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原书名:Cisco LAN Switching Configuration Handbook (2nd Edition)
- 原出版社: Cisco Press
- 作者: (美)Steve McQuerry David Jansen David Hucaby
- 译者: 付强 张昊 孙玲
- 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
- ISBN:9787115251053
- 上架时间:2011-5-19
- 出版日期:2011 年5月
- 开本:16开
- 页码:304
- 版次:2-1
- 所属分类:计算机 > 计算机网络 > Cisco
计算机 > 计算机网络 > 计算机网络 > 局域网/广域网/城域网
计算机 > 计算机网络 > 组网 > 网络传输设备
【插图】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Cisco局域网交换机配置手册(第2版)》是一本关于在Cisco Catalyst交换机上进行特性配置的内容全面的参考书。书中共分为14章,分别介绍了CLI用法、交换机功能性、Supervisor引擎、2层配置、3层配置、VLAN与Trunking技术、STP协议、高可用特性、多播技术、服务器负载均衡、流控与访问控制、交换机管理、QoS,以及语音技术。《Cisco局域网交换机配置手册(第2版)》附录中收录了知名的协议号、端口号与其他编号,以及一份用于现场布线的快速参考表。
《Cisco局域网交换机配置手册(第2版)》层次分明、阐述清晰、分析透彻、理论与实践并重,不仅适合准备CCNA、CCNP或CCIE认证考试的人员阅读,也是从事计算机网络设计、交换机管理和运维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必不可少的现场参考资料。
作译者
David Jansen,CCIE #5952,是美国制造类企业的全程方案设计师(vertical solutions architect)。David在信息技术领域具有20年以上的工作经验,同时持有Microsoft、Novell、Checkpoint、Cisco等多种认证。他主要致力于帮助企业客户解决端到端制造业的体系架构。David已经在Cisco工作了11年,作为一名制造业架构师,在过去的日子里,David提供了宝贵的经验来帮助客户构建制造业的解决方案,以实现制造工程的连通性。David曾在密歇根大学(University of Michigan)获得了计算机科学专业的工学学士学位,之后又在中密歇根大学(Central Michigan University)获得了成人教育的管理学硕士学位。
David Hucaby,CCIE #4594,是肯塔基大学(University of Kentucky)的一名高级网络工程师。他工作所在的医疗网络由Cisco Catalyst交换机、IP电话、PIX以及VPN产品线组成,工作性质是负责网络运维。在担任现职之前,David是一名资深的网络顾问,主要在基于Cisco的VPN和IP电话解决方案方面提供设计和实施方面的咨询。David同时获得了肯塔基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的理学学士学位和硕士学位。
目录
第1章 CLI使用方法 1
1.1 Cisco互联网络操作系统(IOS)软件 1
使用Cisco IOS软件 2
1.2 ROM Monitor 9
使用ROM monitor命令集 9
第2章 交换机的功能性 13
2.1 Catalyst交换机家族 13
Catalyst 2000系列 13
Catalyst 3000系列 14
Catalyst 4500系列 15
Catalyst 6500系列 16
2.2 园区交换网络设计 17
延伸阅读 23
Catalyst交换机家族 23
Cisco有效的园区网设计 23
第3章 配置Supervisor引擎 25
3.1 提示符与标语 26
配置提示符 26
配置标语 26
译者序
由于我任职于思科网络技术学院,也曾负责过学院的授课和课程编排工作,因此翻译此书的初衷是想将本书的内容融入课程中,并使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的新学员能够从中受益。但随着翻译工作的进行,我越发感觉到,与其将此书说成是一本配置手册,不如将其比喻成一本配置命令的“备忘录”:几百页的内容里共介绍了近千条的配置命令,这也不难看出本书内容上的侧重方向。所以我这里敬告各位读者:如果您没有系统地学习过Cisco技术,或只是一名刚接触网络技术的初学者,在阅读本书时请慎重考虑!如果您需要一本交换机配置与管理的中文配置手册或速查工具书,此书将是您的不二选择!
很多“命令大全”之类的图书,淘汰的速度要远快于技术类图书,命令的变更也是令很多技术工作人员头疼的地方。但Cisco不同于其他厂商,读者可以发现Cisco的IOS从古老的11.X,到广泛使用的12.X,再到如今的15.X,配置命令变化甚微,而且每次IOS版本的变动都是由于某些技术的更新换代所致,绝大多数的配置命令和配置思想未曾改变。所以读者无需过多担心本书的内容是否过时,它所传递的配置思想才是最重要的。
本书的翻译工作由三位译者共同完成,我主持本书大部分内容的翻译,并负责全书的审校工作;张昊翻译了本书第1章、第10章、第12章并担当本书内容的技术支持,孙玲翻译了本书第3章、第4章、第13章并负责全书的文字润色工作。在此向这两位朋友表示感谢。
我曾期望将本书翻译成一本完全按照中文习惯来叙述的中文版图书,但在翻译过程中,受中文修养所限,最后未能完全做到这一点,但我尽量做到叙述通顺、准确。另外,由于本书覆盖范围广泛,加之自身技术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谅解。
如果读者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有所疑问,可以通过邮件与我交流,我会尽力答复。
前言
本书作为一本快速简洁的参考指南,对可在Cisco Catalyst交换机上配置的所有特性进行了介绍。也就是说,本书相当于把从摆满整个书架的Catalyst文档和其他网络参考材料中汲取出来的内容都“浓缩”到一起。
本书的编写思路是对Cisco路由器配置图书的延伸。在大型交换式网络环境中,通常会发现它们部署了许多不同Catalyst平台的交换机,而且每种平台又有着不同的配置特性集。我们发现,在从一种Catalyst平台转到另一种平台的时候,要记住配置步骤和命令十分困难。或许读者也有这样的感触。
与配置路由器一样,我们也将交换机的配置命令整理到了一本手册里。作为一名网络顾问和工程师,每次到现场工作时,我都将这本手册带在身边。当工作中有人请你配置某项你并不熟悉的功能时,那么最好在你的包里放一本随手可得的参考笔记!希望本书能成为读者手边的参考资料。
特性
本书可被网络管理员、工程师、技术顾问或学生用作完成日常任务的工具。正因如此,我们避免介绍大量有关协议或者命令操作的指导信息或理论知识。因为此类知识在其他主题性更强的技术图书中会诠释得更好。
相反,本书被分成若干章节,来快速讲解各种实际情况和配置步骤,并且解释Cisco Catalyst交换机每项特性的配置选项。本书各章内容如下。
第1章“CLI使用方法”:介绍了IOS环境以及命令行界面。
第2章“交换机的功能性”:描述了LAN交换机以及设计交换式园区网的方法。
第3章“配置Supervisor引擎”:介绍了配置交换机提示符、IP地址、密码、交换机模块、文件管理以及管理协议的方法。
第4章“配置2层接口”:描述了以太网、快速以太网、吉比特以太网以及Ether Channel接口的配置方法。
第5章“配置3层接口”:讲解了在交换机上使用3层接口的方法。
第6章“VLAN与Trunking”:介绍了VLAN、私有VLAN、Tmnking以及VTP的配置方法。
第7章“生成树协议(STP)”:讨论了STP的运作、配置以及调节方法。
第8章“配置高可用特性”:讲解了如何使用多个Supervisor引擎及热备份路由器协议(HSRP)来配置并实现Catalyst交换机硬件的冗余性。
第9章“多播”:阐述了交换机如何处理多播流量,以及如何与多播路由器进行交互。
第10章“服务器负载均衡(SLB)”:介绍了Catalyst 6500系列用于均衡服务器群和防火墙群流量的特性。
第11章“流控与交换机访问控制”:讨论了广播抑制、用户身份认证、端口安全以及VLAN访问控制列表。
第12章“交换机的管理”:讲解了如何配置交换机的日志功能、SNMP和RMON管理、端口分析(SPAN)、电源管理以及连通性测试。
第13章“服务质量”:介绍了交换网络中QoS理论和特性的配置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