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编辑推荐
《信息技术导论(第2版)》特色:
以信息技术为主线,多层面、多视角展示信息技术的内涵;
内容丰富全面、新颖实用,概念清晰、深入浅出;
提供大量精美插图,用可视化的信息帮助理解复杂概念;
提供精心设计的教学课件,方便教学。
内容简介
计算机书籍
本书结合计算机科学和技术规范(信息技术方向)的有关内容,以信息的定义、加工、处理、传输、管理、安全、利用等信息技术为主线,以历史的发展、当前的水平,以及现阶段研究的方向几个视角,对信息技术相关领域的知识作了较全面的阐述。内容涉及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计算机科学及其知识领域;计算机软硬件系统;信息媒体的数字化过程及表示;信息与数据的组织;数据库技术;数据通信与网络技术;信息系统及其开发过程;信息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安全;信息化社会等。相对于本书第1版,第2版中密切关注信息技术领域的最新进展,以较大篇幅增加和更新了有关内容。全书融思想性、科学性与知识性于一体,内容介绍深入浅出,材料充实,图文并茂,便于读者学习。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及相关专业信息技术导论课程教材,对于希望整体了解信息科学与信息技术的其他读者,本书也是一本很好的参考读物。
目录
1.1 探索信息的真谛
1.1.1 信息
1.1.2 从信息论到信息科学
1.1.3 香农对信息的定义
1.1.4 信息的度量
1.1.5 香农信息论的局限性
1.1.6 数据、消息、信号与信息的区别
1.2 信息科学
1.2.1 科学的定义
1.2.2 科学、技术与工程的界定
1.2.3 信息科学
1.2.4 信息科学的研究内容与体系
1.3 信息技术
1.3.1 信息技术的定义
1.3.2 扩展人类信息器官功能的信息技术
1.3.3 信息技术的发展
1.3.4 信息技术的核心及支撑技术
1.4 信息科学(技术)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1.4.1 计算科学
书摘
当今的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在某些方面已经超过了人脑在信息处理方面的能力,如记忆能力、计算能力等;但在许多方面,却仍然逊色于人脑,如文字识别、语音识别、模糊判断、模糊推理等。尤其重要的是,人脑可以通过自学习、自组织、自适应来不断提高信息处理的能力;而存储程序式计算机的所有能力都是人们通过编制程序赋予它的,与人脑相比,它是机械的、死板的和无法自我提高的。所以计算机的智能化研究将是未来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
2.通信技术
自从人和人之间有了沟通的需求,如何有效地、快捷地、方便地进行通信就成为人们努力追求的目标。1842年,西班牙皇后伊沙贝拉(Isabella)过了半年才得知哥伦布探险的信息;1865年美国总统林肯遇刺的消息经过13天才传到英国;而1969年,阿波罗火箭将宇航员送上月球的消息只用了1.3秒就传遍全球。借助于通信技术,现在人们可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和需要的人直接取得联系,人们的时空观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似乎地球变得越来越小,人们之间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近。
现代通信技术主要包括数字通信、卫星通信、微波通信、光纤通信等。通信技术的普及应用是现代社会的一个显著标志。通信技术的迅速发展大大加快了信息传递的速度,使地球上任何地点之间的信息传递速度大大缩短,通信能力大大加强,各种信息媒体(数字、声音、图形、图像)都能以综合业务的方式传输,通信技术深入到我们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当中,使社会生活发生了极其深刻的变化。从传统的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到如今的移动式电话、传真、卫星通信,这些新的、人人可用的现代通信方式使数据和信息的传递效率得到很大提高。