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诊疗椅上的谎言》
欧文·亚隆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作!人都是天使和魔鬼的结合体 当来访者满怀谎言走向诊疗椅 结局,将大大出乎每个人的意料诊疗过程中的对话孰真孰假 移情与反移情,欺骗与背叛之间 暴露的却是最真实的人性
《当尼采哭泣》
欧文·亚隆流传最广的经典之作!当名医遇到哲学超人,演绎出心理咨询的诞生过程 初级心理咨询师推荐必读书目! 孤独只存在于孤独之中,一旦分担,它就蒸发了
《妈妈及生命的意义》
欧文·亚隆自传式小说集 珍惜这一次难得的际遇,有幸走进一位伟大治疗师的生命最深处
内容简介
人物介绍
欧内斯特·拉许前途似锦的心理医生,是马歇尔·施特莱德的心理辅导生。
西摩·特罗特心理治疗界元老,晚年因治疗失当遭到道德委员会的起诉。
贾斯廷·阿斯特丽德因为婚姻关系问题在欧内斯特·拉许医生处长期治疗的来访者。
卡萝·阿斯特丽德贾斯廷·阿斯特丽德的妻子,后化名卡萝琳·利弗曼向欧内斯特·拉许医生进行咨询。
马歇尔·施特莱德资深心理医生,欧内斯特·拉许的心理督导导师,两人在治疗观点上存在分歧。
赛斯·潘德资深精神分析训练师,旧金山精神分析学会创始会员之一,后被学会审查。
谢利职业赌徒,为挽回婚姻,与马歇尔·施特莱德进行了"召回心理治疗"。
彼得·马康度一位特别的来访者,精明且充满神秘色彩,身份及行踪令人捉摸不定。
心理专家一向被认为是最善于观察人性的,谁能想到,他们也会容易上当受骗?当来访者满怀谎言走向诊疗椅,结局将大大出乎每个人的意料。诊疗过程中的对话亦真亦假,在移情与反移情、欺骗与背叛之间,暴露的却是真实的人性。
心理咨询师也是人,也会有普通人的情感与人格弱点,当他们陷入困境中时,该如何医治自己,又该如何负责任地引领来访者?
亚隆在书中以精心设计、巧妙连贯的编剧手法,探讨心理治疗过程中的移情与反移情、幼年经验、心理治疗的原则、如何促成来访者最重要的改变、如何督导心理治疗师的训练等,堪称最实用的心理咨询临床实战书,情节构思精巧严密,机关连环,跌宕起伏,极富戏剧性。
《诊疗椅上的谎言》具有亚隆所有小说的共同点:强悍的专业背景,充满妙喻和幽默的文笔,以及意想不到的结局,而论辛辣讽刺,《诊疗椅上的谎言》在亚隆所有的小说中堪称为最。
当你治疗依赖性的病人时,你的报酬就是病人的反抗,而不是顺从。好好享受它吧!
事情有真正的责任,也有伪装成责任的偏执。
如果没有探索情欲的移情,就好比从灵界召唤出一个幽灵,却什么也没问就把它赶走了。
如果你想要对自己感到骄傲,就去做能让你骄傲的事情
要不是被禁止的行为如此吸引人,又何尝需要什么禁忌呢?
梦有自己的主张,创造于意识昏沉的时分,显然比较遵循大众文化,而非个人意志。
作译者
(Irvin D. Yalom)
当今世界上最著名、著作流传最广、最有影响力的心理治疗大师之一,被评为美国至今健在的三位最重要的心理治疗学家之一,是美国团体心理治疗的权威、精神医学大师、存在主义治疗三大代表人物之一。他的许多著作不仅给心理治疗师带来启发,也深得普通读者的喜爱,在世界范围内成功发行。其作品多次荣获欧美小说和非小说类奖项,其中《当尼采哭泣》就曾荣获包括1992年"The Commonwealth Club"小说类金牌奖在内的多项奖项,被翻译成24种语言,出现在许多最佳畅销书榜单上,销量超过200万册,并在2007年被拍成同名电影。
目录
人物介绍
推荐序一(樊富珉)
推荐序二(申荷永)
译者序(鲁宓)
导读(柏晓利)
序曲
欧内斯特热爱当一个心理医生。日复一日,他的病人邀请他进入生命中最隐秘的角落……
第一章
过去五年来,贾斯廷·阿斯特丽德每周三次,一早起来就去看欧内斯特·拉许医生……
第二章
午夜时分,贾斯廷·阿斯特丽德离家不到四个小时,卡萝·阿斯特丽德正在家里把他从生命中切割出去……
第三章
欧内斯特进入书店时瞥了一眼门上的海报。欧内斯特·拉许博士,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临床心理治疗教授……
第四章
病人在最后一刻临时取消诊疗,给了马歇尔·施特莱德医生一个小时的空当……
第五章
还有45分钟,欧内斯特的下一个病人才会到,他决定出去散散步……
第六章
上午9点45分,卡萝来到欧内斯特的办公室,照着电话的指示,她自行进入候诊室中……
前言
1931年6月13日,我出生于美国华盛顿,父母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不久由俄罗斯(靠近波兰边界一个叫西尔兹的小村落)迁来的移民。我的父母在华盛顿市区第一街和西顿街相交的路口开了一家杂货店,我家就在杂货店楼上的公寓。在我小时候,华盛顿还是种族分布泾渭分明的都市,我们家就在贫穷的黑人小区之中,在街上游荡可能会有危险,因此我只能以阅读自娱,每周两次冒险骑脚踏车到中央图书馆借书还书。
没有人在这方面给我任何建议或指引:父母亲不识字,从不读书,而且为谋温饱已经耗尽全部精力。我读的书包罗万象,端视图书馆书架排列而定:放在中间的大传记书架最先吸引我的注意,我花了整整一年把它们全部读完。但我在小说里找到另一个更令我满足的天地,它是灵感和智慧的来源。难怪我自幼就养成一种观念:写小说是最棒的事了,迄今我依然抱持这样的想法。
在当时少数族裔社群的心里,年轻人的出路有限,我的同伴不是去上医学院,就是走上和父亲一样从商的路。医学院所学似乎与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比较近,而我一开始接受医学训练,就打定主意要钻研精神科。精神病学错综复杂,因此我面对每一位病人,都对他们的故事充满好奇。我相信每一个病人都有独特的故事,必须以不同的方式治疗。然而这么多年来,这样的态度却使得我日益远离所谓的精神病学专业,精神病学在经济因素的驱使下,走向完全相反的方向,也就是以病状为主,拔除所有个人因素的诊断方式,一视同仁以标准化的方式做短暂的治疗。
我最初的作品是发表在专业期刊上的科学论述。而我的第一本书《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已经发行70万本,被用于精神治疗的教科书,译成12种语言,如今出了第4版。此书和后来我的每一本书,都是和“基础文库”(Basic Books)这家出版公司合作的,我们维持了长久而良好的关系。学界称赞我的团体治疗书籍,因为它是基于第一手经验数据而来的,但我猜此书之所以成功,很可能也在于它说的许多故事——文中穿插许多简短故事。20年来,学生都常说本书读起来简直像小说。
接下来还有其他的书——《存在心理治疗》(开风气之先的教科书)、《住院病人之团体治疗》,《面对群体》这份研究专文则已经绝版。接着我为了教导存在治疗,转向文学体写作,在过去这几年里写出了《爱情刽子手》这本治疗故事,还有两本教学小说《当尼采哭泣》和《诊疗椅上的谎言》,最新的一本就是本书(具实和虚构掺杂的治疗故事)。
虽然我的书广受一般读者欢迎,也经常被当作文学作品受到批评或赞美,但我写这些书的用意,是要把它们当成教学的作品——有教学意味的故事,也是一种新文体——教学小说。每一本书都被译成15~20种语言,发行甚广。例如,《当尼采哭泣》高居以色列畅销书榜达4年之久。“基础文库”在1997年年底还出版了我的选集,其中除了选自各书的精华之外,还收录了新写的散文。目前我正在写作关于叔本华的小说。
我的妻子玛莉琳是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比较文学(法文和德文)博士,在学术界和写作方面都有杰出表现(最新的作品是《乳房的历史》)。我的4个子女全都住在旧金山湾区,各有不同的专业:医学、摄影、写作、剧场导演、临床心理学。现有5个孙子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