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中国首部从投资者视角出发的新三板市场蓝皮书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聚焦三板政策与市场精选代表行业与公司
在新三板受到市场多方关注的背景下,新三体倾力推出从投资者视角出发,全方位分析新三板市场的年度报告蓝皮书。在本书中,我们全面梳理和总结了2016年新三板市场的发展情况,以国家“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产业为切入点,精选了优质的新三板企业进行案例分析,以此展示出新三板区别于其他证券市场的特性,帮助投资者及对新三板感兴趣的市场人士更好地理解新三板。
本书第一部分立足于政策解读,提出了流动性问题如何渐进改良,解答了信息披露为何成为重中之重,讨论了抑制金融类企业能否明确三板定位等问题。第二部分聚焦于市场研究,重点分析了新三板的定价与融资功能。对定向增发缓慢下行的趋势进行了说明,对新三板公司为何热衷于去主板IPO进行了探讨。第三部分邀请了市场知名专家学者,从政策和市场两个维度对新三板市场的未来发展做出了展望。第四部分专注于行业与公司研究。研究涵盖信息技术、医疗、新材料、大消费等领域,挑选了12家具有行业代表性,已经或者有望成为细分行业龙头的新三板公司进行深度研究。附录摘取了有特色的新三板行业数据,帮助读者更全面地了解整个新三板市场的发展情况。
作译者
目录
新三板:未来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主战场
第一部分 政策:巩固独立市场地位
流动性问题如何渐进改良 / 2
“注册制”的未来走向如何 / 4
大股东占款为何成监管抓手 / 7
信息披露为何成为重中之重 / 10
抑制金融类企业能否明确三板定位 / 11
新三板公司转板障碍何在 / 13
挂牌企业破万家,创新层将获得怎样的“差异化制度供给” / 16
第二部分 市场:完善定价及融资功能
新三板为何充斥僵尸股 / 20
挂牌热潮还会持续吗 / 24
定向增发融资额缓慢下行 / 25
新三板公司为何热衷沪深A股上市 / 29
存量资金何时退出,新增活水源头何在 / 31
跨市场套利为何成为主流投资逻辑 / 34
私募做市何以改善定价功能 / 37
第三部分 展望:2017年新三板市场展望
政策篇:分层是抓手 / 46
前言
上海新三体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唐勇
当前,全球经济在动荡中缓慢前行。互联网经济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技术将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带来颠覆性影响。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已经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外汇储备连续多年全球第一。但目前传统产业面临巨大的转型挑战,在这样的宏观经济背景下,依靠投资、出口和消费三驾马车拉动的经济增长模式瓶颈已现。高速成长的中国资本市场成为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和创新的重要驱动力。中国的资本市场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除了沪深交易所两大主板市场以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已基本成形,新三板市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新经济是中国经济转型的主要方向,而新三板则是新经济领域细分行业龙头或具有独特商业模式企业的聚集地,新三板未来必将成为中国资本市场改革和发展的主战场。
政策与制度供给
新三板是经国务院批准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证券法》(以下简称《证券法》)设立的全国性证券交易场所,主要为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发展服务。境内符合条件的股份公司均可通过主办券商申请在全国股份转让系统挂牌,公开转让股份,进行股权融资、债权融资、资产重组等。2013年12月31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关问题的决定》,从此新三板快速发展,到2016年12月19日,挂牌企业一举突破了10?000家,创造了资本市场的一段神话。新三板市场不仅成为全球挂牌数量最多的市场,而且已经成为目前中国资本市场价值投资的一片沃土。
在2017年3月5日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谈及“新三板”:“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改革,完善主板市场基础性制度,积极发展创业板、新三板,规范发展区域股权市场,拓宽保险资金支持实体经济渠道。”报告中将创业板与新三板并列,彰显了新三板的独立性,并提到要“积极发展”,表明新三板的建设和发展已经得到中央政府的高度重视,说明新三板在资本市场体系中的地位已经显著提高,新三板将会有更多超预期的制度和政策供给,这也符合国家一直以来提倡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政策导向。
2017年2月10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证券期货监管工作会上,也首次公开谈及新三板:“新三板既要有苗圃功能,又要发挥土壤功能。让一批创新能力强、诚实守信、市场前景好的企业,能够转板的就转板,不愿意转板的就在新三板里绽放,这是资本市场又一道风景线。”刘士余的讲话传递了监管层对新三板寄予的厚望,释放出了国家对新三板成为独立市场的期望,新三板市场首先是培育中小微企业成长的土壤,其次才是苗圃。转板是更为市场化的表现,应该打通转板障碍,但并非鼓励转板,对于当下急需进入资本市场的企业应该给它们更好的出路,因为新三板是苗圃。但对那些近期还达不到IPO要求的企业也不必着急,因为新三板的定位更是土壤,这些优质企业在土壤中茁壮成长,终将会在新三板市场中得到绽放。在国务院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中,明确提到要“支持创新创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融资,完善企业兼并重组机制,鼓励发展多种形式的并购融资”以及“强化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融资、并购、交易等功能”。因此,作为支持中小微企业特别是创新型企业发展的资本市场,新三板的政策定位其实已经很明确了。
在2017年2月26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厅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证监会副主席赵争平明确表示新三板2017年改革重点就是完善市场分层,把投资人准入、监管等改革联通起来,为企业提供差异化制度供给,把市场的积极效用进一步释放出来,重点去支持那些创新能力强、诚实守信、运作规范、前景广阔的中小微企业加快发展。赵争平认为新三板为缓解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提供了实实在在的支持,未来新三板市场对支持创新型、创业型、成长型中小微企业的发展还有巨大的潜力。在新三板的改革创新当中,将以分层为主线,推动其他方面的改革,在发行、交易和监管上都会进行区别对待,市场的积极作用会更有效集中地发挥出来,特别是对于分层中可能推出的“精选层”,监管层会重点扶持。
市场现状与发展
截至2016年12月31日,新三板挂牌企业家数为10?212家,沪深A股市场企业家数总和为3?052家,新三板挂牌企业数量已经远远领先沪深A股市场。从行业分布的角度来看,新三板也处于优势地位。从产业结构上看,新三板市场中新经济领域的行业占比也较主板市场更大。新三体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年底,从各行业挂牌企业总市值在市场总市值中的占比来看,新三板市场中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比例分别为18.85%、3.61%和2.97%,而沪深主板市场的相应比例则仅为5.20%、1.41%和0.33%。
新三板的挂牌企业仍主要集中在一线城市,以及长三角和珠三角这些中国拥有地域和资源优势的地区。新三体研究院统计数据显示,59.19%的企业聚集在广东、江苏、北京、浙江、上海,这些地区2014~2016年挂牌企业数量分别占比16.17%、12.70%、12.66%、9.14%和8.52%,这几个省市的企业数量几乎占据了新三板企业数量的60%。这一现象符合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而在将来,政府对贫困地区企业扶植的相关政策也会频繁出台,加上新三板的挂牌门槛较低,中西部这些欠发达地区的挂牌企业数量将会进入一个快速增长期。
沪深市场,特别是沪深主板市场,主要以钢铁、基建、原材料、传统制造业等行业企业为主,代表了中国前20年的传统经济增长模式。创业板和中小板尽管有一部分成长型、创新型企业,但不能完全代表中国经济转型的未来。在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形势下,中小微企业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但是,这些大量初创期的、新型业态的、新商业模式的中小企业并没有得到良好的资本市场服务,融资困难,给持续经营带来了压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三板的诞生与快速发展犹如雪中送炭,给这些成长中的企业带来了资金及产业的支持,为推动新经济的持续发展贡献了重要力量。
中介机构及发展
近些年来,从国务院到证监会都在强调建设多层次资本市场,而新三板正是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资本市场上,沪深主板代表了大型国有企业及大型传统产业,而创业板和中小板则代表了国内一些发展较为成熟的新兴企业,而那些真正需要大量资金扶持的创新成长型企业却一直缺少一个融资的平台。有市场人士认为2016年出现了资产荒现象,但在资产荒的背后却有着一大批优质的成长创新型企业面临资金荒的问题。到底是资产荒还是资金荒?事实上,我国目前并没有出现明显的资产荒或资金荒问题,存在的只是优质资产和闲置资金的对接问题。从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来,创业的热情遍布大江南北,一个个初创型企业也随着这波经济转型逐渐成长起来。一个企业的顺利成长少不了资本的助推,无论是谷歌、苹果等国际知名企业,还是阿里巴巴、腾讯等国内互联网巨头,在发展初期都得到了资本的鼎力支持。从创业热的产生到今天已有3年之久,这些企业发展到了最需要资本助推的时候,正是在这样一个关键时点,新三板的出现为这些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提供了一个资本和产业对接的平台。另一方面,仅有市场并不能很好地解决优质资产和闲置资金的对接问题。我们看到,在国际成熟资本市场的发展历程中,投资银行等中介机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绝大部分新三板公司在挂牌之后很少得到高质量的资本市场服务,能够提供专业服务的第三方机构数量太少,因此新三板企业存在巨大的资本服务需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三体应运而生。新三体的愿景是,以“买方思维”打造领先的新三板综合市场服务平台,我们为企业提供“社交平台+资本服务+资产管理”的垂直型服务。其中包括:会议会展、项目路演、金融培训、财经传播、企业家俱乐部等社交平台业务,资本运作顾问、投资者关系管理和投资银行等资本市场服务业务,以及基金管理、股权投资和财富管理等资产管理业务。
本书结构
在新三板受到市场多方关注的背景下,新三体研究院倾力推出从投资者视角出发,全方位分析2016年新三板市场的年度报告。在本书中,我们全面梳理和总结了2016年新三板市场的发展情况,对出台的政策进行了客观的解读,以国家“十三五”发展战略规划的重要产业为切入点,精选了优质的新三板企业进行案例分析,并搜集了具有特色的行业数据,以此展示出新三板区别于其他证券市场的特性,帮助投资者及对新三板感兴趣的市场人士更好地理解新三板。
本书的写作结构如下:
第一部分立足于政策解读,提出了流动性问题如何渐进改良,分析了注册制的未来走向如何,研究了大股东占款为何成为监管抓手,解答了信息披露为何成为重中之重,讨论了抑制金融类企业能否明确三板定位,探索了新三板公司转板障碍何在,思考了在挂牌企业突破万家之后,创新层将会获得怎样的差异化制度供给。
第二部分聚焦于市场研究,重点分析了新三板的定价与融资功能。对新三板“僵尸股”进行了研究,对挂牌热潮的持久度进行了解析,对定向增发缓慢下行的趋势进行了说明,对新三板公司为何热衷于去主板IPO进行了探讨,对存量资金何时退出、新增活水源头何在进行了思考,对跨市套利为何成为主流投资逻辑进行了分析,对私募基金做市何以改善定价功能进行了讨论。
第三部分综合了新三板市场上部分专业人士的看法和观点,力求从政策和市场两个维度对新三板市场进行分析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