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日】柳川隆高桥裕大内伸哉编吴波郭强等译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558835
- 上架时间:2017-4-19
- 出版日期:2017 年4月
- 开本:16
- 版次:1-1
- 所属分类:法律 > 经济法 > 综合
教材 > 研究生/本科/专科教材 > 文法类 > 法律
内容简介
目录
推荐序
译者的话
序
序章 法学和经济学的双向思考1
第一节 序言1
第二节 法学与经济学之间的对立——案例分析3
第三节 法学与经济学的价值取向9
第四节 致读者16
小栏目1 经济学家眼中的本书构成19
小栏目2 经济学思维中的解释19
小栏目3 法院一游:民事和刑事20
第一章 “物品”所有权——知识产权法22
第一节 所有权制度的概要及其意义22
第二节 知识产权法制度的概要25
第三节 专利制度的经济分析29
第四节 著作权制度的经济分析35
小栏目4 法的读者是谁:强行法规和任意法规41
第二章 调整公司利害关系人的规则——公司法42
第一节 序言42
书摘
如果不存在信息的非对称性并缔结含有考虑各种情况条款的契约(这称作完全契约)的话,从委托人最期望的结果这层意义上讲,可导致最佳(first best)效率性的结果。但如果信息是非对称性的,针对法院等第三者,因不能将含有基于未能证明事项的条款写进契约中,所以,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契约只能属于不完全契约。加之,如果契约是不完全的,则只能得到非效率的次优(second best)结果。例如,在上门销售的例子中,因“顾客是否顽固”不可证明,在工资契约中不可含有将“因客户顽固而契约不成立”作为条件来定报酬的条款。此外,如上一段所示的“较低的固定工资+按成交件数的比例工资”那样的动机契约中的固定工资部分,对委托人来说,如果信息是完备的,那么,其就是不必支付的负担,阻碍了有效率性的结果。
除此之外,对于不完全契约,还会产生各种问题。例如,某产品的制造企业(委托人)基于“支付这一口头承诺”虽给承包零件的企业(代理人)下了“特定零件”,但在“特定零件”被完成只等交货的阶段,发生了要求减少支付额的情况。如果无法将口头承诺作为证据,且又不能将特定零件简单转售的话,代理人只能接受委托人的事后请求。这样一来,通过将对方逼到绝境,让事态对己方有利的行为称作套牢问题。
……
同类热销商品
罗马法原论(全两册)
- ¥106.00
- ¥113.00
- 古代法
- 英国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