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9.00
- 校园优惠价:¥33.32 (68折) (马上了解)
- 评分:
(已有0条评价)
- 电子书:生态战略:设计未来企业新模式
- 促销活动:
- 此商品暂时缺货(可留下联系方式,到货将第一时间通知您)
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从产品到平台再到生态,生态思维推动企业实现指数增长
摆脱竞争泥潭,升级战略认知,生态战略助力企业实现战略跃迁
内容简介
经济管理学书籍
思想影响战略,战略决定组织。在充满高度不确定性的今天,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进行组织变革与进化,跨越不连续性的鸿沟。本书分析了大量的互联网生态型企业案例,从生态思维进化、生态战略构建和生态组织变革这三个角度出发,全面阐述了企业的进化之路。
本书认为生态是企业进化的核心思维,企业须重新定义增长模式,从封闭的企业链转向开放的价值网,不断创新文化、技术和连接,培育新物种,实现企业从技术生态位到市场生态位乃至范式生态位的战略跃迁。企业应深刻洞察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重新定位企业的生态角色,通过生态战略构件的创新性组合,创造全新的生态商业模式。当传统管理模式走向终结,生态成为新管理范式的重要隐喻,生态化生存便成为未来企业的唯一选择。
作译者
2015年底,《场景革命》出版半年后,“场景”恰逢其时成为“流量”的迭代词,也让很多人认为找到了解决商业模式升级的破局点。2016年,基于场景洞察对商业趋势的研判,我们坚定地提出“互联网新物种”概念,并将新物种融入新商业生态格局。如果说场景方法是基于微观商业行为的指导,那么新物种理论则是在更加宏观、更加立体的层面试图给出行之有效的方向型解决方案。
库兹韦尔在《奇点临近》中提出,2045年机器智能将超过人类智能,而当AlphaGo战胜李世石时,当我们看到特斯拉、看到谷歌、看到微软通用和福特无人驾驶时,基于今天这些科技公司的变化,我们发现过去三年的发展比过去的五十多年还要密集、快速和集中。我们不得不说,AI不仅已走出实验室,更广泛的技术奇点已然降临。
互联网连接、大数据、社交网络等一系列技术和应用,已将彼此孤立的价值点不断连接、创新、生长、蔓延成一种线状或是面状的,甚至是多维的网状变化因素。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商业基础设施,成为孕育变化与可能性的新土壤之一,即新技术能够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基因。毫无疑问,这种土壤一定会孕育和催生出新物种,这是新物种诞生的第一个逻辑。
事实上,技术本身的糅合性和互联网改造所有产业形态的必然性,正在让所有的旧貌焕发新颜,让所有产业的价值模式发生范式转移。在互联网+的过程中,或者在技术糅合的过程中,创造了全然不同的消费精神和用户行为,用户的进化尺度因此而不断展开。所以,新物种诞生的第二个逻辑是,在商业维度的本质上,用户行为的进化、生活方式的进化是人们对生存意义的认知升级。
认知升级是比较笼统的概念,但我们更强调用户本身的行为与心智进化,年轻人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手机和人、社交网络和人、技术和人的关系正在推动人本身的演进。现在的人,在商业情境中已经和传统概念的消费者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主体的人发生了变化,我把这种变化叫作新智人。新智人的核心包含了三点,第一,我们称之为全新技术所赋能的自然人;第二,称之为生物机器人;第三,称之为机器人。事实上,未来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难分彼此。
所以,我们在今天谈论新物种商业,谈论互联网新物种的本质是人的商业变异。既然这是人本身发生的一种进化、异化和变化,那么商业模式、商业方式就会发生刚才我们提到的本质性位移,而这种位移也为新物种的孕育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和土壤。
以上两点是我对新物种大爆发的基本判断,但让其真正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是新物种融入生态后的化学作用。
新技术和人的认知升级作为新物种驱动力,推动生态持续迭代、进化与异化,形成生物多样性的概率不再是小概率的事件,新物种爆发时代来临。它表现为我们所看到的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更表现为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生态思维、新的组织管理方式。
类似阿里巴巴、京东、腾讯、亚马逊这样的公司,能够不断引领风气之先,是因为它们具备强大的孵化新物种、连接新物种、改造新物种的生态价值。它们具备提升效率的能力、连接能力以及强大的数据供给能力、喂养能力和饲养能力。这些能力是激发新物种生态价值的要素。平台型企业乃至生态型企业通过开放来完成连接,进而赋能,也就有了让自己成为孵化和催生新物种生态体系的可能性。
当然,传统的巨头或者传统的企业进化为新物种,或者更进一步成为新物种生态体系的概率是比较低的。更多时候是我们看到的组织惯性、文化桎梏、资源瓶颈和路径依赖,因为基因改造和重组是极其艰难的事,即使成功,我认为也是偶然。这一轮新物种大爆发的时代,也是旧物种大面积灭绝的时代,新旧物种的大规模轮替是必然,《生态战略:设计未来企业新模式》中也有类似观点。
所以,我们不能认为亚马逊或者腾讯今天的成功,必然可以顺利向生态系统进化。正如IBM不能说自己构建全新的商业生态就必然成功,虽然它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能力、营销能力、解决方案的经验积累无人可比,但很多人认为其离未来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IBM有可能会成为新物种生态的组成部分,却没有实现自身生态价值最大化。
新物种的诞生是有内在逻辑的,任何生硬的嫁接和改造都因缺乏可持续性,缺乏新的土壤、水和空气,而导致缺乏自主生长的能力。通过简单的嫁接存活其实是一种妄念。本质上来讲,新物种之所以能够被称为新物种,这就不是个案,它是一种规模化的生长,有着层出不穷的多样性变化。
今天的企业,无论大小都要用生态思维来思考如何生而为新,或是革旧维新命题,不断发掘新赛道,不断养成新物种,以生态思维升级战略认识能力,从而不断提升组织的生态存活率。
旧的秩序已经土崩瓦解,新的秩序还远未形成,这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文明和商业生态的变迁期,多样性会不断涌现和形成。场景实验室是在赛道边摇旗呐喊和鼓掌喝彩的人,当然我们也有机会成为拐点的指路人与领航者,我们愿意成为新物种孵化和加速的助推器。
吴声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场景革命》《超级IP》作者
2017年2月21日
目录
前言:未来的企业
第一部分
生态思维
01 生态:企业进化新思维 3
有一种说法是产品型企业值十亿美元,平台型企业值百亿美元,生态型企业值千亿美元。这背后蕴含着怎样的企业成长逻辑互联网早已超越单纯的技术属性,成为社会、文化与技术的综合体,深度改变着这个世界的运行法则。无论是新生的未来型企业还是不断进化的传统企业,都在被新的法则接管。
所有公司都难逃一死 / 4
新物种定义新生态 / 7
互联时代的企业“三体”论 / 15
02 价值网:生态价值模式的创新 29
与传统企业相比,未来企业的价值评估有着极大的不同,甚至颠覆了传统的经济理论,全新的企业生态价值公式,也重新定义了企业的增长模式。这股生态系统的“洪荒之力”,不仅改变了企业运营的方式,而且它在重构产业价值链的同时,必将重塑产业竞争的格局,构建起全新的生态价值网络。
企业生态价值公式 / 30
价值链vs生态网 / 41
如何连接生态价值网 / 52
第二部分
生态战略
03 生态位与战略跃迁 61
每一个物种都拥有自己的角色和地位,占据特定的空间,发挥特定的功能,即“生态位”。然而,企业在商业中的生态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企业从一颗充满希望的“种子”,成长为市场上难以撼动的“参天大树”,再通过共享与开放的战略,成为共生共荣的“森林”,需要经历两次生态位的战略跃迁。
生态位:新物种生存空间 / 62
争夺战之技术生态位 / 68
前言
商业环境日渐复杂与动荡,产业变迁在不断加速,速成和速朽几乎同时存在。以互联网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元素,在推动企业发展的同时,已经成为传统企业与未来企业的分水岭。
一方面,市场与环境发生的结构性变化,使产业的边界不断模糊,产业领先者历经几年乃至几十年构筑的竞争优势,就像冰山一样,融化得越来越快。企业衰亡的速度不断加快,大量无法适应环境的传统企业走向灭亡。
另一方面,资本大行其道,互联网无远弗届,跨界的行业颠覆者不断出现。新技术、新企业、新模式、新职业如生物大爆发般涌现,正在不断覆盖和替代传统企业腾退出来的生态位,而且生长茂盛,蔚然成为全新的生态系统。
企业若想不被淘汰,就必须学会进化,生态化生存将是未来企业唯一的存在方式,因为如果企业没有生态,就可能成为生态的一部分。
在新旧更替的行业竞争中,技术成为驱动企业进化的关键动力,快速更新的技术导致行业的发展与企业更迭的速度非常快,商业模式快速达到极点,然后快速失效。企业的战略周期越来越短,传统的管理工具普遍失灵:技术的快速革新让长期的战略规划成为笑柄,个体力量的崛起让基于层级的权力黯然失色,创新与创意的重要性令KPI失去意义,网络化的组织形态让金字塔式组织轰然倒塌。
传统的管理思想是基于分工的,认为人是企业追求效率的生产要素,在大规模、标准化、工业化的生产过程中,人和机器无异。所以亨利·福特会说:“我只需要雇用一双手,何必附带雇用一个大脑。”
传统企业的战略是基于单向的线性价值链分工的。在环环相扣的价值链条中,客户位于价值链的末端,企业为了争夺稀缺的资源往往是有你没我的竞争性思维,厮杀过后,商海一片血腥。
传统的企业架构是金字塔式的科层制结构,强调职能的分工与专业化,但造成了协同的困难,权力与责任被割裂在垂直的职能部门和水平的层级之中,决策者远离市场与用户。
正如加里·哈默先生所言:“源自工业化时代的管理作为一项成熟的技术,进化的速度如同缓慢爬行的蜗牛,已经来到了S曲线的尾端。传统管理走向终结,未来企业的管理范式已经向我们走来。”
未来的企业,只有不断地主动进化才能适应环境。学习与反馈、进化与更新是每日的必修课,而不再是几年一次的被动变革。
未来的企业,其管理思想是基于连接的。人是驱动企业创造价值的知识载体,企业需要从封闭的雇员型企业向开放的知识型企业进化。
未来的企业,其战略是基于多向的非线性价值网络的。在层层相关的价值网络中,客户位于价值网络的中心,企业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需要开放与共享,才能维护价值网络的健康。
未来的企业,其结构是自治的、团组化的,强调任务和价值导向,权力被分散到直接面向用户的团组和职能平台之中,决策快速,反应灵敏。
从管理思想到企业战略、组织设计,我们都必须面向未来重新思考,希望本书在生态思维、生态战略和生态组织方面的研究能为企业的进化带来一些启发。
序言
2015年底,《场景革命》出版半年后,"场景"恰逢其时成为"流量"的迭代词,也让很多人认为找到了解决商业模式升级的破局点。2016年,基于场景洞察对商业趋势的研判,我们坚定地提出"互联网新物种"概念,并将新物种融入新商业生态格局。如果说场景方法是基于微观商业行为的指导,那么新物种理论则是在更加宏观、更加立体的层面试图给出行之有效的方向型解决方案。
库兹韦尔在《奇点临近》中提出,2045年机器智能将超过人类智能,而当AlphaGo战胜李世石时,当我们看到特斯拉、看到谷歌、看到微软通用和福特无人驾驶时,基于今天这些科技公司的变化,我们发现过去三年的发展比过去的五十多年还要密集、快速和集中。我们不得不说,AI不仅已走出实验室,更广泛的技术奇点已然降临。
互联网连接、大数据、社交网络等一系列技术和应用,已将彼此孤立的价值点不断连接、创新、生长、蔓延成一种线状或是面状的,甚至是多维的网状变化因素。新技术的应用场景已经成为新时代的商业基础设施,成为孕育变化与可能性的新土壤之一,即新技术能够为生物多样性提供源源不断的新基因。毫无疑问,这种土壤一定会孕育和催生出新物种,这是新物种诞生的第一个逻辑。
事实上,技术本身的糅合性和互联网改造所有产业形态的必然性,正在让所有的旧貌焕发新颜,让所有产业的价值模式发生范式转移。在互联网+的过程中,或者在技术糅合的过程中,创造了全然不同的消费精神和用户行为,用户的进化尺度因此而不断展开。所以,新物种诞生的第二个逻辑是,在商业维度的本质上,用户行为的进化、生活方式的进化是人们对生存意义的认知升级。
认知升级是比较笼统的概念,但我们更强调用户本身的行为与心智进化,年轻人作为互联网原住民,手机和人、社交网络和人、技术和人的关系正在推动人本身的演进。现在的人,在商业情境中已经和传统概念的消费者有着截然不同的内涵和外延,主体的人发生了变化,我把这种变化叫作新智人。新智人的核心包含了三点,第一,我们称之为全新技术所赋能的自然人;第二,称之为生物机器人;第三,称之为机器人。事实上,未来这三者之间的关系也越来越难分彼此。
所以,我们在今天谈论新物种商业,谈论互联网新物种的本质是人的商业变异。既然这是人本身发生的一种进化、异化和变化,那么商业模式、商业方式就会发生刚才我们提到的本质性位移,而这种位移也为新物种的孕育提供了另一种可能和土壤。
以上两点是我对新物种大爆发的基本判断,但让其真正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是新物种融入生态后的化学作用。
新技术和人的认知升级作为新物种驱动力,推动生态持续迭代、进化与异化,形成生物多样性的概率不再是小概率的事件,新物种爆发时代来临。它表现为我们所看到的新的产品、新的技术,更表现为新的商业模式、新的生态思维、新的组织管理方式。
类似阿里巴巴、京东、腾讯、亚马逊这样的公司,能够不断引领风气之先,是因为它们具备强大的孵化新物种、连接新物种、改造新物种的生态价值。它们具备提升效率的能力、连接能力以及强大的数据供给能力、喂养能力和饲养能力。这些能力是激发新物种生态价值的要素。平台型企业乃至生态型企业通过开放来完成连接,进而赋能,也就有了让自己成为孵化和催生新物种生态体系的可能性。
当然,传统的巨头或者传统的企业进化为新物种,或者更进一步成为新物种生态体系的概率是比较低的。更多时候是我们看到的组织惯性、文化桎梏、资源瓶颈和路径依赖,因为基因改造和重组是极其艰难的事,即使成功,我认为也是偶然。这一轮新物种大爆发的时代,也是旧物种大面积灭绝的时代,新旧物种的大规模轮替是必然,《生态战略:设计未来企业新模式》中也有类似观点。
所以,我们不能认为亚马逊或者腾讯今天的成功,必然可以顺利向生态系统进化。正如IBM不能说自己构建全新的商业生态就必然成功,虽然它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研发能力、营销能力、解决方案的经验积累无人可比,但很多人认为其离未来不是越来越近,而是越来越远,IBM有可能会成为新物种生态的组成部分,却没有实现自身生态价值最大化。
新物种的诞生是有内在逻辑的,任何生硬的嫁接和改造都因缺乏可持续性,缺乏新的土壤、水和空气,而导致缺乏自主生长的能力。通过简单的嫁接存活其实是一种妄念。本质上来讲,新物种之所以能够被称为新物种,这就不是个案,它是一种规模化的生长,有着层出不穷的多样性变化。
今天的企业,无论大小都要用生态思维来思考如何生而为新,或是革旧维新命题,不断发掘新赛道,不断养成新物种,以生态思维升级战略认识能力,从而不断提升组织的生态存活率。
旧的秩序已经土崩瓦解,新的秩序还远未形成,这是一个巨大的商业文明和商业生态的变迁期,多样性会不断涌现和形成。场景实验室是在赛道边摇旗呐喊和鼓掌喝彩的人,当然我们也有机会成为拐点的指路人与领航者,我们愿意成为新物种孵化和加速的助推器。
吴声
场景实验室创始人、《场景革命》《超级IP》作者
2017年2月21日
媒体评论
流量时代已经迭代为个性化的场景时代,新技术的革命性进化、新文化的人格化表达、新需求的创造性解决,已经重构了传统企业的价值点和价值链,形成全新的商业土壤,蓬勃迸发的新物种正在对旧巨头造成生态性的破坏。无论是创新企业还是转型企业,都需要全新的生态思维、生态战略和生态组织来升维、创新与复兴!
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战略学教授陈威如
本书深入研究了生态学的大量知识,将其创新地应用到了商业生态的思考和构建中来,对于生态圈的比较和定义做了比较好的阐释,有现实的参考和借鉴意义。
韩都衣舍创始人兼CEO赵迎光
韩都衣舍正在稳步推进"以大数据为基础、以商业智能为驱动"的互联网品牌生态系统,成绩斐然,生态已经成为企业重要的战略性思维。此书的观点与我们的做法不谋而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