思量误”
五 《一个预备军官的日记》
第五章 惊鸿一笔震江湖
一 从“四席小屋”到新店山居
二 严侨没有死
三 兼职“开国文献会”
四 情系花莲
五 入主《文星》
第六章 文星风云(一)
一 谁是文化的播种者?
二 给谈中西文化的人看看病
三 从“全盘西化”到“充分世界化”
四 炮轰高等教育..
五 为文学开窗
第七章 文星风云(二)
一 论战胡秋原
二 《胡适选集》案
三 状告徐复观
四 要人约见
五 《文星》被封
第八章 星沉海底
一 退出《文星》,朝野双杀
二 商海谋生,义助殷海光
三 主办《文风》,涉足演艺圈
四 “大力水手”事件,义助柏杨
五 情场多变幻,纸上罗曼斯
六 跟监十四月,与“警总”斗智
第九章 漫漫长夜
一 从保安处到仁爱庄
二 匪谍·小偷·流氓
三 智者的微笑
四 给女儿的信
第十章 复出
一 就职“国关中心”
二 幽居金兰
三 复出文坛
四 胡、李婚变
五 禁止李敖出境
第十一章 政治的李敖
一 “二进宫”与“忧患之书”
二 他坐的是政治牢
三 “天下没有白坐的黑牢!”
四 讨伐国民党
五 情人与助手
第十二章 舌耕布道
一 “刁民”闹衙
二 白眼看“台独”
三 执教东吴
四 走上银屏
五 参与竞选
第十三章 结账
李敖大事年表
后记...
媒体评论
他是顽童、是战士、是善霸、是文化基督山、是社会罗宾汉、是侠骨柔情的大作家兼大坐牢家、是坦白的思想家、是挖黑的历史家、同时还是黑白分明的文章大家。作为中国人,李敖确有不幸。虽然他曾“二进宫”,却得不到伏尔泰所得的荣耀与辉煌。李敖又是幸运的。当年李贽的著作一焚于万历,再焚于天启,他本人也以血成仁。而李敖的著作虽也曾遭禁,但今天,他却可以自由自在地编着自己的文集,自豪地看着他的书一本又一本地进入寻常百姓家了。
书摘
在中国西部的云贵高原,一支衣衫槛褛的队伍正在雪山草地之间与国民党追兵浴血奋战,进行着艰苦卓绝的军事大转移,史书称之为“二万五千里长征”。
风声鹤唳,怨声载道,白骨遍野,民不聊生。
灾难深重的1935年。
此时,被辛亥革命赶出宫庭的溥仪在一群日本人和汉奸的簇拥下早已到了长春,建立起伪“满洲国”,挑着黄龙旗,做起傀儡王。东北三省,已经是遗民地区。
李敖一生下来就成为伪“满洲国”的“遗民”。
如果寻根问祖,李敖当是流民的后裔。
据“李氏宗谱”记载,李家的远籍在云南乌撒(即现今的威宁县),是创造了竹楼笙歌的苗族。明太祖洪武年间,大将傅友德征伐云南,战乱频仍,百姓纷纷北移,李氏先祖亦随波逐流,外出避难,自乌撒长途跋涉迁至山东潍县。
潍县在今天的潍坊市一带,位于山东省中部偏东,属于富饶的胶东平原。这里北临渤海湾,东临黄海,空气湿润,土地肥沃,盛产小麦、大豆、玉米、高粱和烟草,可谓土地养人。但是从明至清五百年间,李氏一族却从未发迹过,倒是儒家文化中的安土重迁观念把李氏家族牢牢地束缚在这片土地上,以务农维生,不及温饱。到了李敖的祖父李凤亭一代,已沦落到贫民的最底层。
李凤亭生于何年何月,谁也不记得了。据他本人回忆,其生年大约在清朝咸丰元年(公元1862年)。他小时候遭逢荒年,有一次,跟着母亲去讨饭,当两人饥肠辘辘乞讨无门的时候,在路上遇到了野狗袭击,母亲挺身护子,结果被狗活活咬死。李凤亭被眼前的情景吓呆了,看着血肉模糊的母亲,只有嚎陶大哭。在度过了一段孤独无靠的流浪生活后,他替“下关东”的人赶马车,流浪到了关东。
“关东”是对山海关以东的东北三省的旧称,当时人叫满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