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 作者: 林土胜编著
-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 ISBN:9787111287957
- 上架时间:2017-4-2
- 出版日期:2011 年7月
- 开本:16
- 版次:1-1
- 所属分类:计算机 > 计算机组织与体系结构 > 单片计算机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单片机技术及工程实践》结合工程实践系统地介绍了单片机技术原理及其应用。51系列单片机是应用得最广泛、最适合初学者学习的单片机。全书共9章,内容分为三个层次。第1~6章为基础部分,介绍了单片机硬件结构、指令系统、内部功能、总线扩展、外围接口和调试方法。第7章为单片机技术的应用实践部分,所提供的示例和思考方法都与基础原理紧密结合,通过动手实验验证以加深基础知识的理解和培养实践能力。第8、9章对工程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开展单片机技术的进阶学习和串行总线扩展技术的系统性学习,以提高对单片机技术的实际运用能力。
《单片机技术及工程实践》融合了作者多年的教学和科研实践以及工程经验,书中内容和技术资料丰富,提供的实例全部通过验证,并附有汇编语言和C语言的程序源代码供对照参考,读者也可根据不同层次的需求来选择学习。
《单片机技术及工程实践》既可作为工科院校本科生单片机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研究生学习以及从事单片机技术培训、开发和应用的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目录
第1章 51系列单片机的硬件结构
1.1 单片机概述
1.1.1 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功能构件
1.1.2 单片机的发展概况
1.1.3 51系列8位单片机的基本类型
1.2 51系列单片机芯片结构
1.2.1 51系列单片机基本组成结构
1.2.2 51系列单片机的引脚及其功能
1.3 51系列单片机的中央处理器
1.3.1 运算部件
1.3.2 控制部件1
1.3.3 CPU的工作时序1
1.4 存储器结构及存储空间1
1.4.1 程序存储器1
1.4.2 片内数据存储器1
1.4.3 特殊功能寄存器1
1.4.4 片外数据存储器2
1.5 并行I/O接口2
1.5.1 P0口的结构及功能2
书摘
单片机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4位、8位、16位单片机,由于各自的特点对应于各自的应用领域和场合,因此不存在高端产品淘汰或替代低端产品的情况。这是因为工程应用中要考虑成本因素,在低端单片机能完成所需功能的情况下,就没有必要采用高端单片机,例如在8位机的发展时期,考虑到4位单片机工艺成熟、价格低廉,仍有不少进口仪器仪表采用4位单片机来实现。总的说来,单片机各种机种均有不同程度的应用,尤其8位单片机的性能在不断地增强和提高,所以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8位单片机在中小规模的应用场合仍占据主流位置。2.单片机的特点以MCS-51系列单片机为例,其结构有别于通用微机,主要特点如下:1)单片机的ROM(程序存储器)和RAM(数据存储器)分开成为两个严格独立的地址空间,各自采用不同的寻址方式。对于面向工业控制的应用,存放程序的ROM空间要求较大而存放数据的RAM空间则相对要求较小。
2)单片机的指令系统主要面向控制,在逻辑控制和位控制方面显得更强,可由相应的指令来实现功能的选择和控制的切换而不必依靠硬件跳线。
3)单片机的IO口线可通过程序的控制实现双功能复用,能够有效解决有限引脚数目与更多功能设置之间的矛盾。
4)单片机的外部扩展功能很强,接口与许多通用的微机芯片兼容,能对ROM、RAM、IO口等进行扩展。
3.常用单片机系列
单片机发展至今已达几十个系列、几百种型号。其中,MCS是Intel公司的注册商标,MCS.51系列中的第一位成员是8051单片机,Intel公司把基于8051内核的单片机统称为MCS.51系列。人们现在泛指的8051系列单片机,是包括了Intel公司在内的所有公司如Philips、Atmel、Winbond、Siemens、AMD、OKI、NEC等生产的基于8051内核的单片机。此外还有80C51系列单片机,采用了与8051系列HMOS工艺不同的低功耗型CHMOS工艺,它的增强型版本是80C52系列单片机。本书把上述所有单片机统称为51系列单片机。
除了基于8051内核的51系列单片机外,还有另外一些常见的系列,如68H系列、PIC16系列等,但它们的指令系统与51系列的均不兼容。鉴于51系列单片机程序设计简单、性能可靠、实用性强、便于初学者学习入门,本书把它作为学习讨论的重点。
在51系列单片机中,Intel公司的MCS一51系列单片机和Atmel公司的AT$9系列单片机是相互兼容的,它们均属于8051内核。不同的是前者的片内程序存储器为掩膜ROM或EPROM(紫外光擦写)存储器,而后者则是Flash(闪速)存储器,使用起来后者更为方便,因此目前被广泛采用。本书所述内容所指的主要是这两种系列,不加区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